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不能置身事外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大殿中,楊廣怡然自得。
自他登基以來,諸事順利,對外征戰屢建功勳,就目前來說,他的武功已經不遜色於楊堅了。
畢竟楊堅雖然平定江南,對外卻不曾有太大建樹。不像是楊廣,隻在數年之間,就順利掃平漠北,征戰海外。
如此戰績,自然令楊廣心潮澎湃。
更重要的是,如今楊廣正值壯年,他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建功立業,他相信自己的功績絕不會止步於此。
要說令楊廣不滿之事,那便是開河了。明明他此舉連通大隋南北,乃是何其雄偉之舉,偏偏有賤民不配合。
雖然如今並未有大規模叛亂發生,但那些小問題,也難免延誤工期。
不過,眼下楊廣並沒有考慮這麽多,便是安心享受著美人的服侍。
一直以來,他都喜歡美人,隻是先前奪嫡之爭時,他隱瞞得很好,並沒有被楊堅察覺。
正在楊廣微閉雙目,神色愜意之時,忽然在大殿外,有一陣腳步聲響起,令他的眸光為之閃動。
下一刻,一名禁軍士卒匆匆而來,出現在楊廣視野之中,接著拱手道:
“啟稟陛下,玉門關總兵急報!”
“玉門關?”
楊廣聽得此言,不由得一怔,因為被打攪了雅興的不滿也是散去許多。
意識到情況不對,楊廣緩緩站起身來,沉聲說道:
“急報何在,呈上來給朕看看?”
這可是急報,而非尋常奏報,楊廣自然不會掉以輕心。
但同時,楊廣也是心生不解,自從他一鼓作氣覆滅突厥,平定漠北之後,西域諸國選擇臣服,玉門關應該很穩定才對啊!
那為何此番,玉門關總兵突然送來急報,當真是令人不解。
過不多時,這份急報便是出現在楊廣手中,他沒有猶豫,立刻打開查看起來。
隨著急報之中的內容在眼中浮現,原本狐疑的神色,逐漸變得鄭重。
很快,楊廣看向傳信士卒,沉聲道:
“即刻傳令,讓群臣入宮議事。”
士卒不敢怠慢,連忙拱手道:
“卑職遵命!”
——
雖說此刻夜色稍沉,但在楊廣的命令之下,大隋群臣皆是匆匆入宮而來。
嘈雜的腳步聲,倒是讓寂靜曠闊的皇宮變得熱鬧了幾分。
而當這些大臣,在步入大殿之中後,不由得麵麵相覷起來。
顯然他們都很好奇,究竟是發生什麽事了,為什麽楊廣如此匆匆忙忙召集他們,這可不像是在開玩笑啊!
而群臣的竊竊私語,隨著楊廣的到來,很快收斂起來。
在一番行禮之後,他們敬畏的看著龍椅之上的那道身影,眼中滿是恭敬之色。
楊廣身穿龍袍,威嚴深重,他淡漠的掃視著群臣,見到眾人疑惑的模樣,他並沒有耽誤時間,便是朗聲道:
“朕突然下令召集諸位愛卿入宮,是有要事商議。就在方才,朕得到玉門關總兵傳來急報,有吐火羅國使者向我大隋求援!”
吐火羅國?
聽到這番話,在場群臣皆是麵露疑惑之色,顯然他們對這個名稱有些陌生。
但也有人很快回想起來,驚訝道:
“這莫非是西域諸國之一的吐火羅國?”
先前西域諸國向大隋稱臣,吐火羅國便在其中,隻是相較於其他國家,這吐火羅並不算突出,才令人覺得陌生。
而在這名大臣的提醒下,眾人也都回過神來,想起這個國家的存在。
龍椅上的楊廣,亦是肯定的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正是這吐火羅國,以急報所言,吐火羅國地處西域邊緣,與更西方的薩珊王朝接壤。
這薩珊王朝勢力不俗,遠勝於吐火羅國,但在此之前,兩國素來相安無事,並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衝突。
但就在這吐火羅派遣使者,向我大隋稱臣之後,雙方的矛盾便是越發激烈起來。
時至今日,兩國已然刀兵相向,而吐火羅國力微弱,遠不是薩珊王朝對手,如今已經岌岌可危,這才向我大隋求援。
朕召集諸位,便是商議此事,接下來我大隋該如何是好,是否要出兵支援?”
楊廣平靜的拋出自己的問題,並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態度。
緊接著,就是觀察著群臣的反應。
而在楊廣話音落下之後,群臣亦是各自思索起來,他們目光相對,想法不一,想要交談,卻因為楊廣在此,不敢太大聲。
很快,在短暫商討之後,有一名大臣站了出來,畢恭畢敬行禮道:
“啟稟陛下,微臣覺得,此事我大隋還是不要摻和得好。
在此之前,微臣也曾聽說過那薩珊王朝之名,此國的實力,雖然無法與我大隋相提並論,卻也是一方霸主,實力不容小覷。
尤其是薩珊王朝距離我大隋路途遙遠,若是勞師動眾,出兵支援,必然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說到底,這吐火羅國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我大隋,卻不是我大隋疆土……”
大臣侃侃而談,闡述著自己的想法,也有不少大臣點頭附和。
顯然,他們的想法也和這名大臣差不多。
吐火羅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如今打不過敵人,就向大隋求援,這要是大費周章支援,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並且,那薩珊王朝能夠將吐火羅國逼到這等程度,實力不容小覷,為了這樣一個邊緣勢力,與一方大國為敵,不是明智之舉。
現在的大隋固然強悍,但局麵尚不穩固,再加上營建洛陽、開河等大工程同時開啟,也沒有餘力做這件事。
從權衡利弊的角度,不予理會確實是最明智的選擇。本身吐火羅國與大隋路途遙遠,就算被滅也無關緊要。
反倒是開戰,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但很多時候,人的想法不能單純從利弊來看。
楊廣不動聲色,目光深深從方才大臣身上掠過,他繼續問道:
“愛卿所言有理,那其他愛卿還有何見解,不妨也說來聽聽?”
緊接著,又有數名大臣站了出來,但他們的說法,與方才那人一般無二。
直至在隊列前方,一名大臣拱手道: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諸位大臣所言不妥,此事我大隋絕不能置身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