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接口露操盤痕跡
字數:4319 加入書籤
張遠的回車鍵剛落下,係統界麵跳出新一版模型加載成功的提示。陳帆的目光掃過三塊屏幕,浦發銀行的持倉收益曲線穩中有升,國債期貨的基差監控未見異常,情緒因子評分維持在中性區間。他沒說話,隻是將鼠標滑輪向下滾動,調出了Level2行情接口的原始數據流窗口。
“把‘中興通訊’的盤口拉出來。”他說。
李陽立刻切換頁麵,十檔買賣隊列在副屏展開。時間是上午十點零七分,股價處於昨日收盤價上方1.3%,成交不算活躍,但買一檔掛著三筆百手整數單,賣一檔則不斷被小單吃掉又迅速補上。
“這掛單太規整了。”陳帆盯著那幾筆始終不動的買單,“誰會在這種位置掛整整一百手,還不撤?”
李陽放大時間軸,逐幀查看委托變化。每隔四分鍾,同一席位就會在相同價位重新掛出百手買單,而前一筆恰好在此時被撤銷。與此同時,另一個關聯賬戶在賣二、賣三位置頻繁小額拋售,成交量均為五十手或其倍數,價格緊貼買一。
“不是散戶。”李陽低聲說,“節奏太一致了。我寫個腳本篩一下這種模式。”
鍵盤敲擊聲隨即響起。張遠也轉過頭來,看著盤口數據。“但它技術形態沒問題啊,MACD金叉剛形成,布林帶開口也在擴大。要是這時候出倉,萬一真是啟動呢?”
“形態可以做出來。”陳帆調出曆史記錄,“還記得‘四川長虹’那次嗎?也是這種百手對倒,三天後跌停。”
那是五個月前的事。當時他們還沒接入Level2數據,隻能看到總量成交,看不出細節。如今接口打通,每一筆委托背後的資金動向都暴露得更清晰。
“現在不一樣了。”陳帆繼續說,“以前我們靠結果判斷,現在要看過程。這些單子沒有衝擊成本,也不急於成交,目的不是買入,而是製造熱度假象。”
李陽的腳本運行完畢,屏幕上彈出三條標記:
【異常交易序列01】
時間:09:48:23 09:52:17
席位A連續掛撤百手買單3次
席位B同步賣出50手×6筆
成交價偏離賣一不足0.05元
【異常交易序列02】
時間:10:03:08 10:07:44
模式重複,新增席位C參與對倒
期間主力資金淨流出127萬元
【異常交易序列03】
當前進行中,強度增強
“這不是吸籌。”李陽合上分析報告,“這是抬價出貨。”
張遠盯著自己負責的實盤組合。賬戶裏有8%的資金壓在這隻股上,按當前市值計算接近一百二十萬元。若等到放量下跌再走,至少損失一半。
“要不要先減一部分?”他問。
“全部清。”陳帆說,“分五批,每批間隔兩分鍾,用市價單快速完成。別給對手反應時間。”
指令下達後,係統自動拆解賣出任務。第一筆二十手委托瞬間成交,股價微幅下探。第二筆跟進時,賣一檔已出現大單堆積,流動性開始惡化。
“有人察覺了。”李陽提醒。
“那就加快。”陳帆不改語氣,“剩下的三筆連發,跳過等待期。”
鍵盤敲下確認鍵,最後六十手倉位在四十七秒內全部離場。成交均價比首筆低了0.18元,但整體仍鎖定12%收益。就在最後一筆成交回報返回的同時,主屏右側的消息欄彈出快訊:
【突發】中興通訊盤中跳水,十分鍾內跌幅達4.2%,成交陡增三倍
三人沒動。服務器風扇的轉速似乎高了些,空氣裏彌漫著電子設備持續運轉的溫熱氣息。
“它還在跌。”張遠看著K線圖上的長陰線逐漸拉長,“要是沒清,現在根本出不來。”
陳帆沒回應。他調出該股過去一周的資金流向對比圖。前三天散戶賬戶新開戶買入占比從31%飆升至64%,而機構席位連續三日淨賣出。與此同時,情緒因子模塊顯示市場對該股的關注度指數上漲27%,但信心評分卻下降11個百分點。
“熱度上升,信任下降。”他說,“典型的尾聲特征。”
李陽已經開始整理本次識別邏輯的技術文檔。他將三項關鍵指標固化為規則:一是整百手數高頻掛撤;二是多席位協同對倒且成交價貼近賣一;三是主力資金流向與價格走勢背離。三項同時觸發即視為**險信號。
“這個模塊得常駐後台。”陳帆看著代碼框裏的新命名——“主力動向分析引擎V1.0”,“以後每十五分鍾掃一次所有持倉股,發現類似模式立即報警。”
“還要加個自動暫停機製。”李陽補充,“一旦觸發預警,暫停該標的的一切買入操作,直到人工複核。”
“可以。”陳帆點頭,“另外,生成簡報時帶上席位編號和首次異常時間戳,方便追溯。”
係統配置界麵隨之更新。新的監控任務被加入計劃列表,定時器設定為每刻鍾執行一輪掃描。當測試運行成功後,一個紅色邊框的彈窗模擬出現:
【主力動向預警】
標的:中興通訊(000063)
風險等級:高
觸發條件:檢測到連續對倒行為(模式匹配度92%)
建議動作:暫停建倉,評估持倉
張遠盯著那個彈窗看了很久。他想起兩天前建倉浦發銀行時的信心滿滿,那種基於數據推演的篤定感曾讓他以為掌握了市場的規律。可今天這一課告訴他,數據本身也可能被操縱,表麵的趨勢背後藏著看不見的手。
“我們之前太依賴結果導向了。”他說,“漲了就是好信號,跌了才找原因。但現在有了接口,能看到更多中間環節。”
“這才是真正的優勢。”陳帆說,“別人看K線,我們看訂單流。別人信圖形,我們信行為。”
李陽調試完最後一個參數,點擊保存。代碼庫同步更新,新模塊正式上線。此時已是下午兩點十八分,距離中興通訊暴跌已過去近一個小時,跌幅擴大至9.3%,多家券商緊急下調評級。
操作室內一片安靜。三塊屏幕各自顯示著不同的信息流:左側是仍在正常運行的套利模塊狀態,中間是剛剛完成的風險規避記錄,右側則是新引擎生成的第一份實戰簡報。
陳帆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節奏平穩。他知道,這次避險成功不隻是因為發現了異常,而是整個團隊的認知發生了轉變——從被動響應走向主動偵測,從依賴模型輸出轉向深挖數據源頭。
“接下來。”他開口,“所有新接入的接口都要做一層行為解析。不能隻拿來用,得知道它能揭示什麽,又可能隱藏什麽。”
張遠點頭,打開自己的工作台,準備回測過去三個月內其他疑似對倒案例。李陽則繼續優化腳本效率,嚐試將掃描耗時壓縮到三十秒以內。
就在此時,係統右下角閃過一道淺黃色提示條:
【新增監控任務完成初始化】
主力動向分析引擎開始全時段運行
緊接著,數據庫日誌顯示第一條實時掃描任務已啟動,目標列表包含當前持倉的全部七隻個股。
李陽伸手調整了一下耳機位置,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代碼行正在自動滾動,一條新的函數分支被創建,命名為“multisessioncorrelationcheck”。
他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正要輸入下一行判定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