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齊芸馬甲又上線

字數:2950   加入書籤

A+A-


    雲綺抬眼望去,慈幼堂匾額之下,是座兩進小院。
    正屋三間灰磚房顯得陳舊,青瓦缺了幾片,牆皮剝落處露出裏頭的夯土,卻被歸整得四角見方。
    東西兩側廂房的窗戶糊著泛黃窗紙,縫隙裏塞著舊棉絮,倒也擋得住西北風。
    中間半畝大的院子鋪著斑駁石板,磚縫裏鑽出的野草被齊根剪斷,露出底下經年磨出包漿的青灰色。
    剛過飯點,院子中央的大桌上擺放著數十個粗陶碗,碗底還沾著白粥的殘漬。
    二三十個孩子正在院裏嬉笑玩耍。
    最小的幼兒扶著牆根蹣跚學步,手裏攥著半塊白麵饅頭。最大的瘸腿少年正和其他幾個男孩用石子在地上擺“棋盤”。女孩們則聚在井台邊,用曬幹的狗尾草編花環。
    戴藍布頭巾的婦人正端著木盆收拾碗筷,另一位穿粗布衣的中年女子蹲在井邊洗衣,皂角泡在木盆裏泛起白泡,兩個大點的女孩在旁邊幫忙遞衣服。
    東廂房門口,吳大娘正坐在東廂房門口縫製帕子,這是她從綢緞莊攬的零活,一針一線能換些碎銀貼補堂用。
    西廂房裏傳來斷斷續續的咳嗽聲,想來是有孩子在午睡。
    整個院子雖破舊,卻處處透著女人操持的細致與生活的氣息。曬衣繩上飄著洗得發白的孩子們的衣服,牆根碼著曬幹的驅寒藥材。
    雲綺跨進門檻,發出輕微聲響。
    吳大娘聽見動靜立馬朝門口看去,一眼便看見了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那位穗禾姑娘。
    而她身旁那位身著天水碧雲錦長裙的少女,隻消一眼便叫人挪不開目光。
    裙裾上的銀線流雲紋隨步輕漾,眉梢銜著抹似有若無的黛色,既透著世家貴女的端雅氣韻,又有著水墨畫中走出來的清麗。
    吳大娘連忙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一如既往地熱情迎上前:“穗禾姑娘,你又過來了,這位是……”
    她看向旁邊氣度不凡、清麗脫俗的少女,語氣裏透著幾分拘謹的探詢。
    “吳大娘,這位便是我們家齊小姐,”穗禾脆生生按雲綺交代的介紹。
    話音未落,便又轉身朝著門外的車夫吩咐,“王伯,去看看後麵送東西的人跟來了沒有。”
    吳大娘一聽齊小姐這個名字,眼睛頓時一亮。
    她十幾年前孩子早夭、丈夫病逝後,便因心善創立慈幼堂,堂內收留的都是她們幾個寡婦從路邊雪地裏撿來的棄嬰,或是從人牙子手中贖出的乞兒。
    有瘸腿的少年、咳喘的幼童,也有被轉賣的女孩,個個都是無依無靠的苦命娃。
    慈幼堂原本每月隻靠領些微薄的善堂賑濟錢,再加上她們縫繡帕子、鞋墊賣掉所得的銀錢艱難支撐,孩子們常常飯都吃不飽。
    幸好有朝堂上那位大人每個月接濟不少銀錢,官府每月發放的賑濟錢後來也漲了幾倍,孩子們才不至於餓肚子。隻是堂內收養的孩子畢竟太多,且越來越多,生活仍是十分緊巴。
    不過將近一個月前,這位穗禾姑娘忽然帶著大米、白麵來了慈幼堂,一送就是夠他們吃上一周的量。
    自此以後,每隔三日,滿載物資的馬車便如約而至。
    成麻袋的米麵糧油、新鮮的豬肉蔬菜、油汪汪的臘肉臘腸、水靈靈的青菜蘿卜,更有厚實的棉被、驅寒的木炭、治病的藥材,甚至還有給孩子們啟蒙的書本。
    穗禾姑娘說,這都是她們家齊小姐吩咐送的。
    孩子們簡直如過年了一般。
    這些天過去,孩子們蠟黃的小臉漸漸泛起紅暈,小肚子吃得圓滾滾,在院裏追跑時連破舊的衣裳都跟著鼓了起來。院子裏比從前多了更多歡聲笑語。
    就在前幾日,這位穗禾姑娘還送了幾十雙做工極好、厚實綿軟的棉鞋來。
    這一送也是解了她們的燃眉之急。
    不然這深秋天氣愈冷,孩子們那些露趾的單鞋可怎麽熬得住。
    若是要靠她們一下子給這麽多孩子換棉鞋,她們就算是日日挑燈熬著縫帕子,一時也湊不出這許多銀錢來。
    當時吳大娘看著孩子們捧著棉鞋眼睛發亮、爭相試穿的樣子,還忍不住紅了眼眶,念叨著這世上還是好人多。
    隻是她始終不知道,這位穗禾姑娘的主子齊小姐究竟是什麽身份。
    但她知道,這位齊小姐一定是位頂頂心善的小姐。
    不然對方怎麽會心思這麽細膩,送來的東西每次都是她們堂內最需要的,甚至連啟蒙書本都能想到。
    而且還不求回報,隻一再送來這麽多東西,卻從未要求過任何答謝,連一麵都不曾相見,她們連她的全名都不知道。
    若真算起價錢來,這些日子這位齊小姐送來的東西,花出的銀錢也該是她們縫上幾年帕子鞋墊都掙不到的天價了。
    此時此刻,吳大娘得知眼前的少女就是那位齊小姐,自然是百感交集。忍不住紅了眼眶:“原來您就是那位齊小姐。”
    “您終於親自露麵了。多虧了您送來的這些東西,孩子們的生活比從前不知好了多少,我們一直都想當麵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