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林悅的疑問:預測的邏輯
字數:4777 加入書籤
巷子外的風停了,鐵門在身後輕輕晃動,發出幾聲低啞的摩擦音。陳帆仍站在原地,手裏攥著那份被風吹到牆角的《中國證券報》,報紙邊緣沾了些灰,鉛筆圈出的那行字卻清晰可見。
林悅沒有走。她就站在幾步開外,目光落在他手上。
“你剛才在禮堂說的那些話,”她開口,“不是為了拿獎吧?”
陳帆抬眼。
“你是認真的。”她說,“你真的覺得這個係統能管用。”
他沒點頭,也沒否認。隻是把報紙折好,塞進書包側袋,動作很輕,像是怕弄皺了什麽重要的東西。
“他們問我是不是在預測未來。”他終於說,“我說不是。我隻是在看過去。”
林悅往前走了半步,“可市場每天都在變。政策、資金、情緒,哪一樣是重複的?你怎麽知道明天不會完全不同?”
陳帆從書包裏抽出那本邊緣磨損的筆記本,翻開一頁,遞到她麵前。上麵是一張手繪的表格,列著三月十九號到二十五號陸家嘴的日線數據,旁邊密密麻麻寫著注釋:**“成交量放大但漲幅收窄”“換手率異常高於均值”“尾盤大單集中買入”**。
“你看這一條。”他指著其中一行,“二十三號那天,股價漲了不到兩個點,但有三筆超百萬的買單集中在最後十分鍾。這種行為在過去五年裏出現過七次,六次之後第二天繼續上漲。這不是內幕,是痕跡。”
林悅盯著那行字,眉頭慢慢皺起,“所以你是靠這些……‘痕跡’來判斷?”
“對。”他說,“就像路上有腳印,你知道有人走過。我不需要知道他是誰,隻要知道他常走這條路就行。”
“可萬一這次走的是另一個人呢?”
“那就錯了。”他合上本子,“係統不會保證贏,它隻負責提醒我,哪些情況更可能成功。比如下雨天帶傘,摔跤的概率小一點,不代表一定不會滑倒。”
林悅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那你為什麽一定要做這個?明明可以像別人一樣,考個好大學,選個安穩專業。你現在這樣,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陳帆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指甲縫裏還殘留著昨夜拆軟盤時蹭上的黑色磁粉,洗了一晚上都沒幹淨。
“如果我說,我知道一件事會發生,但沒人聽,”他聲音不高,“你會怎麽做?”
“我會想辦法讓人聽見。”林悅答得很快。
“我已經試過了。”他抬頭,“在比賽之前,沒人信。王浩是因為賺了錢才回頭找我。老師覺得我是抄來的數據。評委一開始就想把我當笑話打發。可我知道,那不是運氣。”
他頓了頓,“我不是想證明我多聰明。我隻是不想再看著事情發生,卻隻能假裝不知道。”
林悅看著他,眼神變了。不再是好奇,也不是懷疑,而是一種緩慢沉澱下來的明白。
“所以你做的不是預測。”她說,“你是把沒人注意的東西,整理成能讓人看懂的樣子。”
“對。”他點頭,“就像有人天天路過一條河,隻記得水深危險。而我記下的是哪天下雨後水位漲最快,哪段河岸最容易塌,什麽時候該繞路。這些信息本來就在,隻是沒人去理。”
林悅伸手摸了摸書包外側那個硬質夾層,U盤還在裏麵,外殼有些溫熱,大概是剛才一直貼著手心。
“那你接下來要做什麽?”她問。
“繼續錄數據。”他說,“政策、交易量、公司公告,所有能拿到的信息。現在係統隻能看出明顯的規律,我想讓它看得更深一點。”
“一個人做不完。”
“我知道。”他語氣平靜,“所以我一直在等,有沒有人願意一起看這些數字。”
林悅沒說話,隻是把手伸進書包,拿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打開一看,是昨天市裏的經濟簡報複印件,第三版角落,一行紅筆劃過的句子格外醒目:
**“部分城市試點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
“這是我爸單位發的。”她說,“我看你關注政策,就順手帶了一份。”
陳帆接過紙,手指在那行字上停了幾秒。這條消息還沒出現在公開報紙上,但已經有人在內部傳了。他知道,這將是未來幾年最大的變量之一。
“你不擔心我拿這個去做什麽?”他問。
“擔心。”她直視著他,“但我更擔心你一個人扛到最後,卻沒人知道你在幹什麽。”
風又起了,吹動巷口的塑料袋,在地上滾了一圈又停下。遠處傳來一輛自行車碾過井蓋的聲音,清脆又遙遠。
陳帆把那張紙仔細折好,放進筆記本內頁,和之前的記錄放在一起。然後他拉開書包拉鏈,取出U盤,握在手裏看了兩秒,又遞向林悅。
“這個,暫時先放你那兒。”他說,“我家裏不安全,我媽總翻我抽屜。學校機房也不能隨便帶設備進去。你要願意幫忙,我們就從同步數據開始。”
林悅沒立刻接。
“你不怕我改你的程序?或者把東西拿走?”
“怕。”他說,“但比起數據爛在硬盤裏,我寧願冒這個險。”
她笑了下,接過U盤,指尖碰到他的手背,涼了一下。
“我不會亂動。”她說,“但我有個條件。”
“你說。”
“每次更新,你要告訴我改了什麽,為什麽改。我不想隻是幫你存文件,我想知道你在想什麽。”
陳帆看著她,很久沒說話。路燈剛好在這時亮起來,昏黃的光落在兩人之間,照出一小片清晰的地麵。
“好。”他答應下來。
林悅把U盤放進外套內袋,扣上紐扣。然後從口袋裏掏出一支美工刀,蹲下身,在水泥地上刻了幾個字:
**DataBackup19980328**
刻得很慢,一筆一劃,像是在留下某種標記。
“這樣就算丟了,也知道是誰的東西。”她站起來,拍了拍手,“你說你要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規律。可規律本身不會說話,得有人替它留下記號。”
陳帆站在原地,看著地上那串字。他知道,從這一刻起,這件事不再是他一個人的秘密。
他轉身走向巷口,腳步比來時穩了許多。林悅跟在他身後半步,沒有再問問題。
快到校門口時,他忽然停下。
“你還記得今天評委問的那個問題嗎?”他說,“‘就算準一次,也不代表不是碰巧’。”
“記得。”
“下次他們再問,答案不會再是解釋。”他望著遠處教學樓黑著的窗戶,“我會用新的預測結果回答他們。一次,兩次,十次。直到他們不得不承認,這不是偶然。”
林悅點點頭,輕聲說:“那你得加快速度了。報紙上的消息,不會等人。”
陳帆沒回應,隻是把手伸進書包,摸到了那份還未錄入係統的政策簡報。紙張粗糙,邊角有些毛刺,劃著他的指尖。
他走出校門,夜色籠罩街道,前方路燈一盞接一盞亮著,像一條通往未知的線。
林悅跟上來,與他並肩而行。
兩人誰都沒提明天的事。
也沒有說再見。
走到路口,陳帆忽然開口:“你相信概率嗎?”
林悅側頭看他。
“不是命運,不是預言。”他補充,“就是單純的,一件事發生的可能性。”
她想了想,“以前不信。現在……我想試試。”
陳帆嘴角微動,像是要笑,又沒笑出來。
他從書包裏拿出另一張表格,遞給林悅。是昨晚整理的銀行間拆借利率變動記錄,附帶一段批注:
**“連續三天上升後,第四日下調概率為67.4%。”**
“明天開盤前,我會驗證這條。”他說,“你要一起看結果嗎?”
林悅接過表格,指尖撫過那一排數字。
“我八點二十到機房。”她說,“別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