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72小時的生死時速
字數:5442 加入書籤
空調的冷風還在低鳴,服務器風扇轉速未降。陳帆盯著主屏上跳動的數據流,手指在鍵盤邊緣輕敲兩下。
“從現在開始,所有人停掉手頭非核心任務。”他聲音不高,卻讓整個房間的節奏變了,“納斯達克模型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跑通。”
李航抬頭,眼睛布滿血絲,“波動率算法還沒收口,GARCH結構還在調參。”
“那就隻做這一件事。”陳帆站起身,走到操作台前,“我們已經看到火苗了,再不建模,等它燒過來就晚了。”
周婷迅速關閉其他監控窗口,將全部算力集中到新任務隊列。張磊拿起電話準備聯係信息源,被陳帆攔住。
“這輪不需要外部輸入。”他說,“先把已有數據吃透,把骨架立起來。”
四人重新分工。李航負責重構算法框架,周婷同步整理曆史行情數據包,張磊搭建本地測試環境,陳帆則開始設定風險觸發閾值。
時間一點點推進。屏幕上,代碼行不斷滾動,函數模塊逐個加載。每完成一個子程序,綠色對勾就在任務欄亮起一次。
十二小時後,第一版GARCH模型初步成型。係統開始回測過去一年納斯達克日頻波動率,誤差初始高達18.6%,經過三次參數優化,逐步收斂至6.2%。
“可以接受。”李航揉了揉太陽穴,“再壓一壓尾部風險權重,應該能進5%以內。”
話音剛落,主顯示器突然閃爍兩下,隨即徹底黑屏。
“怎麽回事?”張磊猛地站起。
陳帆立刻檢查電源指示燈——主機仍在運行,但信號無輸出。他切換備用顯示器,同樣一片漆黑。
“不是軟件問題。”李航快速拔插顯卡接口,“可能是主板供電異常。”
陳帆拆開機箱側板,一股焦味飄出。他順著電源線查到主板供電模塊,發現一顆電容外殼裂開,內部已發黑。
“燒了。”他說,“過載導致短路。”
“這台Sun撐不住持續高負載。”李航眉頭緊鎖,“我們連續跑了四十多個小時,散熱跟不上,電壓一波動就崩了。”
“有沒有備份方案?”張磊問。
“備用服務器在隔壁機櫃。”周婷快步走過去開機,“但最後一次鏡像同步是三天前,中間所有調試記錄都沒存進去。”
“原始代碼呢?”陳帆轉向李航。
“本地緩存還在,但部分臨時變量丟失,命名也不統一,直接遷移會出錯。”
“那就搶修。”陳帆果斷決定,“換電容,重啟主係統。周婷,你用備用機先恢複數據庫結構,盡量還原最近版本。”
李航點頭,“我來焊,但得找兼容型號。”
“我去拿配件。”張磊抓起外套,“電子城有家老店認識我,他們晚上也開門。”
“等等。”陳帆翻出手機撥通號碼,“打給王工,就說實驗室緊急借用一批元器件,型號發過去。”
十分鍾後,對方回複:庫存有最後三顆同規格電容,但暴雨封路,沒人送貨。
“我去取。”李航套上雨衣,“順帶把穩壓器帶上,回來順便換線路保護。”
“我跟你一起。”張磊拎起工具包。
兩人推門而出,樓道裏的燈光忽明忽暗。遠處雷聲悶響,雨水順著通風口滴落在走廊地磚上。
機房內隻剩陳帆和周婷。她正用生物識別權限調取個人操作日誌,試圖定位最後一次完整提交的代碼版本。
“找到了。”她低聲說,“昨天下午三點十七分,李航上傳過一個壓縮包,包含全部函數說明和變量注釋。”
“發我。”陳帆接過文件,迅速比對當前緩存內容,“差了兩個修正補丁,但主體結構完整。”
他立即著手重建調用鏈,在關鍵節點加入異常捕獲機製,防止下次因單點故障導致全線崩潰。
外麵雨勢未減。一個多小時後,李航和張磊渾身濕透地衝進機房,懷裏抱著防水袋。
“拿到了。”李航打開袋子,取出完好的電容,“路上積水沒過輪胎一半,差點回不來。”
三人立刻動手拆機。李航用鑷子夾起舊電容,小心清除焊點殘留;陳帆校準電壓輸入範圍,避免再次擊穿;張磊則檢查其他元件是否受潮。
焊接完成後,重新組裝機箱。按下電源鍵瞬間,主機嗡鳴啟動,硬盤燈接連亮起。
“信號回來了!”周婷盯著備用顯示器。
主係統開始自檢,進度條緩慢爬升。數據庫加載至87%時,突然卡住。
“哪個表阻塞?”陳帆調出後台進程。
“波動率序列生成器。”周婷查看日誌,“依賴項缺失,無法繼續。”
“手動注入。”陳帆打開腳本編輯器,將修複後的數據段直接寫入緩存區,“繞過校驗,先讓模型跑起來。”
半分鍾後,係統恢複運行。周婷將備用服務器中的曆史數據批量導入,同時啟用雙通道校驗,確保數值一致性。
淩晨四點十七分,修正後的GARCH模型首次完整運行。係統調取六個月納斯達克收盤價,計算每日波動率,並與實際值對比。
屏幕中央彈出結果報告:
**平均絕對誤差:4.3%**
**最大偏差區間:財報發布前後±2日**
**穩定性評級:可進入壓力測試階段**
“成了。”張磊靠在椅背上,長舒一口氣。
“還沒完。”陳帆盯著圖表中那幾處明顯偏離點,“財報期波動預測不準,說明外部事件因子沒加進去。”
“要補新聞情緒分析模塊嗎?”周婷問。
“先不動大結構。”陳帆搖頭,“加個開關量,財報日前兩天自動提升權重係數,簡單有效。”
李航已經打開代碼界麵,“我來改,十分鍾上線。”
趁著修改間隙,陳帆環視機房。UPS指示燈顯示電量剩餘41%,空調溫度略有回升。牆角配電箱上的老舊標簽有些卷邊,寫著“最大負荷3.5千瓦”。
他走過去打開箱蓋,電線接頭處有輕微碳化痕跡。
“這地方電路撐不了太久。”他說。
“我知道一家工程公司,專做機房改造。”張磊說,“明天就能進場。”
“不行。”陳帆合上箱門,“施工動靜太大,容易引人注意。先加個電流監控,超限自動降頻。”
周婷記下事項,順手將燒毀的電容殘片放進密封袋。
“留著。”陳帆忽然說。
她一愣。
“貼牆上。”他指了指操作台正對麵的空白區域,“提醒我們別忘了今天。”
周婷沒再多問,撕下膠帶,把黑色的小元件固定在牆麵上,旁邊用記號筆寫下:“2001.4.12 03:28 主板過載 教訓。”
李航完成代碼更新,重新提交任務。係統再次運行,這次在財報窗口期的誤差從9.7%降至5.1%。
“夠用了。”陳帆點頭,“接下來加壓力測試場景,模擬市盈率突破110倍時的連鎖反應。”
“要不要預設熔斷機製?”周婷問,“萬一模型輸出極端信號,至少有個刹車。”
“加。”陳帆在控製麵板新增一行指令,“當預測波動率超過閾值兩倍時,自動暫停交易建議生成,需人工確認才能繼續。”
命令確認後,係統刷新狀態。新的測試任務開始加載。
房間裏隻剩下鍵盤敲擊聲和風扇運轉的低頻震動。每個人的位置都沒變,手邊的水杯早已涼透。
陳帆看了眼時間:上午八點零三分。
距離七十二小時 deadline,還剩六十五小時十九分鍾。
他伸手摸了摸服務器外殼,溫熱但未發燙。
“繼續。”他說。
李航正要回應,屏幕右下角突然跳出一條提示:
【外部數據源中斷 —— 美東時間07:00 彭博終端連接失敗】
“又來了?”張磊湊近。
周婷快速排查,“不是我們的問題。對方服務集群正在重啟,預計恢複時間未知。”
“不用等。”陳帆站起來,“切換本地緩存模式,用靜態數據集繼續訓練。”
“可是缺少實時反饋……”
“正好。”陳帆打斷,“沒有外部幹擾,更能看出模型本身的魯棒性。”
周婷點頭,執行切換。係統轉入離線狀態,所有外部接口關閉。
就在新模式啟動的瞬間,主屏左側彈出一個隱藏層日誌窗口,一行小字快速閃現:
【關聯預警觸發 —— 資金異動模式匹配度 91.7%】
陳帆瞳孔微縮。
“剛才那個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