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1章 群臣進表求立後!

字數:4993   加入書籤

A+A-


    親眼見證了蘇無忌大義滅親、嚴懲貪官的百姓們,早已對蘇無忌心悅誠服。此刻聽聞蘇無忌招人,那些備受壓迫、心懷熱血的青壯年頓時沸騰了!
    不過,眾人還有一個顧慮,不禁低著頭小聲的衝著蘇無忌問道:“蘇公公。敢問加入這西廠,用不用……用不用割那一刀啊?”
    眾人雖然心懷滿腔熱血,但若是要割那一刀,不再做男人,還是實在有些猶豫啊!
    雖說這大興縣當太監的不少,但也不是人人都想當太監啊。
    “諸位放心,我西廠收的是健全之人,無需經過宮刑!諸位身體越強壯越好!”蘇無忌笑著回答道,打消了眾人的顧慮。
    而沒了顧慮的眾人立馬無比的踴躍報名:
    “那我願加入西廠!”
    “蘇公公,帶上我!我這條命以後就交給您了!”
    “算我一個!跟著您這樣的官,死了也值!”
    “我也要鋤強扶弱,為老百姓伸冤!”
    應募者如潮水般湧來,場麵熱烈非凡。蘇無忌看著這一幕,心中稍慰。東廠的毒計,反而成了他立威聚人、紮根民心的契機。
    這還真是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不過,這仇蘇無忌記下了!等回京了一定要好好和東廠算賬!
    最終,大興縣居然足足有五六千人報名,可以說滿城的老百姓都來了。
    而蘇無忌挑選了一批精壯,足足一千人,入選西廠!
    這下,他西廠終於是兵強馬壯了!
    等把這一千人訓練成熟了,可以再擴張招人!爭取把這大興縣,從太監之鄉變成他西廠的後花園!
    而解決完一切的蘇無忌也沒真的不給蘇家四兄弟活路。他用自己的銀兩,給四兄弟每人置辦了二十畝田,讓他們老老實實的種田為生吧。
    隻要他們踏踏實實過日子,不要天天想著娶這麽多媳婦,一人二十畝田足夠他們生活了。
    ……
    一天後,大興縣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迅速飛回了京師,傳入了東廠提督衙門。
    端坐在太師椅上的東廠廠公汪直,聽著心腹番子的詳細稟報,那張白淨麵皮先是漲得通紅,隨即又轉為鐵青。
    “嘭!”
    他猛地一掌拍在堅硬的紅木茶幾上,震得茶盞叮當作響。
    “廢物!孫有道這個蠢貨!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點事都辦不好!”汪直尖利的聲音因為憤怒而更加刺耳。
    “還有蘇家那群蠢豬!爛泥扶不上牆!隻差一點!隻差那麽一點啊!就能讓那蘇無忌身敗名裂,萬劫不複!”
    他胸口劇烈起伏,眼中滿是懊惱與不甘。精心布置的“捧殺陷害”之局,眼看就要收獲成效,卻被蘇無忌用這種近乎自殘的“大義滅親”方式強行破去,不僅沒能傷其分毫,反而讓他在民間樹立了威信,這讓他如何不恨!
    作為曹德貴最愛的義子,他汪直對曹德貴可是一片忠心,真把他當親爹對待,因此對蘇無忌那是殺父之仇,必須除之而後快!
    因此,他在知道幹爹之前居然布下了這麽個陷害之局後,立馬繼續執行,務必要讓蘇無忌死無葬身之地,讓太後娘娘都沒法明目張膽的包庇他!
    可誰曉得,他的彈劾奏折都寫完,正準備遞上去了,事情卻被蘇無忌自己解決了。
    真是氣煞他也!
    “督主息怒。”旁邊一個幹瘦的東廠檔頭小心翼翼地道,“那蘇無忌不過是僥幸而已……”
    “僥幸?”汪直猛地轉過頭,眼神陰鷙道:“能在短短時間內,從浣衣局爬到慎刑司,再得太後青睞組建西廠!並且連義父這樣的人都栽在他手上!這種存在,你能用‘僥幸’來解釋?你們別太小看他了!不然很容易陰溝裏翻船!”
    他深吸幾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事已至此,憤怒無濟於事。他眯起眼睛,寒聲道:“不過,就算他過了這一關又如何?西廠草創,根基淺薄,想要跟咱家鬥,還嫩了點!我東廠人員上萬,更有數不清的暗子暗樁!他蘇無忌要是來搶東廠的位置,倒是麻煩事。但他卻不自量力的想要另起爐灶,搞個西廠,真是癡人做夢!”
    他像是想起了什麽,嘴角又勾起一抹陰冷的笑意:“更何況,咱們的‘正餐’還沒端上來呢。蘇無忌……不過是個開胃小菜罷了。”
    他所指的“正餐”,正是帝黨精心策劃,並由東廠暗中全力推動的“立後”風波。
    曹德貴已死,汪直沒有了靠山。而剛好他在西山和安親王一起為太後修園子,關係不錯。因此他便順理成章的投靠了帝黨!
    幫著小皇帝一起推動立後!
    一時間,京師的暗流變得更加洶湧。
    明麵上,安親王及其黨羽,利用小皇帝從內庫中“挪”出的巨額銀兩,四處活動,宴請同僚,許以高官厚祿,暗中串聯,力求在立後一事上形成“眾望所歸”之勢。
    而暗地裏,東廠的番子們如同鬼魅般,拿著記錄著百官大小隱私、過失甚至罪證的“黑賬”,挨家挨戶地“拜訪”。
    他們沒有威脅恐嚇,隻是“不經意”地提起某位大人某年某月收受的賄賂,或是某位禦史在外豢養的外室,又或是某位尚書公子犯下的命案……輕描淡寫間,便讓那些原本還心存猶豫或忠於太後的大臣們麵色慘白,汗出如漿。
    帝黨的銀子開路,東廠的把柄威逼,雙管齊下,軟硬兼施。在這巨大的利益誘惑和身家性命的威脅麵前,絕大多數朝臣都選擇了屈服。即便有個別耿直忠貞之輩,在這股看似無可阻擋的洪流麵前,也顯得勢單力薄,難以發聲。
    短短數日,原本還有些雜音的朝堂,竟奇跡般地“統一”了思想。
    次日,大朝會。
    金鑾殿上,鎏金龍柱巍然聳立,百官身著朝服,分列兩旁,氣氛莊嚴肅穆,卻又透著一股不同尋常的凝重。
    太後上官嫣兒端坐在珠簾之後,鳳目掃過下方垂首的群臣,按照慣例處理了幾件軍政要務。
    就在朝會即將接近尾聲,太後娘娘身旁的太監剛要宣布“有本啟奏,無本退朝”之時,禮部侍郎李明輔率先出列,手持玉笏,高聲道:“太後娘娘,陛下!臣有本奏!”
    “講。”上官嫣兒清冷的聲音從簾後傳出。
    李明輔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字字清晰道:“陛下衝齡踐祚,仰賴太後娘娘垂簾聽政,撫育聖躬,至今已逾數載。如今天子年已十四,聖聰日開,德器漸成。臣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此乃人倫大道;‘天子立後,正位中宮’,更是國之根本,關乎社稷安穩,皇統延續!”
    他頓了頓,偷眼瞥了一下珠簾後的身影,繼續道:“故,臣冒死懇請太後娘娘、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早日下旨,為陛下遴選賢德淑女,冊立皇後,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
    李明輔話音未落,仿佛接到了某種信號一般,接二連三的官員紛紛出列,如同潮水般跪倒在地,異口同聲地附和:
    “臣附議!懇請太後、陛下早定中宮!”
    “陛下大婚立後,臣等翹首以盼!”
    “立後以固國本,請太後娘娘恩準!”
    “臣附議!”
    “臣等附議!!”
    一時間,請求立後的聲音此起彼伏,從六部九卿到科道言官,竟有超過大半的朝臣跪倒在地,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聲浪,回蕩在金鑾殿內,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逼人氣勢!
    珠簾之後,上官嫣兒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她握著鳳座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緊,指節有些發白。
    她料到曹德貴死後,帝黨必會有動作,卻沒想到來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更沒想到,他們竟然能在這短短時間內,串聯起如此多的朝臣,形成這等“眾口一詞”,“萬眾請命”的局麵!
    這已不是簡單的提議,這分明是一場精心策劃、勢在必行的逼宮!
    而且竟比上一次構陷張巡來的還要猛烈!
    滿朝文武大員,除了內閣首輔張巡等少數人外,幾乎人人附議!
    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小皇帝趙如構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黑壓壓跪倒一片的臣子,聽著那山呼海嘯般的請命聲,稚嫩的臉上難以抑製地露出一絲得色。他偷偷看了一眼珠簾後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報複性的快意。
    安親王站在宗室隊列前列,低垂著眼瞼,嘴角卻難以察覺地微微揚起。
    於是,他當即站了出來,大聲的喊道:“百官群情洶湧,皆是為國本考慮,其心可鑒。陛下年歲漸長,立後之事,確也應提上日程了。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了那一道珠簾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