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同意回福利院了
字數:4004 加入書籤
寧寧又被帶了回來,這讓大家有些措手不及。
而伍哲坤來到這邊大雜院後,卻全程低著頭不說話,好像在跟誰置氣似的。
“小伍,喝茶。”陳香蘭熱情的招呼著。
伍哲坤趕忙起身:“謝謝阿姨。”
“不客氣。”陳香蘭上下打量起伍哲坤,長得倒是一表人才,就是跟她兒子陸城比,稍微差了那麽一些。
不過也很不錯了,還是個當兵的。
“小伍,你家幹啥的啊,有對象了沒?家裏幾口人?”
伍哲坤愣了一下,剛要回答,陸瀅懷裏攬著寧寧,接過話:“媽!你能不能別逮個人,就打聽人家戶口。”
現在老媽是生怕閨女嫁不出去,在家當老姑娘,平時見著個單身男的,就要跟人家攀談幾句。
陳香蘭笑了笑:“媽就是隨便問兩句……那對了小伍,你不是帶寧寧去找她舅舅了嘛,怎麽又帶回來了,沒找到地方嗎?”
提起這事,伍哲坤就一肚子火,把水杯放在桌子上,又悶不吭聲了。
伍哲坤就這性子,什麽事都寫在了臉上。
抱著胳膊的陸城踢了他一腳:“你倒是說啊,是不是她那個舅舅不願意撫養。”
被陸城一句話給猜著了,伍哲坤點點頭,又搖搖頭。
“她舅舅倒是沒說什麽,挺可憐寧寧的,是寧寧那個舅媽,不讓把孩子留下來。”
陳香蘭問道:“那這是為什麽啊?怎麽說寧寧也是親外甥。”
伍哲坤歎口氣:“說是家裏已經有八個孩子了,平時都吃不飽飯,根本沒有能力再去撫養一個孩子,我直接就跟他們吵了一架。”
“八個孩子?”陳香蘭直咂舌,這也太能生了。
“那小伍,你也犯不著跟人吵架。”
伍哲坤吸口氣:“我沒想跟她吵的,不願意撫養就不願意唄,非說難聽的話,說寧寧是個女娃,養了也是白養,就是個賠錢貨。”
陳香蘭眨眨眼:“那,那說這話確實有點重了,寧寧那麽懂事,讓孩子聽了多傷心。”
“誰說不是啊,這孩子多可憐,父親還是烈士,怎麽能這樣說一個小孩。”
陳香蘭和這個伍哲坤還挺投機,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在那嘀咕起寧寧的舅媽。
聽了寧寧舅舅那邊的情況,陸城倒沒有像伍哲坤那樣,表現的那麽生氣。
一來,雖說有舅舅這層關係,但寧寧畢竟不是親生的,家裏多口人,就多張吃飯的嘴。
隻怕那個舅媽勉為其難的留下孩子,將來寧寧也是吃一頓餓三頓的狀態。
二來,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普遍嚴重。
寧寧這個舅舅又是在鄉下,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一家人掙工分,所以家家戶戶都想多個男勞力。
假如寧寧是個男娃子,或許那個舅媽有可能留下來,偏偏是個女娃子。
那邊不願意撫養,一時間,大家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陸城想著,要不要送給郭禿子撫養,郭禿子一直都想要個孩子。
而且郭禿子為人挺不錯,肯定能好好待孩子的。
但讓陸城猶豫的是,郭禿子這段時間,通過撿垃圾掙了些錢,現在正帶著婆娘到處看病呢。
如果能看好的話,人家肯定想要個自己親生的孩子,所以郭禿子願不願意撫養寧寧,還真不好說。
就在陸城準備找個時間去一趟時,這時寧寧突然站了出來。
“姨姨,我,我想去福利院。”
聽到寧寧的話,陸瀅愣了一下,包括大家也是麵麵相覷。
怎麽去了一趟舅舅家,突然改變想法了?
陳香蘭走過去,蹲下身子問:“寧寧,你怎麽又想回福利院啦,你不用著急,可以先在奶奶這多住幾天的。”
寧寧搖搖小腦袋:“我已經很麻煩你們家了,不能再麻煩了,我願意回福利院,你們放心,我不會再哭了,謝謝你們照顧我。”
寧寧懂事的話,讓大家頗為心疼,可既然寧寧願意回福利院,確實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其實還是適應的一個過程,習慣了就好了。
陸瀅心疼的攬過來:“寧寧,你回到福利院千萬別害怕啊,姨姨會經常去看你的,還有這個陸城叔叔,他就在那邊工作,要是有人欺負你,你就跟陸城叔叔說。”
陸瀅說著看向陸城:“陸城,你們那福利院以後怎麽說?”
現在福利院是臨時的,還是部裏的要求,負責接收一部分孩子。
陸城回道:“我倒是聽說了,以後福利院準備建幼兒園,讓這些孩子得到完整的教育。”
陸瀅便放了心,正好這段時間,百貨商店收到些捐款,大概有一千多,她準備跟街道辦說一下,全都捐給福利院,用於改善環境。
帶了點吃的東西,最後乘坐伍哲坤的吉普車,一塊去了福利院。
陳香蘭還在門口趴著看:“三兒,這個小伍家,到底是幹啥的。”
陸城一看老媽那樣子,就知道尋思什麽了。
“媽,你可別想著把伍哲坤說給我姐啊。”
陳香蘭不以為意:“怎麽不行?我看著挺般配的,人家還是當兵的。”
“那你是不了解他家的情況,伍哲坤的父親可是軍區的副參謀長,據說母親也是什麽機要處的主任,聽說還有兩個姐姐,都在海軍工作,女婿那邊的親家都是司令級別的。”
一聽這話,陳香蘭趕緊縮回了腦袋:“哎呀媽呀,家裏這麽多大官啊,難怪開小汽車來的,那咱家可攀不上,門不當戶不對,還是算了。”
難得老媽有自知之明,陸城忍不住笑了。
陳香蘭回頭瞪著眼:“你笑屁啊,我這不是想抱孫子嘛,你看你姐那強脾氣,到現在不願意說婆家,還有你,結婚都一年了,也不說生孩子的事,我怎麽生了你們兩個強脾氣的…”
聽著老媽的嘮叨,陸城沒敢搭話,不然老媽一堆話等著他。
靠在防震棚的木柱子上,望著慢慢掉下去的夕陽,陷入了沉思。
就這樣住了一個多月棚子的街坊四鄰,直到天氣徹底轉冷,大部分人才不得不搬回室內。
那些搭建的特別結實,甚至通了電的防震棚,有些一直留存到了第二年春天。
這段特殊的經曆,也成為了京城人記憶裏不可磨滅的一頁。
而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當洪流結束後,林清妍終於相信能有機會一家人團圓了。
陸城也在為林振風的事,開始活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