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章 隻有老實人才會受欺負

字數:3637   加入書籤

A+A-


    怕不是連祖宗都得丟到一旁,直接族譜單開一頁了。
    人心本就是偏著長的,村長一輩子都在村子裏,與老二一家關係最近。
    本就心疼二房,私心裏更是希望分家的情況下,能幫著二房多爭取一些好處。
    “承小子,你去我家跑一趟,讓你大奶奶去族長和裏正家跑一趟,今天就把分家這事兒給落實了。”
    未免夜長夢多,趁著李老頭兒腦瓜子不靈光的時候抓緊把二房一家摘出來,免得以後李老頭兒又跑出來壓榨這一家子好孩子。
    村長本就對老李家心生怨懟,每十年評選出一個優上村,可以減免全村壯勞力一年的徭役。
    原本李家村是表現最好的那個,一來離鎮上最近,賣糧食蔬菜很方便。二來有個縣裏的老爺在這邊買了山頭,多有照拂。
    原本村子裏出了個童生是極好的事情,可惜童生的親娘不是個東西,不是罵東家就是罵西家。
    偏偏她還不在村子裏麵折騰,經常跑到外麵去和別的村裏的女人們掐架,還喜歡占小便宜。
    最重要的是突然曝出李家賣二丫去配冥婚的事,雖然最終的結果是沒賣成,可這就是事實。
    作為同村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把這件事報上去,全村都因此受連累,被別的村罵全村都是要人命的人販子。
    明年六月這優上村怕是落不到李家村的頭上不說,從今天中午開始,好幾戶人家的婦人都來找自己的老妻哭訴。
    說好的親事一個接一個的全都黃了,有些人家連聘禮都過了,被人家給丟了回來不說,還要被人指著鼻子罵騙婚,沒安好心。
    要不是李老頭兒現在這麽慘,他的三兒子還昏迷不醒,村長都有一種想要現在就把他們在村裏趕出去的想法了。
    沒一會兒,族長、裏正都來了,那位族長甚至還格外貼心的把族譜都從祠堂裏給請了出來。
    李老大眼皮狠狠一跳,他搞不懂隻是分個家而已,至於如此興師動眾嗎?
    李牧承倒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覺得這樣最好,也免得以後這無良爺奶和破爛親戚看自己家日子好了,再像塊狗皮膏藥一樣,沒臉沒皮的硬貼上來撈好處。
    “先說說你們家還有什麽吧。”
    族長毫不含糊,連寒暄的話都懶得說,直接步入正題。
    “別說家裏什麽都沒有,既然說了要分家,就要一碗水端平。”
    “你偏心會讀書的老大,會賺錢的老三無可厚非。但你自己捫心自問一下,若是家裏沒有老二一家任勞任怨的給你解決家裏家外的事情,你們老兩口能過得那麽順心?都是你們親生的兒子,就算是有偏頗,也別做的太過分。”
    族長一年到頭也不見得摻和到別人家的家事裏來,隻在清明祭祖或同族中人家裏有滿歲的孩子需要上族譜時才會露個麵。
    平日裏不怎麽管事,但族裏有什麽大事,根本沒有人敢和他叫板。
    且他在李家村威望一點也不比村長低,輩分又高,連村長和李老頭兒都得叫一聲叔叔。
    “年初的時候全村都去鎮上買小雞小鴨回來養,為的就是年節的時候可以賣蛋或自家留著吃,能省一筆算一筆。”
    “你們家是抓小雞小鴨最多的人家,可這麽多年下來,二房一家可吃到一塊雞肉,分到一枚雞蛋了?”
    李老太太一聽這話瞬間瞪圓了眼睛。
    她就不明白了,自己家的私事,怎麽就輪到這個老不死的上門來說教了?
    “七叔,你來這裏是說分家的事,可不是來管我們家吃喝拉撒的。”
    她偏心怎麽了?她樂意,管得著嗎?
    族長懶得和這個不講道理的潑婦對話,隻是冷冷的注視著李老頭兒。
    “難怪你大兒子做了十幾年的童生,有這麽一個看不懂眼色的娘,能有什麽長進。”
    輕飄飄的語氣,說出最紮人心的話。氣得李老太又要拍腿大哭,下一秒就被自家老頭子一個眼刀子給嚇得不敢亂動。
    “沒眼色的東西,七叔和裏正村長都過來了,不知道準備茶水端過來嗎?白活這麽一大把年紀,一點事也不懂!”
    周氏剛想退出去幫忙,就被族長給喊住了。
    “周氏,你不用出去忙。這分家分的隻有你們二房一家,你是二房的女主人,這話你得聽著。”
    又看了一眼李二丫和李牧承,“你們倆也聽一聽,一天比一天年紀大了,多聽多看多往腦子裏麵記,別走你們爹娘的老路,太老實的人都沒什麽好下場。”
    隻能說這話確實在理。
    挨欺負被人壓榨的永遠都是那些本分的人,老人偏心的永遠都是那個不懂事的。
    老太太氣得猛翻一個白眼卻不敢多嘴,隻能在走出門之前狠狠擰了一把三兒媳吳氏的胳膊。
    “你一個婦道人家杵在這裏看什麽?分老二的家和你們三房也沒關係,還不出來幫忙?可憐我家老三怎麽就娶了你這麽個懶婆娘!”
    吳氏也不慣著她,走出去後直接扭著腰朝著他們的院子裏走去,無視老太太怒罵的聲音。
    哼。
    看不了熱鬧就回去守著自家男人,往糟老婆子身邊湊什麽?有錢拿還是有肉吃?
    沒了老太太在邊上鬧騰,主屋裏終於恢複了平靜。
    “說說吧,家裏除了三畝中等水田,兩畝中等旱地和你們院子裏這幾間茅草屋以外,還有多少錢?”
    族長也知道了十兩欠條的事,隻頓了一下又接著補充道:
    “欠款的事就別往老二身上賴了,老二這麽多年擔了多少擔子,有眼睛有心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要是把老二也放出去自己找活幹,不見得比你家老三拿回來的錢少。”
    不說別的,除了種莊稼,老二去別人家蓋房子賺錢,如今已經都有了獨自帶隊的本事。
    還有家具一類的東西,老二自己也會做。
    家裏不給錢買農具,老二就自己在家裏用木頭和生了鏽的鐵片做,磨得亮堂堂的,完全不比農具店賣的東西差。
    要手藝有手藝,要心性有心性。這樣的人不管做什麽都會成功的。
    聞言,李老頭兒還沒說什麽,李老大又控製不住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