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運籌帷幄與代價的權衡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A+A-


    沙瑞金的辦公室裏,燈光亮如白晝。沙瑞金、田國富以及即將肩負重任的白秘書,三人圍坐在一起,進行著赴任前最後一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次戰略部署。空氣凝重而專注,仿佛能聽到彼此的心跳聲。
    田國富首先開口,他將一份關於光明區現任區長孫連城的詳細情況材料推到白景文麵前,語氣沉穩地分析道:
    “景文同誌,關於孫連城這個人,你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根據我們紀委前期掌握的情況以及易學習同誌那邊的反饋,這個人,很‘特別’。”田國富用了這樣一個詞。
    “他不貪不占,經濟上可以說非常幹淨,這在當下的環境裏實屬難得。他也有一定的能力,否則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但是,”田國富話鋒一轉,眼神銳利,“此人性格中有一種近乎消極的‘清醒’或者說‘明哲保身’。之前李達康為了推動光明峰項目,多次想讓他去承擔一些模糊地帶的決策風險,也就是讓他‘背黑鍋’,都被他巧妙地頂了回去,甚至不惜用‘仰望星空’這種近乎荒誕的方式來消極抵抗。”
    田國富看著白景文,結論明確:“所以,對於孫連城,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他絕不會主動站到我們這邊,替我們去衝鋒陷陣,對抗李達康;但同樣,他出於自保的本能,也大概率不會死心塌地地跟著李達康走,與我們正麵為敵。他更像是一個……觀望者,一個可能隨時會選擇‘病退’或者‘躺平’的中間派。”
    白景文認真聽著,快速在筆記本上記錄著關鍵點。
    “基於這個判斷,”田國富繼續部署,“你到任之後,在涉及具體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維穩這些常規且責任重大的工作上,可以大膽地放手讓孫連城去主導。他為了證明自己並非無能,也為了維持區域的基本穩定,應該會樂意把這些‘實權’抓在手裏。這樣,既能減輕你初期不熟悉具體政務的壓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穩住光明區的局麵,避免給李達康留下攻擊我們‘搞亂經濟’的口實。所以,孫連城這一票,我們可以暫時視作‘棄權’。”
    分析完孫連城,田國富又將目光投向更宏觀的權力格局:“在區委常委會裏,除了你和孫連城,關鍵票數還有幾位。紀委書記這一票,至關重要。現在京州市紀委書記是易學習同誌,他是我們的人,有他坐鎮市紀委,上麵還有我這個省紀委書記,光明區那個紀委書記隻要不是蠢到家,就知道該怎麽做人。所以,區紀委書記這一票,我們可以算作是拿穩了。”
    他手指在虛空中一點:“另外一個可以快速掌控的位置,是區委辦公室主任!這是區委的大管家,是你行使權力的樞紐和耳目!這個位置必須牢牢抓在自己人手裏!你到任後,要盡快物色可靠人選,或者從市裏、省裏協調信得過的人下去,爭取在第一次人事調整中就拿下這個關鍵崗位。這樣,你手裏就至少有了明確的三票:你自己、區紀委書記、區委辦公室主任。再加上孫連城的‘事實棄權’,你在常委會裏就擁有了相對的主導權,足以推動很多事情的開展。”
    白景文一邊記錄,一邊快速消化著這些極其關鍵的信息,心中對即將麵對的複雜局麵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和初步的應對策略。
    這時,沙瑞金接過了話題,他的語氣比田國富更加深沉,帶著一種居於更高層麵的考量:“國富同誌的分析很到位。景文,你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盡快打開局麵。但是,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如果……我是說如果,你到了之後,發現孫連城這個‘中間派’因為某種原因,比如受到了李達康的強力脅迫或者開出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轉而明確站在我們的對立麵,給你造成了巨大的、難以逾越的阻力,導致工作完全無法推動……”
    沙瑞金停頓了一下,仿佛在權衡某個重大的決定,然後才緩緩說道:“到了那一步,你可以嚐試跟他談一談。他不是嫌棄李達康隻會讓下屬背黑鍋,想要一個安穩的環境嗎?我們可以給他。我可以跟寧省長商量,把他調離光明區這個是非之地,安排到一個相對清閑、責任小、但級別待遇不變的政府職位上去。我想,這應該也是他內心所期望的。”
    白景文和田國富都明白,沙瑞金這番話,等於是給出了一個最後的備用方案——如果無法爭取或者利用孫連城,那就想辦法把他“送走”,搬開這塊絆腳石。
    然而,沙瑞金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語氣格外凝重:“不過,景文,你要記住,這是最後的手段,非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易動用。”
    白景文鄭重地點了點頭:“書記,我明白!”
    他嘴上說著明白,心中卻如同明鏡一般,完全清楚沙瑞金這句叮囑背後那沉甸甸的、甚至有些殘酷的代價。
    調離一個副廳級幹部,在平時對於一位省委書記來說,或許並非難事,無非是利益交換和崗位平衡。但此刻,情況截然不同!
    孫連城並非犯了錯誤的幹部,相反,他經濟清白,能力尚可,隻是政治立場“消極”。要動他,尤其是在這個沙瑞金與李達康及背後勢力進行生死博弈的敏感時刻,動他需要一個極其過硬的理由,並且要為他安排一個足以讓他本人滿意、讓其無法拒絕的“好去處”,才能避免他狗急跳牆,倒向李達康,或者引發更大的政治風波。
    這個“好去處”,必然是一個有實權、有油水或者極其安穩顯赫的省直廳局崗位。這樣的位置,每一個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背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
    如果沙瑞金親自來安排,他需要動用自己寶貴的政治資源,去協調、去交換,甚至可能因此欠下不小的人情債。這在他正全力應對秦家、李家瘋狂反撲的當口,無疑是分散精力、消耗實力的不明智之舉。
    那麽,沙瑞金話裏提到的“跟寧方遠商量”,就成了關鍵!
    這意味著,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沙瑞金是希望由寧方遠來出麵,動用省政府那邊的資源和影響力,來為孫連城安排一個合適的崗位,從而平穩地將其調離。
    然而,寧方遠是憑什麽要幫這個忙?尤其是在明知孫連城的調動是為了給沙瑞金的“尖刀”掃清障礙,必然會招致李達康以及其背後京城勢力的極大怨恨和反彈的情況下?
    這需要沙瑞金付出代價!而且是在平時數倍甚至十數倍的代價!
    這可能意味著,在未來的某些關鍵議題上,沙瑞金需要對寧方遠做出更大的讓步;可能意味著,在人事安排、資源配置上,要給予寧方遠更多的自主權;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漢東權力格局的劃分!
    這就是政治,赤裸裸的交易和權衡。沙瑞金為了確保白景文這把“尖刀”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不惜準備付出如此巨大的潛在成本。
    白景文深刻地理解這一點,這讓他更加感受到肩頭擔子的沉重。他必須竭盡全力,爭取在不動用這“最後手段”的情況下打開局麵,否則,他每一點工作上的受阻,都可能意味著沙瑞金書記要在背後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
    “書記,田書記,請放心!”白景文站起身,挺直腰板,目光堅定如鐵,“我一定盡最大努力,在光明區站穩腳跟,打開局麵,絕不輕易動用最後方案,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重托!”
    沙瑞金和田國富看著眼前這個沉穩而決絕的年輕人,眼中都流露出欣慰和期待。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看白景文如何在這片危機四伏的戰場上,揮舞起他們賦予的利劍,劈開眼前的迷霧與阻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