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華妃娘娘的哥哥(27)

字數:4006   加入書籤

A+A-


    門外的兩人沒有等到召見,卻再次等到了皇帝的拒絕。
    這下子,沈眉莊看著還不甘心的甄嬛,隻好安撫道:
    “嬛兒,如今皇上隻顧著西北的戰事,短時期內怕是沒空見我們了,你若真的有好主意,不如先去找皇後娘娘說說。”
    “娘娘和皇上夫妻多年,總能在皇上麵前提一嘴的。”
    甄嬛好不容易燃起爭寵的鬥誌,卻沒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
    連皇帝的麵都沒見到,還碰了一鼻子灰。
    看著門口這些小太監異樣的眼神,甄嬛覺得臉麵也有些掛不住了。
    隻好悻悻的拉著沈眉莊走了。
    在大清朝堂上下,都在震驚於年羹堯造反的時候。
    年家的人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已經隱姓埋名逃過了皇帝陛下的重重關卡,抵達了西北。
    來到了這邊,那就來到了年羹堯的天下。
    自接到父兄的書信以後,年羹堯也派人去和大清交接的地方去接了家人。
    一家人團聚以後,看著親人都安然無恙,年羹堯也總算是放下心來了。
    “父親和兄長總算是過來了,如今西北已經盡在我的掌控之下,雲南四川那邊的官員,也皆是我的親信。”
    “如今大清有一小半的國土已經在兒子手裏,隻要我們一家人齊聚在一起,想要奪回胤禛手裏剩下的土地,也是指日可待了。”
    從支持年羹堯造反決定的那一刻起,年遐齡和年希堯就已經全權尊重了他的決定。
    眼看著如今的形勢還算不錯,年遐齡也算放了心:
    “父親老了,這些事情我不再過問。”
    “如今你兒子和侄子們都已長大,接下來的事情,你們兄弟倆就自己商量吧。”
    如今已經走到了這一步,留給他們年家的路隻有兩條。
    要麽勝,要麽死。
    但一想到死,那不如就全力去拚一把,好歹還有機會。
    在領兵作戰這一塊,年遐齡遠沒有年羹堯這個兒子有經驗和謀略,對於這種事情,他不指手畫腳。
    年羹堯看出了父親的心思,於是他再次當著全家人的麵說道:
    “如今羅卜藏丹津暫時被兒子打出了青海一片,可準葛爾就在旁邊虎視眈眈,眼下我們又和皇帝結了仇。”
    “戰爭是停不下來了。”
    “但是兒子卻已經招募了許多反清的漢人,也脫離了清朝,起了新的國號,靖。”
    “兒子要在外領兵出征,穩定朝綱的事情,還得依靠父親和大哥。”
    若是沒有信任的人來管轄他打下的江山,難免又會造成元朝的悲劇。
    隻善於打,不善於管,那就會有無盡的戰爭。
    年羹堯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確了,他改了新的國號,那肯定是要有新的帝王來繼承的。
    而這個人,本來年羹堯最合適。
    可如今年遐齡還在,年羹堯又要領兵出征,就隻有父親最合適了。
    年遐齡聽懂了兒子的意思,猶豫了片刻後,也欣然接受:
    “好,如果為父留在這裏,能讓你安心上戰場,那你便去吧。”
    “你拋頭顱灑熱血打下的江山,父親一定會替你守好,等來日你掃平了外敵,父親會親自交到你的手中。”
    年遐齡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都一把年紀了,竟然還能做一做皇帝。
    這得多虧了兒子啊。
    對於年羹堯的這個決定,年家的人都沒什麽意見。
    他們家本就是一條心的,好不容易來到了西北,若是還因為這種事情起了分歧,那可恐怕就著了敵人的道了。
    和父親說完要事,年羹堯也看向了經過兩個月長途奔波,變得越發消瘦的妹妹。
    眼裏是藏不住的心疼:
    “世蘭這兩個月在路上受累了吧?”
    “將軍府中已經把所有的物品都準備好了,都是按照你從前在宮中的品階來置辦的。”
    “往後來到了西北,就像回到了家一樣,再也不用像在皇宮裏一樣壓抑自己了。”
    “哥哥記得你從前是很喜歡騎馬射箭的,我從羅布藏丹津那裏得到了好多好馬,等你休息夠了,哥哥帶你去草場跑一跑。”
    年世蘭出嫁已經這麽多年了,她沒想到哥哥竟然還惦記著自己的這種小愛好。
    她頓時感動的熱淚盈眶:“好,我都聽哥哥的。”
    這兩個月雖然奔波在路上,可她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從前在年府的時候。
    衣食住行雖然比不上在宮中的時候華麗,但是在家人麵前,她仿佛還是那個最受寵,最小的女兒的。
    這樣沒有勾心鬥角,隻有溫暖和愛的家,她實在是太過留戀了。
    把一家人安頓好後,年羹堯又下令讓自己的部下帶領人去了四川開始修繕前朝遺留下的宮殿。
    既然如今已經建立了新的政權,那年羹堯還是想把首都定在四川,這個地點距離雲南近,距離青海甘肅也近。
    最主要的是,這裏曾經作為被諸葛亮選中的地方,那是易守難攻的。
    萬一到時候他被大清皇帝和準葛爾雙麵夾擊,實在沒有還手之力了,還能留下時間讓家人逃往安南一帶。
    在他沒攻下京師之前,這裏倒是建朝的首選。
    年家人來西北的這一個月,沒有了逃離路上的提心吊膽,也算是有了片刻的安定生活。
    年家人在將軍府裏休養生息,而年羹堯則忙著操練新招入伍的士兵,整日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他雖然忙,卻也沒忘記對妹妹的承諾。
    在年世蘭來到西北的大半個月後,他來到了年世蘭所居住的院子。
    還沒走進院子,就聽見了裏麵傳來的笑聲。
    聽清楚這是妹妹的笑聲以後,他也像感同身受一般,緩緩勾起了嘴角,抬腳朝著裏麵走去。
    走近了,就看見了一身漢人打扮的年世蘭,正坐在秋千上。
    頌芝同樣也是一身漢人打扮,在後麵推著她。
    秋千晃動之間,整個院子都隻聽得到她們主仆清脆的笑聲了。
    看見這一幕,年羹堯下意識停住了步伐,腦海中一晃而過妹妹撞牆身亡的場景。
    畫麵裏的淒涼,與如今的笑逐顏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