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李達康的察覺
字數:3217 加入書籤
隨著省公安廳精心挑選的幾名經偵、刑偵骨幹秘密加入,陳海領導的“光明峰項目風險評估專案組”力量得到了顯著增強。調查工作也隨之進入了更具實質性的階段——對那幾家核心開發企業明麵上的掌控者,展開全天候的監視和背景深度調查。
目標名單包括惠龍置業的總經理、鼎盛集團的董事長、昌隆投資的執行總裁等五六個人。這些人是在工商登記資料中可見的、在公開場合代表公司簽署文件、發表言論的“前台人物”。
調查組兵分幾路,行動極其謹慎。一部分人利用公安係統的技術手段,對目標人物的通訊聯絡、出行軌跡、社會關係進行外圍監控和分析;另一部分人則偽裝成稅務稽查、環保檢查、甚至商業合作夥伴,以各種合情合理的名義接觸這些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或財務人員,試圖從側麵了解公司的真實運營狀況、資金流向以及這些“前台老板”與更高層決策者的聯係模式。
然而,正所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陳海三令五申要求保密,盡管參與人員都經過了嚴格篩選,但當監視點設立、調查人員頻繁以各種身份出現在目標公司周邊時,一些微妙的信號還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
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便是最先察覺到異常的人之一。
這段時間,因為前妻歐陽菁被省紀委調查,李達康與省紀委的接觸比以往頻繁了許多。他雖然表麵上保持冷靜,積極配合,但內心那根弦始終緊繃著。他太了解沙瑞金和田國富了,他們絕不會僅僅滿足於查一個歐陽菁。歐陽菁,很可能隻是他們撬動更大目標的支點。
這種高度的警惕性,使得李達康對漢東省政壇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異常敏感。他隱約感覺到,圍繞在自己周圍的空氣,似乎正在變得更加凝重。一些平日裏關係尚可的省直部門負責人,最近看他的眼神似乎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一些過去常來匯報工作的開發區幹部,言語間也多了幾分閃爍其詞。
最讓他起疑的是,他安插在一些關鍵部門、並非核心卻位置敏感的眼線,陸續傳來一些零碎的信息:省紀委似乎有另一組人在活動,行動非常隱秘;省公安廳有少數幾名業務骨幹,近期工作安排變得很不規律,似乎在接受特殊任務;甚至京州市公安局內部,也有關於省裏可能要有“大動作”的模糊傳言。
這些信息單獨來看,似乎都說明不了什麽,但將它們拚湊在一起,尤其是結合歐陽菁案和沙瑞金一貫的作風,李達康心中警鈴大作。他幾乎可以肯定,省紀委的刀,已經揮向了比歐陽菁更重要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極有可能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最在意的東西——光明峰項目!
他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搞清楚對手到底在做什麽,做到了哪一步。直接去問田國富?那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通過其他省委領導打聽?風險太大,且容易暴露自己的不安。
思前想後,李達康想到了一個人——京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趙東來。趙東來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幹部,能力出眾,忠誠可靠,而且公安係統內部消息靈通,擁有自己的情報網絡。
在一個深夜,李達康讓司機將車開到市委大樓後,獨自步行了一段路,來到了一個約定好的、遠離市委家屬院的茶社包間。趙東來已經在那裏等候。
“達康書記。”趙東來起身相迎,神色嚴肅。
“東來,坐。”李達康示意他坐下,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題,聲音壓得很低,“最近,我感覺到一些不尋常的動向。省紀委那邊,除了歐陽菁的案子,似乎還有別的動作。你那邊,有沒有聽到什麽風聲?”
趙東來眉頭緊鎖,沉吟了一下,答道:“書記,您的感覺可能沒錯。我們局裏最近也察覺到一些異常。省廳有幾個經偵方麵的專家,最近行蹤有些詭秘,名義上是參加封閉培訓,但我們側麵了解了一下,培訓地點根本沒人。另外,我們注意到,有幾家公司的負責人,比如惠龍置業的劉總、鼎盛的王董,他們住所和常去場所周圍,似乎出現了一些陌生的麵孔,行為模式很像…偵查員。”
李達康的心猛地一沉。趙東來的話,印證了他的最壞猜測。省紀委果然在查光明峰項目,而且已經動用了公安的力量,開始對相關人員進行監控了!
“能確定是省紀委的行動嗎?還是公安廳自己的案子?”李達康追問,這一點很關鍵。
趙東來搖搖頭:“目前還無法完全確定。但結合省紀委近期頻繁的活動來看,是聯合辦案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動作非常隱蔽,我們也是通過一些非常規渠道才捕捉到一點痕跡,對方反偵察意識很強。”
李達康的手指無意識地在茶杯邊緣摩挲著,大腦飛速運轉。沙瑞金和田國富,這次是來真的了。他們繞開京州市委、市政府,直接動用省一級的力量進行秘密調查,其決心和針對性不言而喻。
“東來,”李達康抬起頭,目光銳利地看著趙東來,“我要交給你一個任務。”
“書記您吩咐。”趙東來挺直腰板。
“動用你一切可以動用的、絕對可靠的關係和渠道,”李達康一字一句地交代,“想辦法摸清楚,省紀委和省公安廳聯合調查組,他們到底在查什麽?具體的目標是誰?已經掌握了哪些情況?但是,記住!”
他的語氣變得極其嚴肅:“絕對不能用我們京州市公安局的正式名義和資源去查!更不能讓對方察覺到我們在反調查!要用外圍的、非官方的、甚至江湖上的渠道,迂回地打聽。明白嗎?這件事的敏感性,你應該清楚。”
趙東來重重地點頭,臉色凝重:“明白,書記!您放心,我知道輕重。我會用最穩妥的方式去辦,絕不會留下任何把柄。”
“好。有消息,第一時間直接向我匯報。”李達康最後叮囑道。
離開茶社,夜色更深。李達康獨自走在寂靜的街道上,心情無比沉重。一場針對他的風暴,顯然已經悄然形成。他現在能做的,就是一邊穩住陣腳,正常開展工作,一邊通過趙東來這條暗線,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手的動向,為自己爭取應對的時間和空間。
而與此同時,在京州市公安局局長辦公室,趙東來也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接下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任務。這不僅僅是在幫助李達康,更是在卷入一場高層級的政治博弈。一步走錯,就可能萬劫不複。但他沒有選擇,無論是出於對李達康的知遇之恩,還是因為自己早已被打上了“李達康的人”的標簽,他都必須硬著頭皮走下去。
漢東的夜,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調查與反調查的暗戰,已經在這座城市的陰影下,悄然拉開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