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四首詩引發轟動

字數:3572   加入書籤

A+A-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鄭盼兒手中的筆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便恢複如常。
    她心中暗道:這等詩作,怎會是區區一個童生所作出的?若真如此,那李家豈不是藏龍臥虎?
    她不動聲色地提筆書寫,筆下卻非閨閣女子常見的簪花小楷,反而透出一股飄逸大氣之感。
    “第二首,《夏池》。”李牧承又道。
    隨著他一字一句念出,鄭盼兒心中的震驚愈發強烈,卻愈發沉穩地將字跡落在紙上。
    負責謄寫的人接過鄭盼兒寫好的兩首詩,眼中頓時迸發出異樣的光彩,謄抄的速度都不自覺地加快了幾分。
    李牧承見狀,又將《山居秋暝》和《冬日聚四季酒樓》兩首詩低聲告訴了鄭盼兒。
    鄭盼兒寫完最後一個字,終於忍不住抬頭看了李牧承一眼,眼中滿是難以置信。
    這四首詩,無一不是上乘之作,若真是他大伯所作,那必是個不世出的才子。
    可她轉念一想,可這樣的人又怎會做出賣侄女供自己讀書的事來?
    她的思緒被周圍突然爆發的驚歎聲打斷。
    四首詩被單獨用一張大紙寫好,貼在了屏風上的正中間位置,立刻引來眾人圍觀。
    “這"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寫得多麽生動!”一位中年文士指著《夏池》讚歎道,“小荷尖角上的蜻蜓,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我從未想過咱們鎮子邊上那小小的泗水河畔,竟然也有這麽美的景象!”一位富商拍著大腿道,“待明年春日,定要帶著妻女去泗水邊逛上一逛!”
    “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好詩!好詩啊!”又一人擊掌稱賞,“這首《春日》當真是上上佳作!”
    人群中,一位白須老者捋著胡須,目光灼灼地盯著《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短短二十字,卻將山中秋夜的清幽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真乃神來之筆!”
    “要我說這《夏池》才是真上等,”一位身著錦衣的年輕人插話道,“閱覽後隻覺此刻的自己宛如置身於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之中。這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整首詩裏沒有一個夏字,全都在描寫小池,卻滿溢了夏的氣息。”
    最後,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冬日聚四季酒樓》上。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一位老儒緩緩念道,“好一個"能飲一杯無",既是邀約,又帶著幾分愜意與期待。此詩不僅契合冬日,更是與咱們酒樓的名字相得益彰!”
    李牧承站在人群外圍,聽著這些評論,不禁暗自好笑。
    他沒想到,這群人自己寫詩不咋地,對著別人的詩評論起來倒是頭頭是道,聽著還真挺像個老學究。
    “山居秋暝更好,要知道我們整個鎮子附近的村民可都是依山而居的。”
    “這首詩寫出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村民的淳樸風尚,若是將如此寫實的詩傳播出去,別人都會感歎知縣治下有方,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官。”
    李牧承用盡全力控製住自己的嘴角不要抽動,鬼知道他隻是做了一回文抄公而已,怎麽就被有心人拿來當拍馬屁的工具了。
    不過腦子稍微一轉,李牧承就懂了。
    明年二月就要縣試了,聽說去年隔壁縣就曾在縣試半年前舉辦詩會,挖到好苗子的那個縣令去年七月底便升了官。
    看來是本縣的縣令坐不住了,也想升個職。
    就聯合這四季酒樓的老板,趁著這次開業十周年大慶,效仿人家舉辦詩會,主打一個有棗沒棗先來一杆子。
    至於為什麽選擇一個小鎮子辦詩會,或許對方是不想被同僚發現他的小心思吧。
    而這些讀書人裏一定有認識那些官員的人,估計是發現了什麽。
    就他們的作詩水平來看,估計都是和自家大伯一樣,沒什麽讀書天分的。
    正經科考上不去,溜須拍馬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反正他們拍馬屁也是用自己的詩,若是遭人嫌棄了,那也是那群人自作主張,和自己毫無關係。
    若是那縣令喜歡這首詩,也隻會悄悄調查,最終找出寫了這首詩的人,也就是自己加以嘉獎。
    不管什麽結果都不虧,無所謂他們怎麽討論。
    四季酒樓的東家更是盯著最後一首詩雙眼發亮。
    這首詩寫的好啊!簡直是為自己這個四季酒樓量身定做的。
    在寒冷的冬日,酒客們呼朋引伴來酒樓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若把這首詩在大乾境內傳開,不止讓別人體會到真摯的情誼,還能將四季酒樓的名聲徹底打響!
    四季酒樓東家並不知道這詩的作者是誰,隻能看向負責謄抄的那位老學究。
    在對方眼神示意下,四季酒樓東家看向鄭盼兒,總覺得這詩不像是一個女子能做出的。
    雖說這位是來自京城的人,平日裏和達官顯貴打交道多了,肚子裏有點墨水,能做出來詩也完全解釋得通。
    但同為商人,若是鄭盼兒做詩,隻會想辦法把她的繡坊名聲傳出去,而不是費盡心思做首《冬日聚四季酒樓》來宣傳自己的酒樓才對。
    隻能說這位酒樓東家想太多,這首詩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名為《問劉十九》。
    李牧承懶得想名字,幹脆就地取材,直接把四季酒樓這個主辦地加上,盡可能的提升拿到彩頭的勝率。
    那就隻剩下一種可能……
    酒樓東家視線向下偏移,捕捉到李牧承的小身影。
    盡管十分震驚,但的確沒有第三個人出現在他們身邊了。
    李牧承知道這些流傳千古的大詩人的著作一定會引起轟動,可轟動到一群讀書人吹胡子瞪眼睛,更有甚者直接脫下鞋拿在手中,大有一副“你敢說這首詩不是最好那首我就拍你”的架勢。
    嘖,一不小心玩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