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首戰告捷,6.2%的驗證

字數:4433   加入書籤

A+A-


    陳帆把報紙從收發室的鐵皮櫃裏抽出來時,手指在“陸家嘴”三個字上停了一瞬。版麵右下角,600663的收盤價印得清楚:8.25元。他沒翻第二遍,直接合上報紙,轉身往教學樓走。
    走廊盡頭的風從窗口灌進來,吹得紙頁嘩響。他把報紙夾在腋下,另一隻手摸了摸書包側袋——軟盤套還在,硬紙殼邊緣有點翹起,但沒裂開。
    教室門開著,幾個同學正圍在後排說話。王浩站在中間,手裏捏著一張對折的紙,看見陳帆進來,幾步跨過來:“你看到了嗎?”
    “看到了。”陳帆說。
    “我剛去營業部查了結算單,”王浩聲音壓不住,“五百塊買了六百股,今天全賣了,淨賺三百零二。你說八塊二毛五,一分不差。”
    陳帆點頭,走到自己座位前拉開書包,把報紙塞進筆記本裏。封皮上用鋼筆寫著一行字:金融洞察係統V0.1——首項實證記錄。
    “你怎麽算出來的?”王浩追問,“是不是有什麽內部消息?我爸炒了三年股,從沒見誰提前說得這麽準。”
    “不是消息。”陳帆翻開筆記本,抽出一頁帶表格的紙遞過去,“這是三周來的數據校驗表,每一筆都核對過。我做了個趨勢推演模型,基於波動率和換手率的變化規律。”
    王浩盯著表格看了半天,抬頭:“這玩意兒……真能管用?”
    “這次是第一次驗證。”陳帆指了指最後一列,“預測漲幅區間是6.0%到6.4%,實際是6.2%。誤差在可接受範圍。”
    話音剛落,旁邊一個戴眼鏡的男生湊過來:“那你明天能不能算算別的?比如太極實業?”
    “樣本量不夠。”陳帆把紙收回來,“單一案例不能代表係統普適性。”
    “別裝了,”另一人笑,“你要是真有這本事,幹嘛還天天蹲機房錄數據?早該去券商上班了。”
    陳帆沒反駁,隻是合上筆記本,放回書包最裏層。他知道這些人不信,也理解。三天前那份被撕碎的紙條,早就沒人記得了。
    下午第一節課是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題,陳帆低頭翻Excel文件。屏幕上的K線圖已經更新,最後一點落在8.25的位置,與預測線完美重合。他拉出公式欄,檢查了一遍條件判斷邏輯——沒有漏洞。
    課間鈴響,他起身去了趟洗手間。回來時發現座位周圍又圍了幾個人,班主任站在門口,眉頭微皺。
    “陳帆,來辦公室一趟。”
    辦公室裏光線暗了些,窗外樹影晃動。班主任坐在桌後,手裏拿著一張打印的股市行情截圖。
    “王浩剛才去找了年級組長,說你預測了一隻股票的漲幅。”班主任抬眼,“學校不允許學生參與證券交易,更別說公開傳播這類信息。你解釋一下。”
    “我沒有推薦任何股票。”陳帆站直了,“我隻是做了一個數據分析練習,用曆史價格和成交量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回歸模型。王浩的投資是他個人決定,我不知情。”
    “那這個?”班主任指著圖上圈出的8.25元。
    “是模型輸出的結果。我在驗證它的準確性。”
    “用真錢驗證?”
    “不是我用。”陳帆平靜地說,“而且金額很小,屬於個人行為。我的重點是係統本身,不是賺錢。”
    班主任盯著他看了幾秒,最終歎了口氣:“行吧。但以後別在教室談這些,影響不好。”
    “明白。”
    走出辦公室,走廊已經空了。他快步回教室,剛坐下,林悅從門口探頭:“校長找你,現在就去。”
    校長辦公室在三樓拐角。門虛掩著,裏麵有人說話。陳帆敲了兩下。
    “進來。”校長的聲音。
    屋裏除了校長,還有個穿灰西裝的中年男人,胸前別著市教委的牌子。
    “坐。”校長指了指椅子,“這位是市教育局科技科的張主任。今天上午,你們班王浩同學的父親打了個電話,說有個高中生準確預測了陸家嘴的股價波動,還建議我們關注一下。”
    陳帆沒說話。
    “我們查了你之前交上去的科技創新項目申報表,”張主任開口,“說是‘基於統計模型的金融市場分析工具’。現在看來,不隻是想法那麽簡單?”
    “是初步驗證。”陳帆說,“我用了三周時間整理數據,建立了基礎模型。今天是第一次實盤對照。”
    “誤差多少?”
    “預測區間6.0%至6.4%,實際漲幅6.2%。”
    張主任和校長 exchanged 一眼。
    “你這套方法,有沒有可能推廣?”張主任問。
    “目前階段不行。”陳帆搖頭,“係統還在驗證初期,依賴大量人工錄入,自動化程度低。而且需要持續優化參數。”
    “但方向是對的。”校長接過話,“我們正缺這樣的學生創新案例。市裏下周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原定推薦名單裏沒有你。現在情況變了,我們想改推你參賽。”
    陳帆沉默了幾秒:“我可以參加。但我需要帶原始數據入場,包括紙質記錄和電子備份。”
    “沒問題。”校長說,“隻要是合法合規的研究資料,都可以提交。”
    “另外,”陳帆補充,“我希望保留對係統的命名權。它叫‘金融洞察係統’,不是什麽‘炒股神器’。”
    張主任笑了:“這名字挺專業。行,尊重你的定義。”
    離開辦公室時,天色已經開始發暗。走廊燈亮了一半,腳步聲在瓷磚上回蕩。他回到教室,從書包裏取出那張今日報紙,翻到財經版,用紅筆在“8.25”下麵畫了一道橫線。
    然後,他打開筆記本第一頁,在“首項實證記錄”後麵添了一行小字:
    > 驗證日期:1998年3月25日
    > 目標股票:陸家嘴(600663)
    > 實際漲幅:6.2%
    > 模型命中:是
    合上本子,他把五張軟盤依次檢查了一遍。兩張輪換盤表麵光滑,冷備份的也沒變形。他重新塞進保護套,放進書包夾層。
    晚自習鈴響,前排有同學回頭問他:“聽說你要去市裏比賽?是不是因為股票那事?”
    “嗯。”
    “那你接下來打算猜哪隻?”
    “不猜。”他說,“是算。”
    那人撇嘴笑了笑,轉回去看書。
    陳帆打開電腦,調出最新版數據表。光標停在最後一行,他新建了一個工作簿,命名為“參賽資料初稿”。剛輸入標題,門外傳來腳步聲。
    班主任走進來,手裏拿著一份蓋章的推薦函。
    “材料明天上午交政教處。”他說,“好好準備,別給自己惹麻煩。”
    “謝謝老師。”
    班主任點點頭,走了出去。
    教室安靜下來,隻剩下翻書和寫字的聲音。陳帆盯著屏幕,把今天的收盤數據補進趨勢圖。曲線末端微微上揚,像一條繃緊的弦。
    他退出程序,關機前看了眼文件保存路徑。
    D:\FinanceSys\Data\stockdata19980325.xlsx
    確認無誤後,點擊關機。
    風扇停轉的瞬間,他聽見書包側袋傳來輕微的摩擦聲——是軟盤在保護套裏滑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