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章 表格統計法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致讀者:各位讀者大大,若覺得本書還不錯,能否花半分鍾給個五星好評?目前流量不太理想,一天稿費僅三四十塊錢,您的五星好評能換來推薦機會。故事能寫到現在,離不開真心喜歡這個題材的您,懇請支持,這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謝謝大家!】
假幣案這邊,需要我縣政府協調配合的,我全力支持!但請書記和徐局長你們務必小心,敵特凶殘!”
“放心!刀山火海,咱也給它趟平了!”徐衛華甕聲應道。
思想,在激烈的碰撞後,達到統一。昌平這台機器,開始沿著兩條充滿挑戰的軌道高速運轉。
這場本以為勝利在望的“捕鼠”行動,僅僅撕開了陰謀的一角黑幕。
真正的較量——“獵鷹”,才剛剛開始。
如今線索如霧,飄忽不定。
供銷社那位老漢提供的碎片,像沉入水底的石頭,再無漣漪。糧站每日工作,吞吐如山,更是涉及周邊各縣統籌,追查來源無異大海撈針。
“破案要有沉住氣的定力,對於與敵特做鬥爭更要有心細如發的洞察!”陳朝陽掃視著略顯焦躁的眾人,聲音沉穩,這些年他在部隊擔任政委,多的是與敵軍鏖戰,他們對於我軍內部的滲透工作,是一直不斷!
“是狐狸,尾巴總會露出來!但守株待兔不行,我們得主動把網織密、織科學!”
陳朝陽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張根清身上,卻話鋒一轉:“根清同誌,你在供銷社,在基層人熟地熟,這很好,是寶貴的財富。
但這次,光靠耳朵聽、腦子記,不夠了。敵人藏在暗影裏,我們就得用更細密的網!”
他走到黑板前,粉筆尖劃過粗糙的板麵,發出刺耳的聲響,一個清晰的樹狀圖逐漸成型。
“第一,目標畫像:”頂端落下幾個字,
“目前唯一的線頭,就是賣杏子的老叔描述:南邊口音。
這是根針,我們要用它穿起散落的珠子。篩查方向要精準定位,但也要警惕口音偽裝,不可一條道走到黑!”
“第二,信息節點:”粉筆畫出幾條分支,“供銷社店員、走街串巷的老貨郎、消息靈通的茶館掌櫃、人來人往的旅店登記員…這些都是天然的‘順風耳’和‘千裏眼’!”
“根清同誌,你負責全縣貨郎跑商,這就是一張現成的網!
你立刻和工商的許繼偉同誌精挑細選一批絕對忠誠、眼明心亮的老同誌,按片區劃分,每人發一個硬殼本。”
“硬殼本?書記,這是什麽?”張根清疑惑詢問。
“趙鵬,把你的記錄本拿出來給同誌們看看!”
“是!”趙鵬立刻從懷裏掏出一個巴掌大的硬皮本,翻開,裏麵是畫著清晰橫豎線的表格。
“同誌們看,”陳朝陽指著表格,“這不是公文,是打仗用的‘利器’!
我最近看到縣裏記賬用的老法子還是用的四柱清算,寫的人記的清楚,但看的人不懂的外行,看起來卻像團亂麻,理不清頭緒。
咱們"打仗",情報就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這表格,就是咱們的‘情報收集器’!”他手指點著表頭:“時間、地點、人物模樣特征:高矮胖瘦、口音、疤記、可疑舉動或原話一個字不許改、涉及物品特別是新鈔麵額、數量。都能分門別類的記的清楚。”
“要求:隻要撞見、聽到任何一條對得上‘畫像’的情況,馬上!原原本本!記在這本子上!
每天日落前,由根清同誌安排的‘交通員’定點收取。信息標準化,匯總分析才有力氣!”
張根清眼睛猛地一亮,仿佛撥雲見日:“妙啊,書記!這法子好!白紙黑字,鐵板釘釘,想忘都忘不了,想賴也賴不掉!”
會議室裏同時響起一片讚同的低聲議論。
陳朝陽點頭:“沒錯!散碎的信息聚起來,就是照亮敵人的火把!”
“第三,關鍵激勵:”他看向徐衛華,目光灼灼,“衛華同誌,由你告訴同誌們,咱們縣委說話算話!
但凡每條查證屬實、揪住敵人尾巴的線索,都有硬邦邦的獎勵!
米麵油鹽,實實在在! 不是空頭支票!”
“是,首長!”
“第四,技術支撐:”他轉向縣信用社的趙明理,“明理同誌,火速把‘鷹鈔’最紮眼、最好認的三五個破綻——比如紙張賊光發滑、特定圖案線條發虛發毛、水印死板像貼畫——印成巴掌大的‘識假口訣卡’!
隨本子一起下發!讓同誌們的‘眼睛’知道具體看什麽,如何分辨假鈔!!”
“根清同誌,”陳朝陽最後定定地看著他,“脫了幹部服,換上舊褂子,深入市井,這副擔子還得你來挑大梁。
但現在你的首要任務,是當好這張網的‘織網人’和‘傳令兵’!
組織好、培訓好、串聯好這些‘眼睛’和‘耳朵’,確保情報像活水一樣流進來!”
“你本人,更要像隻鷹,盯緊那些‘錢流洶湧’的漩渦眼——大糧棧、年關廟會、騾馬大市…那裏,最可能是‘鷹鈔’現形的地方!”
張根清胸膛一挺,一股久違的、如同當年打遊擊布哨卡般的銳氣在眼中升騰。陳書記這套法子,條理分明,招招見肉,比他過去憑感覺摸石頭過河強了百倍!
“明白!書記!我這就去辦!”
次日,城關集市。 喧囂的聲浪幾乎要掀翻屋頂。那個總是一身齊整中山裝、步履匆匆的張主任,如同水滴入海,消失無蹤。
在集市邊緣一家老茶館油膩膩的長條凳角落,蜷著個灰撲撲的身影。
一件磨得起毛的灰布舊褂子,褲腿沾著幹泥點。正是化身“老張頭”的張根清。
他捧著個豁口的粗瓷碗,嘬著碗裏淡得幾乎嚐不出顏色的粗茶梗子,眉頭都沒皺一下。
全部的感官,都像繃緊的弓弦,敏銳地捕捉著茶館內外每一絲嘈雜的波動——討價還價的爭執、貨郎的吆喝、茶客的牢騷、銀錢過手的叮當…
陳朝陽的安排雖然算不上天衣無縫,但也相當妥帖。
他的安排由徐衛華負責偵查工作,許繼偉則與全縣數家大型商鋪進行交涉,調查是否也出現了假幣事件。
…………
子時的梆子聲在昌平城死寂的街巷裏曳著尾音消散,陳朝陽的身影,已徹底被城外濃得化不開的墨色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