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梯田體驗社
字數:3815 加入書籤
餘夏有些懵,但還是配合地充當起人肉背景板,心中暗忖:我這算不算新型旅遊資源?
江靜知麵對鏡頭,用做學術報告的清晰口吻介紹:“各位網友好,這裏是擁有數百年曆史的虎頭山梯田,風景絕美,民風淳樸,高鐵直達……歡迎打卡!”
張儷則在旁專業補充:“對對對,還有,我們家老母雞燉湯那是一絕!”
直播效果暫且不論,但這股熱乎勁兒感染了村長。
當張儷帶著女兒和“那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城裏小夥”說明來意時,村長看著手機裏直播的零星點讚,又瞧瞧眼前這幾位文化人,蹙眉道:“村裏早就想發展了,就缺個帶路人!”
這時,餘夏看了看一臉憧憬的張儷,又瞥了眼身邊躍躍欲試的江靜知。
技術宅的思維再次精準啟動,他平靜地拋出一顆炸彈:“如果方案可行,前期基礎設施投資,我可以出。”
張儷和村長都愣住了。
還是村長反應快,激動地握住餘夏的手:“歡迎投資!村裏全力支持!村委會的工作我去做!”
江靜知悄悄拽他袖子,低聲道:“喂,認真的?這可不是隨隨便便買東西。”
餘夏一臉理所當然地分析:“嗯。收益率可能不高,但現金流應該穩定。而且,這算……支持鄉村振興?”
他頓了頓,看向江靜知,小聲補充:“順便……做個長期田野調查的數據節點?”
張儷女士看著眼前這個討論投資如同討論買白菜般的“準女婿”,心裏樂開了花:這位男同學,是隻超級“潛力股”啊!
虎頭山的這個夏天,忽然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奔頭。
張家院子,老槐樹蔭下。
清晨的陽光透過葉隙,桌上幾杯清茶與一盤帶露珠的新摘李子相映成趣。
張儷情緒高漲,掏出個寫滿密密麻麻字跡和數字的小本子:“來來來,靜知,小餘!我琢磨一宿了,這事兒得正兒八經幹起來!”
“連名字我都想好了——”她用力點了點本子,“就叫‘虎頭山梯田生態文化體驗有限公司’!怎麽樣,大氣吧?”
江靜知忍俊不禁:“阿姨,這名字……工商注冊能過嗎?也太長了點。”
餘夏認真點頭:“從品牌傳播角度,建議簡化為‘虎頭山生態’或‘梯田體驗社’。但張阿姨,當務之急是明確股權結構和啟動模式。”
張儷:“股權?哦,就是分錢對吧!我想好了!咱們三家!”
她掰著手指數,“我,代表我們家出房子、出地、出力;村裏,出資源、出政策支持;小餘你呢,出啟動資金。各占三分之一!公平合理,綁成一股繩幹!”
江靜知看向餘夏:“你想清楚了?這不是小事,你還未成年,不需要和家長商量嗎?”
“我的資金,我做主。據我所知,《公司法》未對股東年齡和行為能力做限製性規定。”餘夏回答。
張儷驚訝:“小餘,你還沒滿18?都大二了?”
餘夏淡定回應:“剛滿17。”
江靜知繼續勸說:“餘夏,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投資,有風險的。”
“就這樣定。”餘夏語氣平穩:“張阿姨提出的架構合理:您和家庭提供核心資產與運營,村裏提供背書與公共資源協調,我投入資本及部分商業模式設計。三方製衡,可避免後續決策僵局。我同意。”
張儷一拍大腿:“瞧瞧!小餘多明白!靜知啊,你就是想太多。風險?我當然知道!所以才要把事幹成啊!”
她指向老宅,“我都計劃好了,這老宅就是第一個樣板!我親自操刀,弄成標杆,讓村裏人眼紅,跟著咱幹!”
江靜知:“那您怎麽說服我爸和家裏人?他們可都覺得您瞎折騰。”
張儷胸有成竹:“嘿,詞兒早備好了!跟你爸就說:‘老頭子,想不想兒子以後在家門口掙錢娶媳婦?’
“跟我弟就說:‘這空房子閑著也是閑著,你姐我先幹起來,你家山貨還愁賣?’再說了,”
她瞥了眼餘夏,“小餘這實實在在的資金一到位,先把這屋子拾掇亮堂了,他們還敢說什麽?”
她轉向餘夏,眼神熱切:“小餘,你放心!阿姨保管不讓這錢打水漂!導遊、接待、做飯,這是我的老本行,保準弄得漂漂亮亮!靜知就負責在網絡上幫咱吹……咳,宣傳!”
餘夏微微頷首:“我相信您的能力。我可以先期注入三十萬,用於首期改造及初步運營。需要簽訂正式協議,明確權責。”
江靜知看著幹勁十足的母親和一臉正色的“投資人”,笑了:“行吧行吧,你們一個敢想,一個敢投。那我就負責……給你們的技術方案和宣傳文案挑刺兒吧。”
張儷興奮地舉起茶杯:“就這麽定了!來,以茶代酒,預祝咱們的‘虎頭山梯田生態文化體驗有限公司’——開張大吉!
“我是CEO,小餘你是CFO,靜知你就是……COO!村長簽字包我身上,明天就辦!”
餘夏鄭重舉杯:“合作愉快,張總。”
江靜知笑著搖頭,也舉起杯:“是‘梯田體驗社’!合作愉快,餘總,張總。”
一個由鄉土情懷、理性資本、務實行動與一絲冒險精神凝結的小小公司,就在這杯清茶的碰撞聲中,在老槐樹的見證下,悄然萌芽。
項目一經敲定,虎頭山這座沉寂的小山村仿佛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三位“合夥人”迅速進入角色,創業序幕就此拉開。
兩位公司最年輕的創始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公司產品有最直接的體驗。
對於從小在城市長大的餘夏來說,虎頭山這裏的一切都散發著新奇的光暈。
他不再是那個隻與代碼和算法打交道的叉院大神,而是變成了一個對萬物充滿探究欲的“好奇寶寶”。
張儷看著餘夏圍著老屋角落那架吱呀作響的木製水車轉悠,忍不住笑道:“小餘,這老古董有啥好看的?”
餘夏一臉嚴肅地分析:“張阿姨,這個設計很巧妙。它利用水流勢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齒輪組傳動,實現提水灌溉,是一種非常環保的自動化係統。”
張儷聽得一愣一愣的,最後總結:“哎呀,就是為了灌溉的時候省力氣!”
最讓餘夏著迷的是那盤巨大的石磨。
他學著村民的樣子,笨拙地推動磨杆,看著穀粒在石縫間被碾成粉末,興奮地對江靜知說:“看!這就是最原始的物理研磨過程!顆粒度可以通過推磨的速度和加料頻率來粗略控製!”
江靜知端著簸箕在一旁篩米粉,忍俊不禁:“餘大神,你推個磨都能推出參數優化模型來是吧?快使勁,中午的米粉就指望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