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章 意見統一

字數:3717   加入書籤

A+A-


    昔日握鋤頭的手,握起鋼槍一樣穩準狠;
    駕駛拖拉機的“工業兵”,在崎嶇山路上保障有力;經驗豐富的老獵戶,以其智慧指引方向。
    “由民轉兵”,從口號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贏得了全縣上下和華北局的高度讚譽。
    然而,就在這豐收與勝利的喧囂中,陳朝陽的辦公室,氣氛卻沉凝而深遠。
    窗外,是慶祝的鑼鼓和彌漫的肉香;窗內,陳朝陽正對著牆上那張巨大的昌平行政區劃圖沉思。
    地圖上,清晰標注著八個月前,他帶著三千衛戍團將士進駐時設立的軍管體係:全縣14個鄉鎮劃分為五大防區,
    由衛戍團營、連級軍官兼任區委書記或區長,鄉鎮則由連排級幹部直接管理。
    這套“以軍治民”的鐵腕體係,在昌平新解放、敵特潛伏、百廢待興的混亂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像一柄重錘,以絕對的執行力砸碎了舊枷鎖,穩定了社會秩序,高效組織了開荒、生產、支前以及剛剛結束的民兵建設和野豬圍剿。
    短短八個月,昌平從一個滿目瘡痍的新解放區,變成了華北局掛號的穩定產糧基地和工業試點。
    但此時陳朝陽知道,曆史的車輪即將駛入一個全新的紀元。
    “軍管,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陳朝陽轉過身,對著肅立在辦公桌前的徐衛華,以及張文傑、許明遠和縣委各常委!
    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它的曆史使命,在昌平,已經基本完成了。”
    徐衛華身軀筆挺,軍裝一絲不苟。
    作為正團級軍事主官,他親曆了軍管帶來的高效,也深知部隊在地方紮根後形成的慣性力量。
    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有對部隊掌控力的留戀,更有對未來的不確定:“首長,您的意思是…?”
    “軍政分離。”陳朝陽吐出四個字,清晰有力,“建國在即,國家需要的是健全的人民政權,是專業的政府管理和蓬勃的經濟發展。
    軍隊的職責,是保家衛國,是戍守邊疆,而不是長期包辦地方行政。”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那些標注著軍官名字的區鎮:“衛華啊,你們看看。
    張營長管著三區,既要抓訓練,又要管春耕秋收、調解民事糾紛;
    李連長在柳林鎮,白天處理偷雞摸狗,晚上還得帶民兵巡邏。
    長此以往,軍隊的專業化訓練會受影響,地方政府的專業能力也培養不起來。這是兩頭耽誤。”
    張文傑率先表態:“首長說得對。地方工作千頭萬緒,需要熟悉經濟、農業、民政的專業幹部。
    部隊同誌打仗是行家,搞建設,特別是精細化管理,確實需要專業的人來做。”
    徐衛華沉默片刻,他承認陳朝陽說的有道理。但他也有顧慮:
    “首長,道理我懂。隻是…下麵很多同誌,尤其是那些兼任地方職務的營連幹部,他們習慣了,也投入了心血。
    驟然讓他們放手,思想上…會不會有疙瘩?
    地方上剛培養起來的威信,會不會受影響?而且,地方幹部一下子能接得住嗎?”
    “所以,我們要平穩過渡,有情操作。”陳朝陽早有預案,他的目光透著穿越者的洞察與務實,“核心原則:尊重個人意願,保障合理待遇,確保地方穩定。”
    他詳細闡述部署:
    1. 由縣委組織部和衛戍團政治處聯合,對所有兼任地方職務的軍官進行一對一談心談話。
    明確告知大方針和昌平發展需要,了解其個人意願。
    2. 願意紮根地方、具備發展潛力的軍官,立即辦理轉業手續,軍籍轉地方幹部籍。
    根據其八個月的地方工作表現、能力和專長,如管理過農業的轉任農業科副科長,管過治安的轉任公安局各科室,明確安排相應級別的實職崗位,待遇參照地方同級幹部,並給予一定的轉業安家補助。
    希望回歸部隊、專注軍事的軍官:無條件支持其返回衛戍團本職崗位。
    其在地方的工作經曆和貢獻,記入檔案,作為日後晉升的重要參考。
    其原兼任的地方職務,由縣委組織部從地方培養的幹部或新調派的幹部中擇優接任。
    3. 利用三個月時間(1949年10月12月底)完成過渡。
    期間,轉業軍官與新任地方幹部工作重疊,做好交接。
    確保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關係,尤其是與民兵組織、積分製體係的銜接都平穩落地,不留後遺症。
    4. 衛華同誌你領導的衛戍團,要收縮防區,回歸軍事本位。主要職責轉為:
    保障昌平重要目標(工廠、倉庫、交通樞紐)安全。
    作為民兵訓練的核心骨幹和指導力量(積分製訓練體係由衛戍團與縣委武裝部共管)。
    隨時準備響應上級軍事調動。”
    “矛盾肯定會有,”陳朝陽坦誠地看著徐衛華,“一些同誌舍不得放權,一些地方同誌可能覺得部隊同誌管得太粗放。
    但這不是根本性的對立,是轉型期的陣痛。
    隻要我們工作做到位,公開透明,公正合理,把道理講透,把後路安排好,絕大多數同誌是能理解的。”
    他拍了拍徐衛華的肩膀:“衛華啊,你的擔子也很重。
    既要安撫好那些選擇歸隊的軍官情緒,確保部隊穩定;
    又要配合好地方,做好交接期間的安保和民兵指導。
    你帶出來的這支衛戍團,在昌平立下了汗馬功勞,它的功績,人民不會忘記。
    未來,它將以更純粹、更精銳的姿態,繼續守護這片土地。”
    徐衛華深吸一口氣,胸中那點殘留的糾結,在陳朝陽清晰透徹的分析和充滿信任的囑托中,漸漸化開。
    他挺直腰板,鄭重敬禮:“是!首長!衛戍團堅決服從軍管委會決定!
    保證完成軍政分離過渡任務,確保昌平穩如泰山!”
    “好,既然咱們管委會、縣委意見統一,不日開展縣委擴大會議,與全縣軍職戰士,統一思想,完成軍政分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