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周六實習:數據的奴隸

字數:5396   加入書籤

A+A-


    陳帆站在海通證券大樓門口,手裏捏著那張淡藍色的實習函。清晨的風從街口卷過,吹動了他衣角,也吹散了昨晚在網吧查到的一行行配置參數。他沒有抬頭看這座掛著巨大LOGO的大樓,而是低頭確認了一下書包側袋裏的U盤——裏麵存著他昨夜重新整理的Access模板。
    走進大廳時,保安接過他的學生證登記,動作熟練得像是每天都要重複幾十遍。電梯裏擠滿了穿襯衫的人,他貼著角落站定,聽見有人低聲談論“客戶檔案歸檔進度”。他不動聲色地記下那人胸前工牌上的部門名稱:數據分析部支持組。
    指引他的是一位人事助理,年輕、語速快,邊走邊翻手裏的文件夾。“你是這次大賽推薦過來的實習生,崗位在數據錄入組,直屬主管是李工。”她說完推開了走廊盡頭的一扇玻璃門。
    房間比他想象中小,十幾張桌子排成三列,中間堆著幾摞半人高的紙質檔案盒。每張桌上都放著一台顯示器泛黃的舊電腦,鍵盤邊緣磨得發亮。空氣裏有股紙張受潮後的味道,混著打印機剛吐出的熱墨氣息。
    “這就是你的位置。”她指向靠窗的一個空位,“李主管一會兒會來安排任務。”
    陳帆放下書包,目光掃過鄰桌。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正低頭對著一張手寫交易單,用鉛筆在打印稿上逐條畫鉤。他左手邊擺著計算器,右手邊是一遝已錄入的表格,上麵密密麻麻標著紅圈和修改痕跡。
    “你也是新來的?”男人頭也不抬地問。
    “實習生,今天第一天。”
    “哦,大學生?”
    “高三。”
    對方終於抬眼看了他一眼,嘴角扯了一下:“怪不得。這活兒沒人搶,隻能讓你們學生頂著。”
    話音未落,門口傳來腳步聲。李主管走了進來,襯衫扣到領口,袖口挽起一截,露出一塊老舊的機械表。他手裏拿著一份名單,視線在眾人臉上掠過,最後停在陳帆身上。
    “陳帆?”
    “是我。”
    “跟我來。”
    辦公室比外間更窄,牆上貼著一張2000年日曆,桌麵整齊得近乎刻板。李主管拉開抽屜,取出一個金屬名牌,扔在他麵前的桌上。
    “別指望碰什麽模型、分析、策略。這兒不是學校做項目的地方。”他聲音平直,不帶起伏,“你的任務很簡單:把過去五年的客戶交易記錄,全部錄入係統。紙質檔轉電子檔,字段不能錯,日期格式統一,金額保留兩位小數。”
    陳帆點頭。
    “每天目標三百條。錯了三條以上,當天重做。”
    “明白。”
    “別想著偷懶。我們用的是內部單機係統,不聯網,沒法導出批量處理。所有數據必須手動敲進去。”
    陳帆沒反駁。他知道這個時代大多數券商的數據管理還停留在這個階段——人工采集、本地存儲、零自動化。但這正是問題所在。
    上午八點四十七分,他坐在了自己的工位上。第一份檔案被遞到手中,封麵寫著“19951996年度散戶賬戶流水”,內頁全是手寫或老式打印機輸出的模糊字跡。他打開電腦,屏幕閃爍幾秒後亮起,Windows 98的界麵緩慢加載出來,桌麵上隻有一個“數據錄入終端”的快捷方式,雙擊後彈出登錄框。
    他輸入臨時賬號,進入係統。界麵粗糙,字段排列混亂,甚至沒有自動保存功能。他試著重啟一次,確認這不是偶然故障。
    隔壁那位老員工已經開始了工作。陳帆悄悄觀察:對方先讀一行原始記錄,再轉頭敲鍵盤,每輸完一條就按Enter,然後用筆在紙上劃一道。節奏穩定,但極其緩慢。他默數了三十秒,共完成四條錄入,其中一條因金額漏輸一位被係統提示錯誤。
    效率不到每小時五十條。
    而他自己編寫的VBA宏程序,在本地測試時三分鍾就能完成兩百條無誤導入。差別不止十倍。
    中午十二點整,午休鈴響。大多數人起身去食堂,辦公室瞬間安靜下來。陳帆沒有動。他從書包裏取出自己的U盤,插進主機USB口,輕車熟路地打開了隱藏文件夾中的“AutoEntry.exe”。
    這是他在家反複調試過的簡易自動化工具,基於Access數據庫搭建,能識別掃描件OCR文本並映射字段。雖然無法直接接入公司係統,但足以證明可行性。
    他找了一份廢棄的樣本文檔,運行程序。進度條飛速推進,三百條模擬數據在一百四十秒內全部填入模板,並自動校驗了異常值。
    截圖保存。
    他退出程序,拔下U盤,放進內衣口袋。整個過程不超過五分鍾,沒有驚動任何人。
    下午一點十五分,李主管巡查完畢,回到辦公室。陳帆起身,敲了兩下虛掩的門。
    “進來。”
    “我想提個建議。”他說,語氣平穩。
    李主管抬眼,手指仍放在鍵盤上。
    “目前的手工錄入方式效率太低,錯誤率也高。我有個辦法,可以用Access建立一個自動錄入模板,先把數據批量導入,再做人工複核。這樣速度能提升至少五倍。”
    房間裏靜了一瞬。
    李主管慢慢停下打字的動作,仰靠在椅背上,盯著他看了好幾秒。
    “你說什麽?Access?”
    “是。隻要把紙質文檔掃描成圖像,通過簡單識別提取文字,就能生成結構化數據表。我們現在用的係統雖然是單機版,但支持Excel導入。”
    “你知道我們這台機器什麽配置嗎?”李主管忽然笑了,“賽揚300,內存64兆。跑個Word都卡,你還想跑數據庫?你以為這是什麽年代?”
    “我知道硬件有限。”陳帆沒退,“但我可以優化程序,壓縮資源占用。哪怕先在一個小樣本上試試。”
    “試?”李主管搖頭,“你知道公司為什麽不用這種東西?因為不可控。誰敢保證你導進去的數據沒問題?萬一格式錯亂、字段錯位,後麵全跟著崩。我們寧可慢,也不能冒風險。”
    “但如果我能保證準確率呢?”
    “怎麽保證?”
    “我拿今天的實際數據做個對比實驗。手工組錄三百條,我用我的方法處理同樣數量。如果我的版本錯誤率不高於人工,而且時間少一半——您願不願意考慮試點?”
    李主管沉默了幾秒,眼神變了。不再是單純的不屑,而是摻進了某種審視。
    “你有多大把握?”
    “我不說百分百。但值得一試。”
    “給你一周。”他忽然開口,“七天內,做出一套能跑通的流程。能在我們這破機器上穩定運行,不出岔子。能做到,我上報技術科討論。做不到——”他頓了頓,“以後這種話就別說了。”
    “可以。”陳帆點頭。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麽。”李主管站起身,繞過桌子走近一步,“你想搞創新,想證明自己厲害。可這裏不是實驗室。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真金白銀。你要真有本事,就用結果說話。”
    陳帆沒回應,隻是把手伸進口袋,摸到了那張折疊的便簽紙。他在上麵寫了四個字:**啟動計劃**。
    走出辦公室時,外間的燈光有些暗。其他實習生已經開始下午的工作,鍵盤聲此起彼伏。他回到座位,打開筆記本,在首頁寫下:
    **第一階段:獲取最低可行環境支持;**
    **第二階段:簡化程序至適應64M內存運行;**
    **第三階段:爭取一台備用機用於測試。**
    寫完,合上本子。
    他知道這條路不會輕鬆。Access 97在如此低配設備上的穩定性本就是挑戰,更何況還要規避公司IT的監控。但他更清楚一點:這個行業對數據的認知還停留在二十年前,而這正是他能撕開裂縫的地方。
    下班前五分鍾,他最後一次檢查了自己的任務清單。今日應錄入三百條,實錄三百一十二條,經抽查無誤。李主管走過來看了一眼係統報表,眉頭微動,卻什麽也沒說。
    陳帆收拾書包,將那張寫著“一周期限”的便簽仔細折好,塞進內層口袋。出門時,他回頭看了一眼球形監控下的數據錄入室,目光落在角落那台長期閑置的備用機上。
    它的電源指示燈是熄的,但接口完好。
    他轉身走向電梯。
    樓下大街上人流漸密,夕陽照在對麵銀行ATM區的玻璃罩上,反射出一片橙紅。他穿過馬路,拐進昨天那家網吧。
    網管抬頭看了他一眼:“還是老位置?”
    “嗯。”
    他坐下,打開瀏覽器,在搜索框輸入:“Access 97 最低運行配置 內存占用”。
    頁麵加載出來,第一條信息寫著:建議最小內存為32MB,完整功能需64MB以上。
    他盯著那行字,手指緩緩敲擊桌麵。
    六十四兆,剛好踩在線上。
    他新建了一個文檔,標題命名為“輕量化方案設計草案”,然後開始逐條列出需要刪減的功能模塊。
    屏幕光映在他臉上,窗外天色一點點沉下去。
    網吧角落的空調發出輕微嗡鳴,吹動了他袖口卷起的布料。
    他點了杯濃茶,繼續往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