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聖心大悅,千裏之外定儲君
字數:4748 加入書籤
北伐前線,中軍大帳。
帥案之後,燕王朱棣身披重甲,正凝神注視著巨大的沙盤,目光銳利如鷹,審慎地審視著整個戰局。
帳內,幾名核心將領和謀士肅立一旁,氣氛凝重。
建文帝的南軍主力已然集結完畢,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即將爆發。
就在此時,一名傳令兵手持火漆封口的信筒,快步進入帳內:“報,王爺,北平八百裏加急!”
朱棣眉頭微微一挑,接過信筒,看到上麵熟悉的、屬於王妃徐氏的印記。
他那張素來冷峻的臉上,難得地浮現出一絲柔和之色。
他拆開信封,快速瀏覽起來,帳內眾人皆屏住呼吸,不敢發出聲響。
他們看到,燕王殿下的表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變化。
從最初的平靜,到微微的驚訝,再到難以掩飾的欣慰,最後,竟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好,好一個力挽狂瀾!”
朱棣猛地一拍桌案,笑聲雄渾有力,震得整個大帳嗡嗡作響:“本王的好兒子,總算是長大了!”
帳內眾人麵麵相覷,皆不知發生何事,能讓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燕王殿下,如此失態。
謀士之首,黑衣僧人道衍上前一步,雙手合十問道:“王爺,可是北平傳來了喜訊?”
“喜訊?這何止是喜訊,這是天大的喜訊!”
朱棣將信紙遞給道衍,臉上的笑意仍未消退:“你們都看看,看看我那個隻知舞刀弄槍的兒子,這次給本王送來了一份多大的厚禮!”
道衍接過信,快速瀏覽一遍,他那一向平靜無波的臉上,也罕見地露出一絲驚訝之色。
信中,徐氏以飽含驕傲的筆觸,詳細描述了北平城遇刺、縱火。
以及朱高煦如何在危難之際,揪出潛伏多年的,南朝奸細頭目錢謙的全過程。
信的末尾,更是毫不吝嗇地誇讚朱高煦有勇有謀,頗具君王風範。
當帳內所有將領謀士傳閱完這封信後,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高陽王殿下此次,當真是立下了奇功!”
“是啊,能在如此混亂的局麵下精準找出內奸,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非凡的智慧和手段!”
“我一直以為高陽王殿下隻是在沙場勇猛,沒想到在權謀方麵,也已然有了長足的進步!”
眾人紛紛開口,讚不絕口。
他們都清楚,穩固後方、鏟除內奸,對於前線戰事至關重要。
朱高煦此舉,無異於給朱棣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朱棣聽著眾人的讚歎,心中頗為受用,但他更清楚自己兒子的品性。
單憑他自己,絕不可能做得如此周全,堪稱完美。
那個在文會上寫出千古絕唱,又在梅園舍身救主的朱岩,他的身影在朱棣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高煦身邊,有高人相助啊。”朱棣心中暗自思忖,但臉上卻不動聲色。
不管過程如何,結果是好的。
高煦能聽得進勸告,能用對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長!
朱棣的目光再次落在沙盤之上,眼神變得深邃而凝重。
他有兩個兒子。
長子朱高熾,仁厚有餘,深得文官之心,但身體肥胖,性格偏軟,守成尚可,開創不足。
次子朱高煦,勇武過人,與自己最為相像,戰功赫赫,但性情暴躁,頭腦簡單,此前一直難堪大任。
這是他心中最為糾結之處。
而如今,朱高煦的表現,讓他看到了新的可能。
如果,這個最像自己的兒子,補上了權謀和心智方麵的短板,那他無疑將成為自己最理想的繼承人!
一個念頭在朱棣的心中逐漸明晰。
“玉不琢,不成器。”
他緩緩開口,聲音雖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傳本王將令。”
眾人立刻肅靜下來,躬身聽令。
“命高陽王朱高煦,即刻卸下北平防務,三日之內,趕赴東昌前線,擔任先鋒大將!”
此令一出,滿帳皆驚!
東昌!
那可是南軍主力大將盛庸的駐地,是整個戰線上最難攻克的地方,雙方在此地已經反複拉鋸數月,血流成河。
讓高陽王殿下去那裏擔任先鋒?那豈不是將他往火坑裏推嗎?
一名跟隨朱棣多年的老將,忍不住出言勸諫:“王爺,還請三思。”
“東昌前線,凶險萬分,高陽王殿下乃千金之軀,萬一有所閃失……”
朱棣冷哼一聲,目光掃視眾人:“閃失?本王的兒子,若是連這點風浪都經受不起,還談何繼承本王的江山!”
“溫室裏長不出參天大樹,本王就是要讓他去最危險的地方,在血與火中好好地錘煉一番!”
他看著眾人,聲音斬釘截鐵:“本王要看看,他到底是真金,還是鍍了金的頑鐵!”
眾人聞言,心中一凜,再無人敢多言,他們都明白了燕王的決心。
這是考驗,更是磨礪!
若是高陽王能從東昌的慘烈戰事中突圍而出,那這儲君之位,怕是真的要易主了!
……
三日後,北平城。
高陽王府內,傳出了朱高煦中氣十足的抱怨聲:“父王也真是的,我這剛立下大功,屁股還沒坐熱呢,就把我調到東昌那鬼地方去。”
“那盛庸豈是好惹的?這不是擺明了讓我去送死嗎?”
他手裏拿著調令,在書房裏焦急地來回踱步。
就在這時,一個沉穩從容的聲音從門外傳來:“王爺,這非但不是壞事,反而是天大的好事。”
朱岩身著青衫,手臂上的傷已好得差不多了,緩緩走進書房。
朱高煦看到他,如同看到救星一般,連忙迎上前去:“兄弟,你可算來了!你快幫我分析分析,父王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朱岩微微一笑,示意他稍安勿躁。
“王爺,您在北平立下奇功,父王龍顏大悅,可這功勞,畢竟是在後方,屬於安內之功。”
“而儲君,未來的一國之君,更需要的是什麽?是攘外之能,是開疆拓土的赫赫戰功!”
朱岩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
“父王將您調到最艱難的東昌前線,正是因為他對您寄予了厚望。”
“他想看看,您這把寶刀,在真正的烈火中,能否鍛造成一把無堅不摧的絕世神兵!”
“這是一次考驗,更是一次天賜的良機!”
“隻要您能在東昌打出威風,打敗盛庸,那您在軍中、在父王心中的地位,將再無人可以撼動!”
朱高煦聽得熱血沸騰,眼中的抱怨和畏懼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燒的戰意!
“兄弟說得是,我明白了!”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但他隨即又有些底氣不足,撓了撓頭道:“可那盛庸,確實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朱岩看著他,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說道:“王爺放心,朱岩,必當與王爺一同前往。”
“東昌城下,我與您並肩作戰,為王爺謀劃好一切。”
“盛庸雖強,但在我們兄弟二人麵前,不過是塊墊腳石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