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私募規模破五百萬
字數:3835 加入書籤
陳帆的手指從回車鍵上收回,屏幕上的指令依舊懸停在待確認區。他沒有立刻執行,而是調出係統過去七天的運行日誌。每一筆操作都被完整記錄——信號采集、權重分配、融合決策、指令生成,整個流程如鍾表般精確運轉。
“這七天,零誤判。”李陽站在他身後,聲音裏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連一次人工幹預都沒觸發。”
張遠已經打開了資金賬戶界麵,刷新了三次。“托管行剛發來通知,校友基金那筆三十七萬到賬了。”
數字跳動了一下,資產管理總額定格在537萬元。
房間裏安靜了幾秒。沒有人鼓掌,也沒有人歡呼。但這筆數字意味著什麽,他們比誰都清楚。三年前還在用Excel手動錄入數據的學生團隊,如今真正跨過了私募機構的第一道門檻。
“王教授那邊怎麽說?”周婷走過來,手裏拿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績效報告。
“他已經簽了背書函。”陳帆點頭,“校方同意把我們列為‘智能投研實驗項目’,雖然名義上還是學生組織,但至少能開對公賬戶、簽正式協議了。”
“這就夠了。”張遠咧嘴一笑,“有這個資質,下一步對接更多外部資金才有底氣。”
李陽卻皺著眉:“可現在的辦公環境撐不住更大規模的運作。服務器在宿舍樓頂,終端分散在三個地方,萬一哪天斷電或者被人誤碰……”
“搬。”陳帆站起身,“就這幾天,把辦公室遷到金融街那間寫字樓去。”
“真的要搬?”周婷有些意外,“那邊租金不便宜。”
“不是為了省錢。”陳帆目光掃過眾人,“是讓外界看到我們是個正經機構。投資者不會把錢交給一群還在宿舍熬夜敲代碼的學生。”
搬遷定在周六淩晨。非交易時段,係統負載最低。
李陽提前兩天完成了核心係統鏡像的遷移測試。新辦公室的機房已布好專線,防火牆策略、DNS解析、數據庫同步鏈路全部驗證通過。搬遷當天,他守在IDC主控台前,盯著數據流的實時傳輸進度。
“斷網切換。”他低聲說。
張遠按下物理隔離開關,舊係統的網絡連接瞬間中斷。與此同時,新機房的虛擬化集群啟動接管程序。五分鍾後,監控大屏亮起,所有服務狀態恢複綠色。
“同步完成。”李陽鬆了口氣,“零丟包,零延遲。”
新辦公室的一麵牆被改造成巨幅監控屏,實時滾動著行情數據、持倉分布、風險指標和係統資源占用率。紅綠交替的曲線像一條永不停歇的河流,在黑暗中靜靜流淌。
“以後這就是我們的中樞。”陳帆站在屏幕前說。
第二天上午,第一位專職交易員報到。
他是應屆畢業生,有量化建模競賽經曆,麵試時提出的問題直擊係統設計邏輯。此刻坐在新配置的雙屏終端前,手指輕點鼠標,翻看權限說明文檔。
“我可以直接查看模型置信度?”他抬頭問。
“可以。”陳帆遞過一張權限卡,“不隻是看,你有權在發現異常時暫停指令執行,也可以標記可疑信號供複盤分析。”
“那我是不是相當於監督AI?”
“準確說是協同。”周婷接過話,“係統做決策,你負責反饋市場真實反應。比如某隻股票突然流動性枯竭,或者交易所臨時調整規則,這些信息要第一時間錄入。”
年輕人點點頭,眼神裏的疑慮逐漸消散。
下午三點,王教授受邀參觀新辦公室。他仔細看了係統運行演示,又翻閱了最近一個月的交易日誌和風控記錄,臨走時隻說了一句:“比我想象中嚴謹。”
送走王教授後,團隊聚在會議室。桌上擺著幾瓶香檳。
“慶祝一下?”張遠舉起杯子。
陳帆沒急著碰杯。他打開投影,播放了一段視頻——三年來的關鍵節點逐一浮現:第一次成功預測反彈、首筆回撤超20%後的修複、結構化產品上線、服務器農場啟用、模型融合層啟動……
“每一次躍遷,都不是因為運氣。”他說,“是因為我們在最危險的時候沒停下。”
李陽接口道:“接下來呢?繼續優化融合層?還是擴展因子庫?”
“都做。”陳帆目光落在牆上那塊巨大的監控屏上,“但我們不能再把自己局限在國內市場。”
張遠挑眉:“你的意思是……”
“下一站,納斯達克。”陳帆舉起酒杯,“不是喊口號,是目標。”
香檳倒入杯中,氣泡迅速上升破裂。李陽盯著屏幕角落的一條異動提示,忽然開口:“剛才有一筆異常登錄請求,來自境外IP,嚐試訪問行情訂閱接口。”
“攔截了嗎?”
“自動阻斷,來源地是新加坡。”李陽調出日誌,“手法很專業,不是普通掃描。”
陳帆沉默片刻:“說明有人開始注意到我們了。”
“要不要加強防護?”周婷問。
“不用。”陳帆搖頭,“讓他們看。看得越清楚越好。”
香檳杯映著窗外漸暗的城市燈火。資產管理曲線仍在緩慢爬升,突破五百三十萬後並未減速。
張遠正帶著新交易員熟悉操作界麵,語速輕快地講解各個模塊功能。周婷回到風控台前,開始錄入新一輪壓力測試參數。李陽則在後台更新安全協議,將境外訪問嚐試加入追蹤名單。
陳帆走到落地窗邊,俯視樓下川流不息的車燈。手機震動了一下,是銀行發來的資金變動提醒。
他沒有打開,而是轉身走向主控台。
“把下周的壓力測試周期提前。”他對李陽說,“我想看看係統在極端行情下的極限反應。”
“你是想模擬崩盤場景?”
“不止。”陳帆坐回椅子,“我要它麵對那種情況時,不隻是減倉,而是能找到新的機會。”
李陽敲下命令,係統彈出權限確認框。陳帆輸入密碼,提交申請。
進度條開始加載,配置文件逐項更新。大屏中央,一隻長期跟蹤的科技股突然出現密集掛單又迅速撤單的現象,成交量瞬間放大。
融合層自動激活,權重分布圖開始變動:情緒模型占比上升,盤口語言模塊響應加快,趨勢權重緩降。
三秒後,係統生成第一條指令:
減持目標倉位的40%,保留底倉,三小時內若無反轉信號,則執行第二階段減倉。
指令停留在待確認隊列。
陳帆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目光鎖定屏幕右下角的時間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