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現世·八五案
字數:3816 加入書籤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COffee, tea Or COCaCOla?”
張海平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詢問。很好聽,像在看電影。
在張海桐記憶裏非常好笑的梗在這裏反而格外“優雅”。小賣部瞬間變得跟裝修極其豪華的西餐廳似的……
現在的張海桐才十五歲,一張臉比記憶裏熟悉的樣子更加稚嫩,這是真正的十五歲。十五歲的眼睛裏,裝著一個一百三十歲的靈魂,像一片白色沙漠裏湖綠色的海,抬頭看著他。
張海平幾乎看著他長大——這真的很神奇。
一個你認識了許多年的人,從你和他認識開始,他就是大人的樣子。某一天你發現他不見了,又在另一個世界重生。
那個時候他還是個嬰兒,在母親的臂彎中安眠。你跟著時間的指引追隨他的足跡,幾乎見證了每一個年齡階段。
你們麵對麵,他不認識你。你也不敢多說,害怕出現變數。某一天,你忽然得到了機會,和這個人重逢。
一切都不可思議,顯出來一些荒誕。
荒誕過後,是見到舊友的從容。張海平就選擇這樣的麵貌,隨性的出現,就像早上出門碰見老朋友。然後揮了揮手,說:早上好啊。
“橙汁兒。”張海桐笑了笑,就像張海平那樣。
張海平頂著那張陌生的臉,轉頭對小賣部裏的阿姨說:“聽見了嗎嬢嬢,拿兩瓶橙汁兒,再裝一箱汽水。”
裏麵的嬢嬢哦了一聲,轉頭喊後麵的中年男人幫她把東西提出來。“請班上的娃兒些哇?”
張海平易容過後的臉一樣的平易近人,看起來很豪爽。他點點頭,指著張海桐說:“這小孩剛做了手術,我給他開小灶,能自己點。”
阿姨呀了一聲,說:“是嗎,年紀輕輕的身體就不好啊。”
說著順手塞給他兩顆棒棒糖。“拿上,不舒服了能吃點。”
張海桐抓著糖,剛想說謝謝,張海平掏出幾張花花綠綠的紙筆遞過去。裏麵應該多了幾塊,算謝禮了。
付過錢,張海平提著箱子往前走。張海桐忽然問:“你現在叫什麽?”
張海平輕聲說:“在董家,就叫董熾。在這裏,直接叫董老師就行了。名字很普通。”
張海桐這時候還不知道有多普通。後麵看見文件之後,才知道他在這裏任職的時候叫董建國……
張海平繼續說自己的新名字。“家裏說是從火,都掛在廈門董家。不過我這種不靠著董家身份行走的外勤,都是散戶。姓董的散戶。跟桐哥一樣,也有別的。”
“不過就是覺得用姓董的名字,你一眼就認出來了。”
似乎察覺出張海桐的茫然,張海平說:“很早以前我就有這個名字了,不過你那會一直在杭州,我跟張澤清一直在四川。”
“說起來你可能不知道,我和他很早就在四川常住。但是這個很早隻是對於你現在的時間而言,對於我們來說,也隻是短短的幾年而已。”
“現在是2010年對吧。”
“今年,我們的世界才2005年。”
張海平說完,便感覺到張海桐的腳步停住了。他回頭看去,隻見張海桐有點疑惑的望著他。
“別著急,桐哥。等今天放學,我去找你。晚飯就不要在家裏吃了,我請你。”
他說完,將手裏提著的飲料扛在肩上,徑直往張海桐的班級走去。
學生們的歡呼震耳欲聾,別的班級不約而同看過來。或多或少都有些羨慕。畢竟張海平的身份明麵上很年輕,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和大學生沒區別。
一節課的時間,就把班上的事兒摸透了。
張海桐和小徐班長兩人坐在不遠處的觀眾席上休息,心情複雜的看著張海平在下麵跟學生們打成一片。
尤其是明白他在套自己的情報的時候。
感覺怪怪的……
有一種情報販子當著正主的麵買賣情報的尷尬……
班長問:“你們晚上吃飯,能帶我一起嗎?不白吃,AA的。”
小徐躍躍欲試。
張海桐搖頭。“你要問的問題可以發給我,但不能一起吃飯。”
這就像張澤清不能透露自己的工作內容一樣。
公司名頭是假的,這些都可以更改、套娃,甚至明天就跑路。但是工作內容涉及機密,蛛絲馬跡之間往往就藏著真相。
出於工作原則,他可以幫忙詢問張澤清的下落,但不能任由“他人”探查家族內部的秘密。
二道白河一行,是因為班長和小徐算當事人,倒也不至於涉及到家族內部事務。
……
是夜。
張海桐和張女士打過招呼,走到約定的地方。張海平選的是一家私房菜,訂了包間。
桌子上都是些清淡的菜品,湯水多些。都是些容易消化的東西。
他養成了習慣,這多年每次見張海桐,下意識記得這些。
這次在包間裏,他用的是自己的臉。張海桐關上門,轉身差點被嚇一跳。張海平站他身後,表情既高興又傷心。
半晌說:“桐哥,我們找了你很久。”
說完,他抱了抱張海桐。就像當年張海桐救下他後,每次回族地那樣。那個年代每次外出都有可能回不來,每一次擁抱都是證明人還活著。
死人都是涼的,但活人會有溫度。
擁抱結束後,張海平再次貼了貼他的額頭,說:“哎,真好,現在都不發燒了。你以前額頭總是燙的。”
張海平請他坐下,包間燈火通明。若是在從前張海桐不在的時間裏,這一幕更像是鬼片。
兩人坐下,直接進入正題。張海平說:“在原本世界的尺度上,我們確實找了你很久,大概兩年。”
“也就是你離開我們的世界,一直到2005年之間的間隙。”
“在那之前,桐哥。”張海平似乎是做好了心理準備,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我和一個叫張澤清的守山人,一直在調查你的事。”
“最早的時空重疊,發生在1985年。”
“這件事在內部沒有一個明確的命名,被上層籠統的稱之為八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