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U盤的代價:林悅的秘密

字數:4584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陽光斜切進教室,落在林悅空著的座位上。陳帆低頭翻著筆記本,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昨天留下的那張政策簡報複印件。紙邊已經被他捏得有些發毛,但上麵紅筆劃過的那行字依舊清晰。
    他本以為今天能見到她。
    第一節課鈴響前,班主任突然出現在門口,叫他去辦公室接電話。他剛拿起聽筒,就聽見林悅的聲音壓得很低:“我爸發現了。”
    陳帆的手指一頓。
    “U盤的事。他昨天清點設備,發現少了一個。追到我頭上,問是誰拿的。”她的聲音在顫抖,“我說是你,做項目用的……他沒說什麽,讓我回學校。但他剛才給我打了電話,讓你下午三點,去我家一趟。”
    “你爸知道內容嗎?”
    “我不知道。但他看了文件名。‘DataBackup19980328’——他說這不像學生作業該有的命名方式。”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他還說,這種編號格式,是銀行內部數據歸檔的習慣。”
    陳帆緩緩放下話筒,掌心滲出一層薄汗。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一個普通高中生,用專業級術語命名金融數據包,還借用了銀行職員的工作U盤——這不是疏忽,是越界。
    三點整,他站在一棟老式家屬樓門前。門牌號被雨水衝刷得有些模糊,他確認了兩次才敲門。
    開門的是林國棟。四十出頭,身形挺拔,襯衫扣到最上麵一顆,眼神掃過來時沒有溫度。
    “進來。”他側身讓開,語氣不容置疑。
    客廳不大,陳設簡單。一張三人沙發,一台電視,牆上掛著一幅中國地圖。茶幾上放著一個黑色U盤,正是那天刻了字的那個。旁邊是一台打開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停在文件管理界麵,幾個以日期命名的文件夾整齊排列。
    “坐。”林國棟指了指沙發,自己坐在對麵單人椅上,背脊筆直,“你說你是林悅的同學,參加科技創新比賽?”
    “是。”
    “那你解釋一下,為什麽我的工作U盤裏,會存著近三年滬深兩市的日線數據?字段包括開盤價、最高價、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換手率修正值——這些不是高中課程內容。”
    陳帆沒動。
    “更奇怪的是,”林國棟翻開一本記事本,“你數據庫裏的某些數據,來源不明。比如三月二十二日深發展A的盤後成交明細,當天晚報隻公布了收盤價。你是從哪兒拿到的?”
    空氣凝住了。
    陳帆知道瞞不過去。這個人不是評委,不會因為一段代碼或幾張圖表就被說服。他是體製內的人,習慣從漏洞入手,從邏輯鏈條中找出斷裂點。
    “我不是抄的。”他說。
    “那是怎麽來的?”
    “我自己錄的。每天早上六點去報亭買《中國證券報》,剪下交易數據,手動輸入係統。政策信息從廣播、新聞聯播、政府公告裏摘錄。有些數據確實沒公開,但我能找到線索——比如券商營業部張貼的日報,或者財經雜誌的延遲刊載。”
    林國棟冷笑一聲:“三年的數據量,靠一個人手錄?你當我是第一天做風控?”
    “我沒說容易。”陳帆抬起頭,“我每天睡四個小時,吃飯的時候都在核對數字。錯過一天,模型就會偏差。所以我不能停。”
    “那你圖什麽?”林國棟聲音陡然提高,“沒有賬戶,沒有資金渠道,連證券交易資格都沒有!你建這個庫,到底想幹什麽?”
    陳帆閉了閉眼。
    這句話擊中了他。不是質疑技術,而是直指動機——那個藏在所有計算背後的真正原因。
    他慢慢從包裏取出自己的筆記本,翻到一頁空白處,寫下一行字:
    **1998年5月19日,政策利好釋放,股市將迎來三年最大漲幅。**
    然後推過去。
    林國棟盯著那行字,眉頭鎖緊:“這是預測?”
    “不是。”陳帆搖頭,“是回憶。”
    房間裏安靜下來。
    “我來自2023年。”他說得平靜,“那時候我已經三十歲,是金融分析師。一場意外讓我回到十八歲這一年。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國企改革深化、住房製度轉型、互聯網泡沫、股改、四萬億……每一個節點都會改變一批人的命運。”
    林國棟的手指微微動了一下。
    “我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這些記憶。但我不能直接說‘明天要漲’,沒人會信。所以我做了這個係統——把未來的規律,偽裝成過去的統計結果。讓它看起來像是分析出來的,而不是預知的。”
    他說完,不再看對方表情,隻是靜靜坐著。
    時間仿佛停滯。
    林國棟沒有笑,也沒有拍桌怒斥。他緩緩合上那本筆記,目光落在電腦屏幕上還在跳動的K線圖上。那是陳帆帶來的演示文件,實時模擬著今日大盤走勢。
    “你說你能記得未來?”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那你告訴我,今年人民銀行會不會降息?”
    “會。”陳帆答得毫不猶豫,“四月十五日,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調零點五個百分點。緊接著五月,財政部將宣布印花稅調整方案,配合即將出台的刺激政策。”
    林國棟瞳孔微縮。
    這兩項動作目前都還在內部討論階段,尚未對外透露任何風聲。
    他盯著陳帆的臉,試圖從中找出破綻。可那雙眼睛裏沒有僥幸,也沒有表演者的亢奮,隻有一種近乎疲憊的坦然。
    “你知不知道,”他緩緩道,“你剛才說的話,足以讓人把你當成瘋子關起來?”
    “我知道。”陳帆點頭,“所以我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直到現在——因為你們已經開始懷疑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如果我不解釋,這件事隻會往更危險的方向走。”
    林國棟站起身,在客廳裏踱了兩步。窗外傳來小孩騎車的聲音,遠處有賣菜的吆喝。生活照常運轉,而屋內的兩人卻像是站在懸崖邊緣。
    “那個U盤,”他忽然問,“你還複製過別的東西嗎?”
    “沒有。所有數據都在我自己的設備上。林悅隻是幫我臨時保管,因為她學校機房方便調試。”
    “她知道多少?”
    “她知道我在整理規律,但她不知道我來自未來。”
    林國棟停下腳步,看著他:“你覺得我會信你?”
    “你不需要現在就信。”陳帆說,“你可以查證。等四月十五日利率公布,看看是不是和我說的一樣。或者等到五月十九號,看股市有沒有啟動。如果你發現我說的全對,再來決定要不要繼續聽下去。”
    林國棟沉默良久,忽然彎腰關掉了電腦。
    “下周這個時候,再來一趟。”他說,“別告訴任何人我們今天談過什麽。包括林悅。”
    陳帆站起身,沒問理由,也沒追問態度。
    他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他拿起自己的筆記本,轉身走向門口。手搭上門把時,身後傳來一句低語:
    “你說你是從2023年回來的……那你見過我嗎?在將來。”
    陳帆頓住。
    他沒有回頭,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沒有。我不知道你後來怎麽樣了。”
    門被拉開,走廊裏的光線湧進來。他走出去,反手帶上門。
    樓道裏很安靜。他站在台階上,聽見屋內傳來輕微的腳步聲,像是有人走到窗邊,拉上了窗簾。
    他摸了摸書包裏的硬盤,確認它還在。
    然後一步步走下樓梯。
    陽光照在水泥台階上,映出他長長的影子。拐角處,一片枯葉被風吹起,貼著牆根打了個旋,又落回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