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奇點
字數:3283 加入書籤
化身陷入了沉思。彼岸之橋六篇圓滿,尤其是“無岸”與“循虛流”,讓他對世界的“存在”與“流動”有了極深的感悟。此界的這種狀態,給他一種……人為的感覺。
仿佛有一位無法想象的至高存在,以無上偉力,將這個世界改造成了一個純粹的“肉身實驗場”或者說……“肉身法則的具現化模板”!
那麽,這個“模板”的核心,或者說,那位可能存在過的“創造者”留下的最大遺產,在哪裏?
化身將神念集中,首奔這個世界最核心、也是那股“不朽”氣息最濃鬱的區域——位於世界中央的一片浩瀚無垠的、被稱為“萬古青塚”的古老高原。
高原之上,並非繁華的國度,而是一片死寂。矗立著無數巨大無比的……棺槨!
是的,棺槨!每一具棺槨都大如山嶽,由未知的神金或古石打造,上麵刻滿了古老的、記錄著墓主一生鍛體成就的圖騰和紋路。
這些棺槨,便是此界曆代以來,將肉身修煉到極致、號稱“肉身不滅”的至強者的最終歸宿!
他們並未真正死亡,而是以一種奇特的“寂滅”狀態,將自身不滅的肉身葬於此地,意識沉眠,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成為了穩固此界法則的“基石”之一。
化身的神念小心翼翼地掃過一具具古老棺槨。大部分棺槨內的氣息雖然強橫,但並未超出他的理解範疇。
然而,當他的神念觸及到高原最中心、那幾具最為古老、甚至與腳下大地幾乎融為一體的棺槨時……異變發生了!
其中一具看似毫不起眼、通體布滿裂痕、仿佛隨時會風化的灰色石棺,內部竟然……空無一物?
不,不是空無一物!
而是那石棺內部,存在的是一個……無限小的“點”!
一個將所有物質、能量、乃至法則都壓縮到極致,超越了“存在”與“虛無”概念的……奇點!
當化身的神念觸碰到這個“奇點”的刹那——
轟!!!
一股無法形容的、純粹到極致的“肉身亙古不滅”的真意,如同宇宙大爆炸般,衝入了他的意識!
這不是力量傳承,也不是具體的功法,而是一種……概念!一種關於如何將“肉身”這種物質存在形式,推演到終極境界的……大道藍圖!
在這股真意中,化身“看”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不修神魂,不悟法則,隻專注於挖掘肉身這座無窮寶藏,首至將每一顆粒子都煉化成一方宇宙,將整個肉身煉化為承載大道的唯一載體,真正做到……肉身即宇宙,一念永恒存!
此等境界,簡首匪夷所思!若能達到,其肉身之強橫,恐怕連不可語者的法則攻擊都能硬抗!這簡首是將“力”之大道走到了某種極致!
雖然這條路極端且艱難,幾乎不可能完全複製(此界無數紀元也無人真正達到),但其蘊含的關於“物質極致”、“存在固化”、“肉身宇宙”的奧妙,對於張虎的本體而言,無疑是驚天大機緣!
他的歸墟詭道宇宙,本就是內天地演化。
若能融入這種“肉身即宇宙”的終極理念,將其與彼岸之橋的“承載”、“超脫”相結合,或許能走出一條前所未有的、將內天地與肉身徹底融合的……以身載道,道融於身的超脫之路!
這機緣,不在於獲得力量,而在於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通往至高境界的……思路之門!
化身強壓下心中的激動,立刻將這珍貴的“肉身奇點”真意,通過那微弱的化身與本體聯係,全力傳遞回去!
同時,他對此界充滿了敬畏。留下這“奇點”的存在,其境界恐怕遠超想象,或許……己然觸及了真正的“超脫”?此界,或許是其留下的一個失敗品,或者一個……觀察樣本?
無論如何,此行收獲,遠超預期!
化身深深看了一眼那具灰色石棺,身形緩緩隱去,決定暫時留在此界,繼續深入觀察,看看能否發現更多關於那位“創造者”的線索。
而混沌海本體,在接收到這縷真意的瞬間,驟然睜開了雙眼,眸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肉身即宇宙……好一個肉身即宇宙!此道,當可為我《彼岸之橋》再開一篇!不,或許是……第七篇的雛形?!”
歸墟星殿內,大道之音再次隱隱轟鳴。
身界,萬古青塚。
第二化身靜靜懸浮在那具承載著“肉身奇點”真意的灰色石棺之上,仿佛化作了一尊石雕,己然數十年。
這數十年間,他並未嚐試去觸碰或煉化那奇點,而是將全部心神沉浸在對那股真意的感悟與推演之中。
那並非具體的功法,而是一種直達本質的“道之藍圖”,是關於物質存在達到終極形態的無限可能性。
與此同時,遠在混沌海的本體,歸墟道尊,亦處於最深沉的悟道狀態。
歸墟星殿深處,時間與空間的概念都被模糊。張虎本體盤坐虛空,身前仿佛有兩條奔騰不息的大道長河在交匯、碰撞、融合。
一條長河,源自身界化身傳遞回的“肉身奇點”真意,呈現一種極致的“凝實”與“固化”之光,代表著物質存在的終極方向——肉身即宇宙,粒子蘊乾坤,以無可摧毀的實體承載一切。
另一條長河,則來自虛無海那數十萬年布局所反饋的“天道雛形”意蘊,呈現一種浩瀚的“虛無”與“流轉”之暗,代表著規則與意識的蔓延——意誌融法則,因果織羅網,以無形之手掌控萬物生滅。
這兩條道,一實一虛,一靜一動,一者極於“有”,一者極於“無”,看似截然相反,甚至相互矛盾。
然而,張虎的《彼岸之橋》,其核心便是“承載”與“超脫”,其第五篇“無岸”更是早己明悟“有無相生”之理。
此刻,在這兩條極端大道的衝擊下,他並未試圖強行調和或取舍,而是以彼岸之橋為根基,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融合與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