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0章 一個人能捅出多大的簍子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A+A-


    馮先生倒吸一口涼氣。
    這小子,算盤托生的吧!
    這天賦可真夠打擊人的。
    馮先生無比確認,他的私塾裏沒有商戶出身的孩子。
    不是他瞧不起商戶,而是大部分商戶家的孩子天生就帶著市儈,很容易把不定性的孩子們給帶歪了。
    教書育人,關鍵是育人。
    不一定培養出什麽大官,但給孩子們打好基礎,長大後成為一個對大乾朝有用的人才也好啊。
    馮先生終於舍得把視線挪開,一臉撿到寶的樣子樂嗬嗬的看著李牧承。
    “好小子!”
    而後從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一張紙,唰唰唰寫了幾個字還標好了序號和日期後,又翻出印章在上麵印了個“馮”字後,才將紙條放在了李牧承手裏。
    “中午去打飯的時候,將這張紙和托盤一並給打飯的人,知道了嗎?”
    馮先生說到這裏頓了頓,想著李牧承第一天上課,可能不太懂私塾裏麵的事情,就又補充了一句。
    “這加雞腿兒的紙條隻有今天中午管用,過期不補哈。”
    李牧承乖巧點頭,掃了一眼手裏的紙條。
    他可算懂了為啥私塾不擔心有人造假,或是有霸淩同窗再冒領的事情發生了。
    感情當天的條子當天銷毀,領雞腿兒的人要是對不上名字,先生直接就能抓現行。
    回到座位上看著同窗們還在努力扒拉算盤,偶爾停下來動一動毛筆的李牧承有些無聊,他現在是真的沒事幹了。
    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呢,去早了也隻能等著。再加上先生也沒說可以提前走,李牧承直接拿起昨天還沒看完的書打發時間。
    陳思友算的一腦門子汗,也沒忘了扭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同桌。
    啊這……也太好學了吧!
    腦子本來就好使,還這麽努力。人比人氣死人啊!
    李牧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好同桌被他卷王一樣的學習方式給打擊到了,畢竟李牧承自己是有想法的。
    沒有任何一個私塾會讓剛入學沒多久,且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去參加科考,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有那個能力。
    而證明能力的事已經擺在眼前了,昨天好同桌可是說了,馬上就到了各私塾選人去府城競賽的事了。
    想盡快取得成就,不被別人踩在腳下的李牧承正是鬥誌最足的時候,必須得盡快追上同窗們的進度,然後再狠狠反超!
    馮先生這會兒都控製不住自己的眼睛了。
    他知道這個黃字班教室裏坐著的都是他的學生,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神老往李牧承這小子身上飄。
    瞧瞧!多好的孩子啊!
    學東西那麽快,還那麽自覺,一點兒也不浪費時間的。
    ……
    此刻的李老太婆錢氏已經在鎮上集市裏人最多的地方站住了腳,拿起不知道在哪裏淘來的銅鑼,捏在手裏敲得鐺鐺響。
    “走過路過的不要錯過了,今兒我老太婆給大家講一段兒子逼著老子娘分家的事!”
    鐺鐺鐺鐺!
    又是一陣鑼聲,被吸引來的人那叫一個多。
    錢氏看到這麽多人,興奮的整個人都在抖。
    沒忍住又鐺鐺鐺的敲起了鑼,氣的在這裏等了半天的人沒好氣道:
    “老太太,這麽大一把年紀了敲鑼半天了,逗人玩呢?還講不講了!不講我們就走了!”
    有一些性子急還暴躁的根本都不等李老太太說話,帶著身邊同行的人罵罵咧咧的直接就轉身退出人群,臨走時還惡狠狠地瞪了錢氏一眼。
    錢氏心裏一晃,生怕這群好不容易被她吸引來的人就這麽跑了,那她剛才不是白敲鑼了嘛。
    於是,錢氏把鑼一抱,二話不說直接坐在地上蹬腿兒開嚎。
    “說出來我這張老臉都覺得臊得慌,我一個童生的娘也有今天。要說的人不是旁人,正是我的兒啊!”
    人群中也要離開的人聞言瞬間站住了腳,雙眼亮晶晶的看著錢氏。
    “快繼續說啊,別光嚎啊!”
    好家夥,幹打雷不下雨罵人的老太太見得多了。童生娘敲鑼撒潑的誰見過?
    圍在最外圍的不知道咋回事兒,還有人在裏麵一層層的往外傳話,爭取讓所有堵在這裏的人都能吃到第一手新鮮熱乎的瓜。
    於是,李老二一家沒皮沒臉的張羅著分家,拐帶一向孝順懂事的老三一家一塊兒豬油蒙了心鬧著分家的事,就被李老太太給宣揚開了。
    “你們說說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們養大,為的不就是兒子們都好嘛!可一個個的都見不得他們大哥學習好,不想花錢供養大哥讀書,覺得我老太太偏心,我心裏苦啊!”
    圍觀百姓不知道咋回事兒的還跟著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家裏出個讀書人多難得啊?他們咋不想想,要是他們腦子好使也會讀書,家裏咋可能不供他們!”
    也有那心裏明白事理的,看到李老太太坐地上好,想起了最近的事,便隨意提了一嘴:
    “這老太太該不會是李家村的吧?”
    這一句話可炸了鍋了,最近這段時間名聲最臭的就是李家村!
    還能因為啥啊?李家村賣閨女配冥婚這事兒唄!十裏八鄉的可都在傳李家村是人販子聚集點呢。
    人群中有人被這麽一提醒,也跟著嘶了一聲。
    “我想起來了,李家村賣孩子那家就是出了童生那家。”
    “別不是整錯了吧,咱們鎮上秀才雖然不多,但童生也還是有一些的。”
    “錯不了,李家村就出了那麽一個讀書人。當年李家村考出來一個童生的時候,整個李家村都擺了一天流水席呢,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去祠堂拜祖宗呐,事情鬧得可大了!”
    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也想起來了這事兒,還頗為感慨的跟著來了一句。
    “喲,這事我記得,得有個十來年了吧。”
    具體多少年他們記不清了,隻記得好幾年前確實有這麽個事兒。
    李老太太聽著周圍人的議論聲隻覺得要糟。
    再看一看手裏被她翻過來的銅鑼,心裏又是一個咯噔。
    完了!
    還以為鎮上的人心善,聽到她這麽慘能隨手給個十文八文的,結果這一文錢沒有就算了,怎麽就突然扯到李家村的名聲了呢?
    李老太見勢不妙,忙抱著銅鑼縮起肩膀就要跑。
    可她招了這麽多人來聽她訴苦,再加上鎮上也有丟了姑娘好幾年還沒找到的人家,知道李家村那個人販子冒頭了,全都抄著家夥奔過來了。
    李老頭兒還在村子裏罵罵咧咧老太太欠揍,連點吃喝都不給他備著,害得他躺著動不了還隻能餓著,遠遠的就聽到村裏有人朝著自己家的方向狂奔,嘴裏還大聲嚷嚷著什麽,聽著挺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