第98章 科研傳承
字數:4510 加入書籤
不久之後,受餘家事件觸動的王勁果然設立了由專業機構管理的家族資產信托。這不僅為肖瀟和婉婉的未來提供了絕對保障,也能對王俊波形成合理的約束與激勵,從根本上預防家庭紛爭。
對此,王俊波反應冷淡。江靜知本以為他無論如何也要嗆聲幾句,結果他隻回了三個字:“知道了。”
彼時,王俊波正糾結於是否聽從江靜知的建議去做心理谘詢。
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甚至在J大心理部門口徘徊了兩次,最終都放棄了。
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這裏。心理部的走廊異常安靜,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
王俊波在門外足足徘徊了五分鍾,指尖冰涼,手心卻沁出細汗。推開那扇門的決心,比他想象中難上千百倍。
向一個陌生人袒露自己的失敗、嫉妒和那些上不了台麵的心思?這簡直是對他驕傲最徹底的踐踏。
然而,腦海中閃過江靜知那雙冷靜到近乎憐憫的眼睛——她一個丫頭片子都能做到,我為什麽不行……他深吸一口氣,猛地推開了門。
谘詢的過程比他預想的更煎熬,更像一場殘酷的自我解剖。
他笨拙地、詞不達意地講述著自己的憤怒、被忽視的感覺,以及那種渴望奪回關注和控製感的迫切。
谘詢老師沒有評判,隻是溫和地引導他看清:他的攻擊性,源於自身的傷痛;他將對家庭巨變的無力感,全部投射到了看似“奪走”他一切的繼母和妹妹身上。
“或許,你可以嚐試不再把她們視為‘競爭者’,”谘詢老師建議道,“而是看作因你父親而與你產生聯結的、新的家人。關係的改善不需要宏大的儀式,可以從最小的、沒有壓力的互動開始。”
幾次谘詢後,王俊波內心依然掙紮,但開始嚐試將建議付諸行動。
一個周末的下午,他回到濱江花園的家。
聽到院子裏傳來妹妹婉婉和保姆玩耍的笑聲,他猶豫了一下,沒有像往常一樣徑直躲回房間,而是走了過去。
他站在院子門口,看著坐在推車裏曬太陽的婉婉。小家夥看到他,眨著大眼睛,似乎有些認生,扭過頭繼續玩推車上的娃娃。
王俊波深吸一口氣,從隨身背包裏拿出一個他在木雕社團課上新做的、造型憨態可掬的小馬駒,蹲下身,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柔和:“給……給你的。”
他將小木雕遞過去。婉婉好奇地看了看,又抬頭看看他,終於伸出小手,接過了玩具馬駒,臉上綻開一個開心的笑容。
這時,肖瀟聞聲從屋裏走出來,看到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化為溫和的鼓勵。她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輕聲教婉婉:“說謝謝哥哥。”
王俊波有些局促地站起身,對上肖瀟的目光,生硬但努力地開口:“我……我回來了。”
這聲久違的、不帶刺的招呼,讓肖瀟微微一怔,隨即點了點頭,語氣自然:“欸,飯快好了,洗手準備吃飯吧。”
飯桌上的氣氛依舊沉默,但冰封的河麵下,似乎已有暖流悄然湧動。改變很笨拙,也很艱難,但王俊波知道,他必須邁出這一步。
~
六月的燕城,暑意初顯。陽光穿過茂密的梧桐葉與百葉窗,在生科院的會議室裏灑下斑駁搖曳的光影。
對駱鬆教授的實驗室而言,這一天意義非凡——上午,是大師兄安嘉偉的博士論文答辯;下午,則是小師妹江靜知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答辯會場內,氣氛莊重而熱烈。安嘉偉身著合體的西裝,立於講台前,從容展示他數年的心血——《基於蛋白質組學的斑馬魚心髒再生關鍵蛋白篩選及其分子調控網絡構建》。
他的講述邏輯縝密,數據詳實,構建的蛋白互作網絡模型極具啟發性,充分展現了其作為實驗室基石的係統性思維與紮實功底。答辯委員會的教授們頻頻頷首,提問環節也更多是深入的學術探討。
當答辯主席最終宣布“一致通過,建議授予博士學位”時,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江靜知用力鼓掌,眼中滿是敬佩。
作為導師,駱鬆教授做了簡短的總結。
他的目光掠過即將離去的愛徒安嘉偉,又落在即將啟程的江靜知身上,語氣溫和而蘊含力量: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對我們實驗室而言,更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
“嘉偉的工作,宛如一幅精心繪製的‘地圖’。”他轉向安嘉偉,眼中飽含讚許,
“他係統性地為我們揭示了斑馬魚心髒再生過程中的關鍵‘地標’——那些重要的蛋白,以及它們之間潛在的‘通路’——調控網絡。
這幅‘地圖’,是我們未來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嘉偉,你的嚴謹、勤奮和係統性思維,為實驗室樹立了標杆。祝賀你!”
隨即,他的視線投向江靜知和其他學生:“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手持這份‘地圖’,去探索更精微的風景,揭開更深層的奧秘。”
“靜知下午的開題報告——《再生蛋白在斑馬魚心髒再生中的功能協同與細胞命運調控研究》——正是基於嘉偉繪製的‘地圖’,深入探究其中幾個關鍵‘地標’如何協同作用,最終影響細胞命運的。
這是從‘發現’邁向‘闡釋’的關鍵一步,意義同樣重大。”
駱教授一席話,將過往成就與未來探索緊密相連,既高度評價了安嘉偉的貢獻,也賦予了江靜知研究承前啟後的使命。
實驗室裏彌漫著答辯順利通過的喜悅與輕鬆。
幾位師弟師妹簇擁著安嘉偉。
“師兄太強了!全票通過!接下來怎麽打算?”一位師弟迫不及待地問。
安嘉偉整理講義的手微頓,臉上掠過一絲對未來的憧憬,平和地宣布:“定了。迪諾製藥,他們在鵬城的創新研發中心。”
“迪諾?那個生物藥巨頭?”有人驚呼。
“嗯,”安嘉偉點頭,語氣沉穩,“去做基於新靶點的生物藥研發。算是……把學校裏琢磨的這點‘再生’的念想,帶到實際應用中去試試水。”
眾人紛紛祝賀。
稍後,人群漸散,安嘉偉開始收拾私人物品。
江靜知這才走上前,真誠道:“師兄,恭喜你!”
安嘉偉抬頭,見是她,難得地露出溫和笑意:“謝謝。”
“也謝謝你三年來的指導,”江靜知語氣誠摯,“從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我受益良多。”
安嘉偉放下手中的東西,認真看著這位聰穎勤奮的師妹:“是你夠努力,也夠心細。你的開題聚焦‘功能協同’,思路很好,潛力很大。”
“安師兄篩出了幾百個差異表達蛋白,駱老師讓我從中找出最可能有協同效應的組合,這真跟大海撈針一樣……”
“把你的課題做深做透,”安嘉偉鼓勵道,“你就能從一個研究特定蛋白的‘跟進者’,蛻變為探究核心科學問題的‘探索者’。
“獨立選擇蛋白組合,設計實驗驗證協同效應——這才能真正展現你作為博士生的自主思考與科研抱負!加油!”
“嗯!一定!”江靜知用力點頭。
安嘉偉環顧熟悉的實驗室,囑托道:“以後實驗室,就靠你們了。有需要,隨時找我。”
“好,謝謝師兄!”
安嘉偉抱起裝滿資料和紀念品的紙箱,向門口走去。江靜知目送著師兄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盡頭。
窗外陽光依舊熾烈。
她深吸一口氣,回到工位,點開了下午開題報告的PPT文件。
大師兄已鋪就前路。
接下來,便是她,以及實驗室的每一位同仁,手持這張珍貴的“地圖”,去開拓屬於自己的探索之旅了。
一種傳承的使命感與迎接挑戰的興奮感,在她心底悄然升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