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總結匯報(求五星好評)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因為下一次……”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
“我們將要麵對的,不再是演習的硝煙,而是真正——冰與火的生死考驗!”
話音落下,一股肅殺而悲壯的意誌在寒風中凝聚、升騰。
每一個官兵都從那未盡的話語和凝重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山雨欲來的巨大壓力,以及不容退縮的使命。
風雪依舊在昌平大地上盤旋嗚咽,
但經曆了七天“礪冰”生死淬煉的數萬軍民心中,那簇由鋼鐵意誌、
不屈智慧與熱血犧牲共同點燃的火種,
已然穿透了極寒的封鎖,熊熊燃燒!
它照亮了腳下泥濘的歸途,
更照亮了前方那條通往未知戰場、布滿冰棱、荊棘與血火的道路。
這場用傷痛與堅韌換來的慘勝,深深地烙在了昌平專區——這座正在急速蛻變為支撐國運的鋼鐵動脈——的筋骨之上!
軍演大會結束後,昌平專署 機要室
陳朝陽脫下沾滿雪水的軍大衣,坐在辦公桌前,台燈映亮他疲憊卻異常清醒的臉。
他鋪開印有“華北局”抬頭的專用信箋,提筆蘸墨,開始書寫那份至關重要的演習總結報告。字跡蒼勁有力,力透紙背:
華北局 並 羅重文書記鈞鑒:
職部於一九五零年一月,組織代號“礪冰”之昌平專區全境聯合防衛演習業已結束,現將核心情況與檢討呈報如下:
一、演習概況:
1. 我部動員專區四縣民兵兩萬餘人,昌平獨立團、各縣衛戍戰士正規軍四千五百人,模擬極端嚴寒(15℃至20℃)條件下抗擊強敵登陸、空襲及縱深突襲。
2. 目標:檢驗專區戰備體係在極寒環境下的生存力、機動力、保障力與協同作戰能力。
3. 過程:分“雪夜突襲”、“鋼鐵阻擊”、“絕地反擊”三階段,重點演練鐵路樞紐保衛、山地反空降、嚴寒地帶機動防禦與後勤保障、技術裝備抗寒性能等。
二、暴露問題:
1. 裝備技術嚴重滯後:
主戰裝備“鐵騾子拖拉機”係列車輛,液壓及傳動油液在15℃以下大麵積凝固,導致關鍵搶修、運輸車輛趴窩率高達70%!
步兵武器(尤其機槍、步槍槍栓)凍結故障頻發,嚴重影響火力持續性。
生理鹽水輸液管,低溫脆裂問題突出,戰場救護麵臨致命瓶頸。
部分火炮(舊型號)炮架、車輛軸承等部件,因鋼材低溫冷脆性發生斷裂!
2. 後勤保障體係脆弱混亂:
防寒物資(棉鞋、防凍膏)儲備不足,調撥嚴重失誤(如延慶急需棉鞋2000雙錯發沙河),導致非戰鬥凍傷減員達2137人,遠超戰鬥“傷亡”!
嚴寒下運輸效率低下,大車陷困,雪地機動手段缺乏。
熱食、熱水前送困難,加劇人員體力消耗與凍傷風險。
3. 指揮協同存在脫節:
跨縣通訊在“敵”針對性破壞及嚴寒下可靠性差。
部分單位本位主義尚存,對全局支援響應遲緩。
三、經驗收獲與積極成果:
1. 全體參演官兵展現了驚人的堅韌與犧牲精神(如沙河民兵三小時冰河搶修鐵路、延慶民兵幾十公裏雪原強行軍、宛平“鋼鐵衛勤班”全員凍傷守護救護車)。
2.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金蒜粉” 實戰驗證效果顯著!摻入口糧(炒麵)或薑湯,有效降低凍傷感染率與戰場腹瀉發病率達70%!建議作為野戰標準配發。
模塊化裝備理念初顯威力: “鐵騾子火力型”戰場快速轉換(運輸/火炮)成功,耗時僅二十分鍾,大幅提升戰場適應性。
初步摸索出車輛防凍(毛氈保溫套+低凝柴油)、槍械防凍(簡易槍衣)等應急方案。
3. 湧現突出典型:
順義民兵趙民勇,於八百米風雪中精準狙殺“敵指揮官”,榮立專區一等功,破格提幹(任獨立團狙擊排長)。
宛平礦區救護隊第三班,於彈雨嚴寒中守護“救命水”車輛,全員負傷不退,授予“鋼鐵衛勤班”榮譽稱號,記集體一等功。
四、潛力評估與戰略建議:
1. 此次演習充分證明,昌平專區民兵基礎雄厚,戰鬥意誌堅定。
特別是其中一千三百五十名表現優異者,其單兵素養、戰場適應力、吃苦耐勞精神完全不亞於甚至優於部分正規部隊新兵!
此乃巨大戰略財富。
2. 緊急請求籌建“昌平專區軍政幹部學校”:
目的:係統培養、快速提升這批在實戰(演習)中湧現的民兵骨幹及優秀戰士,
使之具備初級指揮員(排、連級)和政治、技術骨幹能力,為即將擴編之獨立團及未來更大規模動員儲備可靠基層軍官。
基礎:以專區現有教導隊、技工學校資源為依托,整合四縣優秀教員(含部分有實戰經驗的轉業幹部)。
課程:重點突出步兵戰術(尤其山地、嚴寒作戰)、政治工作、後勤保障(含戰地救護)、基礎機械維護。
懇請華北局速批建校許可,並協調派遣部分抗大或華北軍大資深教員支援!
此乃夯實昌平戰備、打造“鋼鐵兵源”基地之關鍵一環!
五、檢討:
1. 此役深刻警醒,我部對高寒戰場之殘酷性、複雜性預估嚴重不足,現有裝備、後勤體係遠無法滿足極端環境作戰需求。
2. 職部已立下軍令狀,限期解決車輛槍械防凍、輸液管耐寒、後勤精確保障等要務(詳見附件《整改進度表》)。
“礪冰”之痛,刻骨銘心!然,風雪淬火,其鋒愈銳!職部及昌平專區全體軍民,定當化教訓為動力,以百倍之努力,將專區鍛造成經得起任何嚴寒與戰火考驗的——鋼鐵後方!
謹呈
昌平區行政督察專員、昌平地方委員會第一書記 陳朝陽
一九五零年一月
墨跡未幹,陳朝陽將報告鄭重封入印有“絕密”字樣的文件袋。
窗外,風雪似乎小了些,但北方的寒意,卻透過窗欞,更深地刺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