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被知青渣了的女孩哥哥(39)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陸鶴璋帶著兄弟幾人在首都遊轉了好幾天,見林家人確實把這件事情翻篇,也沒有站在洛航聲那邊來找他們的麻煩後。
    他這才帶著兄弟幾人收拾行囊,離開了這邊。
    回到了南省以後,家裏的生意依舊不錯。
    陸文芳做事情很認真,加上流程熟悉以後,店裏的生意是穩定的很。
    如今他們家有了這樣一門手藝,也算是徹底穩定下來了。
    陸鶴璋還有著更為長遠的目標,見家這邊生意穩定,他也提出了要外出發展的事情。
    於是在某一天晚上收攤以後,陸鶴璋看著正聚在一桌上數著錢的家人說道:
    “咱們家現在的生意也穩定了,未來幾年隻要按照現在這個標準保持下去,咱們家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
    “我打算去沿海城市尋找更合適的機會,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燒烤店火鍋店生意確實好,但是在未來的大趨勢裏,這些不是最賺錢的東西。
    陸鶴璋要去找更合適的路子。
    原本圍在桌子前數錢的一家人聽見他這話以後,紛紛放下了手頭的事情,看著他。
    陸父作為已經年歲過半的老人,如今的狀態隻想兒孫繞膝,兒女陪在身邊。
    所以他不理解洛航聲的話:
    “老大,咱們家現在一天能有大幾百的收入,好的時候還能破千,店裏人手都不夠了,你怎麽還要出去?”
    在陸父看來,他們家能有如今這成就,他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們隻需要守著現在的這一門手藝,好好把後代撫育出來,人生任務也就完成了。
    但是陸鶴璋不是這麽想的,麵對家人疑惑的眼神,他隻是笑道:
    “現在外麵的世界發展的太快,我想出去看看,等以後孩子們長大了,也不一定非要守著咱們現在的店,可以尋找其他更合適的出路。”
    如今整個國家都是需要大力發展的,但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都建設得到,得有個先來後到。
    所以國家首先考慮投資建設的是沿海城市,這也是後來為什麽沿海城市經濟最發達的原因。
    趁現在剛開始,陸鶴璋自然是要去占一席之地的。
    陸鶴璋在這個家裏向來是最有主意的,隻要他拿定了的事情,其他人說什麽也沒用。
    林父看著如此有主意的兒子,心裏雖然有些遺憾他們一家子不能團圓,但還是支持道:
    “你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老了也跟不上節奏了,你想去就去吧。”
    “如果不行再回來。”
    孩子去了又不是一輩子不回來,萬一還真能給他們家小輩另找一個出路,也是個不錯的。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為人父母的,總是要為子孫後代考慮的。
    —
    征得了家人的同意以後,陸鶴璋隔天也出發離開了南省。
    他目標很是清晰明確,來到海城以後,率先就搞起了貿易公司。
    他把很多海城有,內地卻缺少的東西運送到了內地,靠獲取差價來賺錢。
    靠著自己迅速積累起了一筆可靠的資金以後,緊接著就開始搞起了服裝廠和機械廠。
    如今這個時代,什麽東西都稀缺。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經濟也慢慢往上升,人們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他開這些廠製造了一些工作崗位,有了大量的工人湧入,手頭上的收入有了,生活質量自然也會慢慢上來。
    在他來到海城的第三年,他又把目標盯上了房地產和金融證券。
    如今正是時代發展的浪口,周圍嶄新的建築也一棟棟的拔高而起。
    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買了不少地,然後開始建起了大量的高樓建築。
    憑借著房地產和國內貿易,短短幾年之內,陸鶴璋個人身價翻了不知道幾千倍,早已經是南省和海城有名的富商了。
    而彼時,留在南省的家人也徹底在省城紮穩了腳跟。
    他們家的火鍋店和燒烤店越開越大,漸漸的已經在南省開了好幾家分店了。
    後來陸文芳看中了其他省份的市場,也是在大哥的提醒之下,去到了其他城市,盤下了一些土地,開起了連鎖的火鍋店和燒烤店。
    而且陸家三兄弟看著大哥的事業蒸蒸日上,本來想著躺平的人生,竟然也有了動力。
    開始不停的向著大哥看齊,陸鶴璋做什麽他們就跟著做什麽。
    雖然成績比不上大哥那麽優秀,但是早已經把家鄉的同齡人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他們離開家鄉後的第七年,他們的產業發展的迅速,幾乎在南方每一個省會城市,都有了他家的影子。
    而西隴村裏的那些人,大部分都被他們帶了出來,安排進了合適的崗位。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詞在這個村子裏,也算是得到驗證了。
    陸家發達起來,平均的拉了村裏的每一戶人。
    很多年輕人都跟著他們離開了,留下一些年長的,不願意離開的老人守在村裏。
    村裏的人走了一大半,但是房子卻陸陸續續的嶄新了起來。
    很多賺到錢的人,開始回家修房子,哪怕不確定之後還會不會回來住,但是依舊有一份念想。
    後來家裏生意大了以後,陸家人已經不回村了,徹底在省城紮根下來。
    但是每年到過年過節的時候,縣裏的領導依舊會打電話的陸鶴璋,邀請他們回家鄉。
    對此,陸鶴璋也沒有徹底忘本,按照這個時代的需要。
    他會給家鄉捐款,修路,建學校,偶爾會買一大批日常用品,送到縣政府,讓政府頒發給需要幫助的人們。
    他的這一份慷慨,不止針對他們的縣城,更針對很多有需要的地方。
    他能賺錢,又舍得捐,每次一聽到祖國哪裏有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送大批物資。
    在這一番大義的慷慨之下,很多領導對他印象都不錯,上過很多新聞。
    所以每當他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需要和政府有來往的時候,因為他的那些好聽名聲,倒是很少有人會為難他。
    也正因如此,陸鶴璋的事業順風順水,幾乎半點波折都沒有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