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明暗

字數:3635   加入書籤

A+A-


    “聽說黃家老大引氣成功了,還算不錯。”
    鎮武衛寶青坊百戶所外,偏僻茶攤上,一個全身肌肉虯結的光頭大漢悠悠地說道。
    坐在光頭大漢對麵的聶昆啜飲一口茶水,“倒也不奇怪,黃謙本就天賦不差,又有聚氣丹相助,引氣功成是正常的,若失敗反而才使人詫異。”
    光頭大漢搖搖頭:“可惜了,碰上了黃天,否則黃家必因他興盛幾十年。”
    聶昆笑了笑,“鐵兄以前在明中寺做了十來年和尚,難道還不知一因必有一果的道理嗎,黃家是否能興盛,在黃尋舊治家之時就埋下了因。”
    光頭大漢,卻正是奉命與聶昆一起保護黃田的鐵奇。
    他微微頷首,“是啊,今日果,昨日因,如今黃府的禍根全因黃尋舊昔日苛待黃天母子,若是黃天生母未積鬱成疾而死,事情也許還有轉圜的餘地,現如今……”
    他搖搖頭,沒再說下去。
    聶昆樂嗬嗬道:“說起來,黃天聽聞黃謙引氣成功的消息後竟然沒有絲毫觸動,平日裏做什麽現在還做什麽,一心一意修煉,這份靜心很不錯。”
    “天塌不驚,他有強者的心性。”鐵奇說道,“有如此心性,配上他的天賦,日後必定在武道之路上走的長遠,三品宗師不足道,一品人間絕頂都有可能。”
    聶昆笑著道:“鐵兄對他的期待還挺高。”
    “我隻是從他身上看到了許多強者的影子。”鐵奇說道,“年幼曆經磨難,一朝脫開囚籠,悟性根骨極佳,這樣的人不成強者,誰還能成為強者?”
    聶昆哈哈一笑,開玩笑道:“經鐵兄這麽一說,黃天還真和話本小說裏的人物很像。”
    五方界尚武,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不錯的資質根骨,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充足的資糧習武,所以市麵上便興盛流傳一些話本小說,滿足人們對武道的憧憬。
    在這些話本小說中,主人公在年幼時往往曆經磨難,受人欺淩。
    長大後要麽掉落山崖得到前人寶物,要麽被遊戲人間的武道高手看重收為弟子,從此一路橫推無敵,高官厚祿、美人名馬、恣意瀟灑。
    最終成就一品絕頂宗師,為萬萬人敬仰。
    當然,也有更“異想天開”的,主人公意外撿到了傳說中的虛境神兵,在虛境神兵的幫助下境界飛速上漲,裝逼打臉,成就天人,力壓殷豐海……
    好吧,他們不敢寫殷豐海,但暗戳戳提一嘴“世間無敵”還是敢的。
    鐵奇搖頭,“話本小說隻能用來解悶,終歸是虛假的,真正的無上天驕還要看殷豐海,他才是活生生的潛龍升淵,縱橫人間無敵手!”
    聶昆心生向往,“雪比眉低,千山寂寥,殷豐海的境界,遠遠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作為武者,誰會不向往、崇拜世間第一呢?
    尤其是殷豐海的無敵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一拳一拳的打出來的,天人榜上,排名前五的哪一個沒同他交過手,可最終全敗在他的拳下!
    不僅如此,他還奔走千山萬水,欲尋隱匿避世的強者交手,可數十年下來,他遺憾的發現,世上再無強者能敵過他。
    人間無敵,亦是人間寂寥矣。
    從此,他孤坐於群山之中,一心求索虛境奧妙,久不顯於世間。
    聶昆與鐵奇相視一眼,臉上都流露出神往與惋惜的神色。
    ……
    ……
    自黃謙引氣功成,又是四天過去。
    這日黃昏,張裕苦等的宗門之人終於到了。
    兩名五品外務執事,一姓吳,一姓劉,另有四名六品武者隨行。
    “見過二位執事。”
    寶青坊,一間偏僻的小院裏,張裕和氣地同吳、劉二人見禮。
    二人也客氣還禮,沒有因境界更高就自傲,隻因他們二人名為執事,實則心裏知曉飛鴻門不將他們當作自己人看待,而張裕雖為“棄徒”,卻更受宗門的重視與信任。
    互相客氣一番後,吳執事詢問道:“不知張兄這些時日裏可摸清了黃天的情況,我們有無襲殺的機會?”
    張裕無奈搖頭,“我不知是不是他有所察覺,變得小心謹慎,還是真的一心修煉,不理會雜事。
    自他上任之後,從未親自帶人在坊巷間巡視過,整日待在百戶所內修行,散了衙,也是徑直回轉家中。
    他的住處與鎮武衛官衙離的很近,如果我們動手,很難及時逃走,隻消數個呼吸,官衙裏的強手就能飛縱而出,支援他,攔下我們。”
    劉執事眉頭緊皺,“你覺得他發現了什麽嗎?”
    “應是沒有的。”
    張裕思索片刻做出判斷,“如果他察覺了什麽,鎮武衛早就派人貼身保護他,並在城中大肆追索我們了。”
    不用猜也知道,現在黃天就是郡鎮武衛的寶貝,如果飛鴻門暗殺他的消息被鎮武衛提前知曉,現在郡城裏絕對不會平靜。
    吳執事言道:“未曾發現什麽就還好,否則我們隻能放棄此次任務了。”
    為了飛鴻門許諾的重賞,風險大的任務他們願意接,可十死無生的任務他們自然敬而遠之,什麽靈丹寶器都沒有性命重要。
    劉執事詢問:“張兄,你可有什麽想法計劃?”
    張裕答道:“兩個法子,一是枯等,等哪一日他帶人巡視坊巷,我們再伺機出手,將他襲殺,而後迅速離去。”
    吳執事思忖了一下,搖頭:“我以為要及早動手,不能枯等,誰知道黃天哪一日才外出巡視,若他一直不出來,我們豈不是要一直等下去?遷延日久,夜長夢多啊。”
    劉執事接話道:“我也認為早早動手的好,待在寶青坊我渾身不得勁。”
    聽完二人的想法,張裕接著道:“另一個法子就簡單幹脆許多了,就是我們在他從百戶所回轉住處的路上埋伏,等他經過時突然殺出,但他回家那一段路離鎮武衛官衙也不算遠,所以留給我們殺人逃走的時間很短。”
    吳執事想了想,一咬牙:“無妨,就選第二個法子,越是簡單粗暴就越有效,搞什麽計謀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劉執事也緩緩頷首,“我們在暗,他在明,他不會有多少防備,埋伏路旁、一擊即殺的機會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