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章 一同度江

字數:4058   加入書籤

A+A-


    “有準備總比沒有強。”陳朝陽拍了拍他的肩膀,“準備幾輛‘鐵牛’,卸掉部分物資,裝上我們帶來的備用油料、急救藥品和……第一批棉衣。
    要快!溫軍長給的位置拿到了嗎?”
    “拿到了!”徐衛華不知何時又跑了回來,手裏拿著一張紙條,“118師354團,在新義州東南的‘鷹嘴岩’一帶構築阻擊陣地!地圖上標好了!”
    陳朝陽接過紙條,看了一眼那陌生的地名和代表前線的符號。
    他走到正在架設的“長城線”電台旁,對戴著耳機的報務員沉聲道:
    “給昌平發報:陸續將昌平庫存‘大蒜素粉劑’、凍傷膏、磺胺粉!通過最近軍列發往安東!
    另,通知鄭教授,集中力量生產‘鐵牛’備用傳動軸、雪地履帶板!前線急需!”
    報務員的手指在電鍵上飛快跳動,滴滴答答的聲音,是連接後方生命線的脈搏。
    天色,在緊張忙碌中漸漸暗了下來。寒風更勁,卷著雪粒子打在臉上生疼。
    對岸的爆炸聲似乎稀疏了些,但無形的壓力更重了——夜航的“黑寡婦”偵察機和B26轟炸機,隨時可能降臨。
    淺灘處,燈火被嚴格管製,隻有幾盞蒙著厚布的手提馬燈發出微弱的光。
    第一批由硬木鋪設的“路基”已經延伸入冰冷的江水中。
    數十名後勤戰士,腰間拴著繩子,由岸上的同伴拉著,咬著牙,趟進齊腰深、接近零度的江水中。
    他們呼出的白氣瞬間凝結,牙齒打顫的聲音清晰可聞。
    “快!木頭遞過來!”
    “這邊鋪穩!用石頭壓住!”
    “熱水!快!換人!快上來喝薑湯!”
    一個年輕戰士剛被同伴拖上岸,渾身篩糠般抖著,嘴唇烏紫,話都說不出來,立刻被裹上棉被,灌下滾燙的薑湯。
    他負責在水下用肩膀扛著木頭定位,在水裏待了不到十分鍾。
    陳朝陽站在岸邊,看著這一幕,心髒像被一隻冰手攥緊。
    這就是後勤戰線的血肉長城。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目光投向黑暗的江對岸。
    而一個叫李栓柱的年輕後勤兵,才十七歲,來自河北農村。
    他剛被換下來,凍得幾乎失去知覺,被戰友架到火堆邊。
    他哆哆嗦嗦地喝著薑湯,看著江水裏還在咬牙堅持的戰友,又看看倉庫裏堆積的棉衣,突然小聲問旁邊的老兵:
    “班…班長…俺們在這挨凍鋪路…那邊…那邊的同誌…是不是更冷啊?”
    老兵用力搓著他凍僵的手臂,聲音沙啞卻斬釘截鐵:“栓柱,挺住!咱這路鋪好了,‘鐵牛’把棉衣送過去,他們就不冷了!咱冷點,也值!”
    引擎低吼著,第一輛“鐵牛”緩緩駛向剛剛鋪就的暗橋。
    沉重的車輪壓上硬木鋪就的“路基”,發出沉悶的吱呀聲,冰水在輪胎下飛濺。
    岸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成功了!第一輛運輸車穩穩地通過了淺水區,車輪甚至沒有完全浸入水中,隻在冰水混合的路麵上留下了深深的轍印,隨即被後麵的人迅速潑水凍結掩蓋。
    “快!下一輛!”吳有三嘶聲指揮著後續車輛跟上。
    然而,陳朝陽的目光並未停留在渡江的車輛上。
    他轉身掃向庫區陰影中那片肅立如林的隊伍,昌平獨立團的戰士!
    他們早已整裝待發。
    這些戰士,與兵站裏其他疲憊等待的部隊截然不同。
    他們身上穿著昌平自產的厚實棉軍裝,雖然此刻為了行動方便,外麵套著作戰服,卻背負著遠超常規負荷的行囊。
    每個人的背上,都至少捆紮著三到五套打包嚴實的嶄新棉軍服!
    如同一個個移動的衣庫。
    他們手中的武器也並非清一色,除了常見的“三八大蓋”和少量波波沙,更有不少是昌平機械廠改造、仿製的衝鋒槍和輕機槍,透著一種粗糲而實用的工業感。
    “吳副部長!”陳朝陽的聲音,蓋過了江風和引擎的噪音。
    “到!”吳有三一個激靈,連忙跑過來。
    “江這邊的後勤轉運,全權交給你了!”陳朝陽語速極快,不容置疑,
    “就用我們搭的這條‘路’!組織人手,按計劃,把倉庫裏剩下的棉衣、炒麵、彈藥,能送多少過江就送多少!
    記住原則:隱蔽第一,分散運輸,螞蟻搬家! 白天利用地形和偽裝躲避敵機,夜晚就是你的戰場!
    人手不夠,就地動員兵站所有能動用的後勤力量!我授權你!
    誌司也要於今夜秘密入朝,後方後勤交於你全權負責,我部要跟隨誌司轉運。”
    吳有三看著陳朝陽眼中燃燒的火焰和不容置疑的決心,瞬間明白了這位新部長的膽魄。
    他不僅要送物資,更要親自帶著一支生力軍“殺”過去!
    前線入朝必然麵臨更多的危險,乃至死亡,一股熱血湧上心頭,他挺直腰板,用力敬禮:“是!部長!保證完成任務!人在倉庫在,物資一定送過江!”
    陳朝陽重重拍了下他的肩膀,沒有再多言。信任,在這一刻建立。
    他大步走向獨立團的隊列。
    三千雙眼睛在黑暗中齊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充滿了信任與戰意。
    這支隊伍的核心,在昌平一年多的“半工半兵”建設中錘煉出的精兵,思想過硬,吃苦耐勞,更難得的是對技術和新裝備有著極強的接受能力。
    他目光掃過戰士們背負的沉重行囊和身邊裝載物資的車輛,這些車輛除了“鐵牛”,還有部分改裝過的繳獲卡車和騾馬車,同樣滿載物資!
    “徐衛華!”陳朝陽開口呼叫。
    “到!”徐衛華立刻從第一輛“鐵牛”駕駛室跳下,站到了隊伍前列。
    “你帶警衛連和技術骨幹,作為先導車隊,按原定路線,為全團開道!遇敵偵察,隱蔽第一!遇敵小股部隊,機動殲滅!”
    “是!”
    “陳二牛!”
    “到!”
    “你帶一營,護衛車隊及核心物資!同時負責戰場繳獲的快速收集和初步整備!”
    “是!”
    “趙鵬!”
    “到!”
    “你帶二營,作為全團側翼警戒和機動打擊力量!”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