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橫生枝節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A+A-


    趙歎哈哈一笑,將他們在梁山聚義廳議事的情形,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我們取消了王倫的禁漁令,與石碣村結成一體。山寨出錢,低息借貸給村民修船補網,甚至可以支持他們去別處做些小買賣。賺了錢,再還本付息。如此一來,石碣村的漁民有了生計,我們梁山也有了穩定的魚獲供應。”
    吳用聽著,原本不屑的表情慢慢變成驚訝。
    借錢給老百姓?還低息?若他沒記錯,神宗時期官府曾做過這件事,當時應叫青苗貸,最後因酷吏為達政績,強行借貸,搞得民怨沸騰。
    官府都做不好的事,他們又如何能做到?
    趙歎繼續道:“山寨的嘍囉,被我們組成了一支真正的軍隊,我們稱之為海軍陸戰隊。由林衝大哥操練步戰,阮氏三兄弟操練水戰。賞罰分明,有軍功簿記錄功過,按月發放錢糧。石碣村的青壯,作為兵源補充,三丁抽一,上山入伍。”
    趙歎每說一句,吳用的表情就多一分凝重。
    這些東西,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個山賊窩的範疇,這分明是一套小型朝廷的軍政體係!
    趙歎話鋒一轉:“這些,都是我們推出的政策。然而,欲成大事,靠的不是一代人,是幾代人共同的努力。所以,我們要在梁山辦學!”
    “噗——”
    吳用一口酒沒咽下去,全噴了出來,嗆得他連連咳嗽。
    他用看瘋子一樣的眼神看著趙歎:“你……你說什麽?山賊窩裏辦學?”
    趙歎點點頭:“正是!山上的兄弟,大多是活不下去的農夫漁民,鬥大的字不識一個。他們的孩子,若還是跟他們一樣,那我們梁山,就永遠隻是一群土匪,永遠上不了台麵!”
    “而且我們的學堂,不教四書五經。我們隻分文科、理科。”
    “文科,教《尚書》、《論語》、《禮記》、《春秋》,讓孩子們明事理,知規矩,懂忠義。”
    “理科,教《九章算術》、《齊民要術》、《千金要方》、《墨子》,讓孩子們通算術,懂農桑,會醫理。”
    “文科立心,理科立命!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梁山培養出來的,皆是文武雙全之人,上馬能統軍,下馬能管民。這,才是我梁山的百年大計!”
    趙歎一番話說完,整個酒肆裏,隻剩下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
    吳用呆呆地坐在那裏,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感覺自己胸口有一團火在燒,燒得他渾身燥熱,恨不得現在就拉著趙歎的手,徹夜長談,將自己書房裏那些蒙塵的“雜學”一本本拿出來,與此人好好論證一番。
    他半生落魄,空有滿腹經綸,卻因不屑於八股文章,屢試不第。他本以為自己這一生的學問,終將付諸東流。
    可今天,在這東溪村口的小酒肆裏,那些被天下讀書人鄙夷為旁門左道的“雜學”,卻被這個自稱梁山頭領的年輕人視若珍寶,奉為“立命之學”,提升到了與聖人大道並駕齊驅的地位。
    這何止是知己!這簡直就是他的伯樂!
    他跟隨晁蓋來到這東溪村,不就是為了等待這樣一個能讓他一展抱負的機會嗎?
    而晁蓋雖是義薄雲天的好漢,卻終究是個江湖人,想的是劫富濟貧,嘯聚山林。
    而眼前這個年輕人,他所圖謀的,顯然遠不止如此。
    趙歎看著吳用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心裏樂開了花。
    他端起酒喝了一口,心說我不就是把九年義務教育給你提前劇透了一下嗎?瞧把你給震驚的。
    這要是再把無產階級革命給你掰扯掰扯,你還不得當場抽過去?
    而吳用此刻確是心神激蕩,手都在微微發抖。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文科立心,理科立命!
    短短幾句話,將他胸中那團憋了半生的鬱結之氣,衝刷得幹幹淨淨,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盛世之景!
    他這一生所學,終於找到了用武之地!
    吳用激動得渾身發顫,他正要開口,酒肆的木門,突然“吱呀”一聲,被人從外麵猛地推開。
    一股寒風裹挾著雪花,猛地灌了進來,屋裏的人都下意識地抬起頭,朝著門口望去。
    隻見門口站著兩個身強力壯的莊客,頭上戴著氈帽,身上裹著皮襖。其中一個莊客,手裏提著一壇酒,另一個則扛著一小袋黑乎乎的東西。
    那兩個莊客一進門,就四下裏掃了一圈,目光很快就落在了吳用身上。
    提著酒壇的那個莊客扯開嗓門:“吳學究,可算找到你了!我家保正惦記著你這天寒地凍的,一個人過活不容易,特意讓小的們給你送些過冬的東西來!”
    他說著,便和另一個莊客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將手裏的東西“砰”的一聲,放在了吳用旁邊的空桌上。
    扛著袋子的那個莊客,拍了拍手上的黑灰,笑著說:“學究,這是上好的木炭,燒起來沒煙,暖和著呢!保正說了,你盡管用,不夠用再去莊上取!”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瞬間打破了酒肆裏剛剛建立起來的微妙氣氛。
    吳用的臉,“唰”地一下就紅透了,從臉頰一直燒到耳根,火辣辣的疼。
    太他媽尷尬了!
    他吳用剛才還在這裏跟人家談什麽“吃穿用度”、“水陸精兵”,結果下一秒就被人送來了救濟品。
    還是當著這位要請自己出山、共謀大事的趙頭領的麵!
    這感覺就像一個正在酒桌上吹噓自己家財萬貫的人,突然被房東上門催繳房租一樣。
    所有的體麵,所有的風骨,在這一壇酒、一袋炭麵前,碎得一幹二淨。
    吳用有心想說“拿回去,我不要”,可這話他說不出口。晁蓋是他的摯友,也是他在東溪村唯一的依靠,這份情誼他不能不領。
    可要是收下吧,他這副窮酸落魄、需要人接濟的模樣,就徹底展現在趙歎他們眼前了。
    一時間,吳用就那麽僵在那裏,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恨不得地上有條縫能讓他立刻鑽進去。
    那兩個莊客放下東西,這才注意到桌上還有趙歎、武鬆和阮小五三個生麵孔。
    他們都是晁蓋莊上的心腹,見慣了南來北往的江湖客,這三人身上沒有一絲莊稼漢的淳樸,兩人交換了一個眼色,上下打量了趙歎三人幾眼。
    武鬆麵容冷峻,看都沒看他們一眼。阮小五則是斜著眼睛打量著這兩個不速之客。
    “學究,這幾位是?”其中一個莊客開口問道,他看著趙歎三人的穿著打扮,不像是本地人。
    趙歎心裏暗罵一聲:幹!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挑這個節骨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