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東昌之劫,死地求生

字數:5449   加入書籤

A+A-


    沙盤之上,光影流轉變幻。
    無數象征軍隊的微縮光點,於沙盤之上開始移動。
    一道道信息流,如瀑布般湧入朱岩腦海。
    【推演開始】
    【時間:建文二年,十月。】
    【事件:李景隆遭遇大敗,逃回德州。南京朝廷為之震動,建文帝朱允炆罷免李景隆,起用山東布政使鐵鉉鎮守濟南,任命盛庸、平安為大將,著手重整南軍。】
    沙盤之上,代表南軍的紅色光點在濟南府附近迅速集結。
    雖其數量較之前大為減少,但光芒更為凝實,透著一股鐵血之氣。
    朱岩心中為之一凜。來了!真正難對付的對手來了!鐵鉉的堅韌不拔,盛庸的軍事才能,皆非李景隆所能比擬。
    【推演繼續】
    【事件:燕王朱棣率領主力大軍,於白溝河大破李景隆殘部,乘勝追擊,兵鋒直指濟南。】
    沙盤之上,代表燕軍的金色光點,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自北平呼嘯南下,勢不可擋。朱棣的旗幟,光芒萬丈,盡顯王者的霸氣與自信。
    然而,當這股金色洪流抵達濟南城下時,卻撞上了一塊堅硬無比的礁石。
    【事件:濟南攻防戰。鐵鉉智謀過人,先是詐降,誘朱棣入城,險些得逞。】
    【後又將朱元璋畫像懸掛於城頭,致使燕軍火炮不敢開火,燕軍圍城三月,久攻不下,軍隊疲憊不堪。】
    朱岩望著沙盤上,金色光點一次又一次衝擊濟南城,卻被紅色光點頑強頂回,甚至南軍數次反撲,都讓燕軍損失慘重。
    他的心沉了下去。
    曆史的慣性,果然強大。
    即便他改變了北平之戰的結局,讓李景隆敗得更慘,但曆史的主線,依舊頑強地回歸到原有軌道。
    朱棣還是被擋在了濟南城下。
    【推演繼續】
    【變數出現,由於北平大捷,朱岩聲名遠揚,其提出的衛生防疫條例在奔雷營施行,效果顯著。】
    【此法被燕王妃徐氏上報朱棣,朱棣予以采納,在全軍推廣,燕軍圍城三月,軍中疫病發生率大幅降低,戰鬥力得以保存。】
    沙盤上原本因圍城而略顯黯淡的金色光點,重新變得明亮起來。
    朱岩的眼睛猛地一亮!有用!他這隻小蝴蝶的翅膀,真的煽動了曆史的風暴!
    雖未能改變濟南久攻不下的事實,卻保全了燕軍的元氣!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推演繼續】
    【事件:朱棣久攻濟南不下,采納謀士建議,繞過濟南,轉而攻打東昌府。】
    【致命錯誤,此乃南軍盛庸圍點打援之計!】
    朱岩的瞳孔驟然收縮,死死地盯著沙盤!隻見金色的燕軍主力離開濟南,向東昌府撲去。
    而早已埋伏在東昌府周圍的數股紅色光點,如張開大嘴的巨獸,瞬間形成合圍之勢!
    【事件:東昌之戰爆發!】
    沙盤上的景象,慘烈至極。金色的光點,陷入了紅色光點的重重包圍之中。
    【南軍大將盛庸,布下車陣,以戰車結成圓陣,火銃與神臂弓置於陣中,騎兵在外圍騷擾。燕軍騎兵衝鋒,無法突破戰陣,反被火銃弓弩大量殺傷。】
    【燕軍大將張玉,為救燕王朱棣,率部拚死奮戰,衝入陣中,力竭戰死!】
    沙盤上,代表張玉的那顆將星,轟然碎裂,化為齏粉。
    朱岩的心髒,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張玉,靖難第二名將,朱棣的左膀右臂,就這麽戰死了?
    【燕王朱棣,被困陣中,坐騎被射殺三匹,本人亦中箭,險象環生!】
    沙盤上,代表朱棣的那顆最為耀眼的金色帥星,光芒瞬間黯淡到極點,幾乎就要熄滅。
    周圍的金色光點,一個個破碎消失。
    【此戰,燕軍大敗,折損兵馬數萬,大將張玉戰死。燕王朱棣狼狽逃回北平。南軍士氣大振,扭轉戰局。靖難之役,燕軍由盛轉衰,陷入絕境!】
    推演至此,戛然而止。沙盤上的光芒緩緩散去,重新化為普通的沙土。
    房間內,一片死寂。
    朱岩呆呆地坐在地上,額頭上滿是冷汗,後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他所看到的,並非一場推演,而是一場即將發生的、血淋淋的現實!
    東昌之敗!這是靖難之役中,燕軍輸得最慘、最為關鍵的一場敗仗!
    此戰之後,朱棣幾乎被打斷脊梁,龜縮北平長達數月,不敢再戰。
    若非南軍內部再次出現問題,恐怕靖難之役的結局,就要被徹底改寫。
    “不,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朱岩猛地從地上站起身來,眼中爆發出駭人的精光。
    他耗費了近六萬點壽命,並非為了目睹一場悲劇重演!他要改變這一切!
    可是如何改變呢?
    去告知朱棣,你會被盛庸打得一敗塗地,你的大將張玉會死,你別去攻打東昌?
    朱棣會相信嗎?
    一個剛剛在白溝河取得大勝、自信心極度膨脹的統帥,會相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的預言?
    他隻會認為自己是在妖言惑眾、擾亂軍心,一刀將自己砍了都算輕的。
    直接前去救援?他手下僅有三百奔雷營士兵,在那種數十萬人的大會戰中,投入進去連個浪花都激不起來。
    硬碰硬絕對不可行,必須用計!
    朱岩在房間裏瘋狂地踱步,大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
    沙盤推演的每一個細節,在他腦海中反複回放。盛庸的車陣、朱棣的驕傲、張玉的死戰。
    一個個關鍵節點,串聯成線。
    有了!一個無比大膽、甚至堪稱瘋狂的計劃,在他心中逐漸成型。
    釜底抽薪!不,比釜底抽薪更為狠辣!他要做的,是在盛庸的釜底,再添一把火!
    他要讓盛庸的車陣,變成烤死他自己的鐵棺材!
    朱岩衝到書桌前,鋪開一張白紙,提起筆,手卻微微顫抖。
    他要書寫的,並非一封信,也不是一道奏折,而是一份足以改變大明國運的劇本!
    他深吸一口氣,落筆如飛。
    《論南軍盛庸車陣之破法及東昌決勝方略》
    他未寫任何關於預言的內容,通篇皆以一個軍事參謀的口吻,進行純粹的兵法推演和戰術分析。
    其一,他詳細剖析了盛庸可能采用的戰術。
    他結合曆史記載中,宋代對抗金國鐵騎時用過的疊陣和車陣,洋洋灑灑撰寫數千字,分析這種戰陣的優點和致命缺點。
    優點是防禦堅固,可克製騎兵衝鋒;缺點是機動力差,懼怕火攻,且對地形要求極高!
    其二,他依據沙盤推演出的地形,精準地指出了東昌府附近,最適合盛庸布下車陣的幾個地點,並分析了每個地點的優劣。
    其三,也是最為核心的,他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破陣之法。
    “圍魏救趙,中心開花!”
    他建議,朱棣不必親自率領主力去衝擊盛庸的車陣。
    隻需派遣一員猛將,率領一支精銳小隊,攜帶大量引火之物,從戰場的側翼,利用地形掩護,繞到南軍的後方。
    南軍的主力,必然都集中在正麵戰場。
    他們的後方,尤其是負責後勤補給和糧草的營地,防備必然鬆懈。
    這支奇兵的任務,不是殺戮,而是放火!
    在盛庸與燕軍主力激戰正酣、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在正麵之時,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後勤大營!
    後院起火,軍心必然大亂!到那時,盛庸的車陣,不攻自破!
    而在正麵戰場,朱棣則可采用添油戰術,不斷派出小股精銳騎兵襲擾,做出總攻的假象,拖住盛庸的主力,為奇襲部隊創造時機。
    這套戰術,環環相扣,精妙絕倫。
    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基於兵法和邏輯推演。
    沒有任何神神叨叨的內容,任何人看了,都隻會覺得這是一個天才將領的傑作,而不會聯想到什麽鬼神之說。
    寫完這份方略,朱岩又在結尾處,用血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他明白,這份東西,不能直接呈給朱棣。
    他需要一個分量足夠、又絕對信得過他的人,來遞交這份投名狀。
    高陽王,朱高煦!
    朱岩將這份足以決定未來的方略,小心折好,放入懷中。
    這一戰,將是我朱岩真正名動天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