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章 東線軍令下:炮兵旅劍指長津湖,催更符加更一章

字數:3647   加入書籤

A+A-


    電文的最後部分,清晰地傳遞出北平的決心: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貪汙、反浪費、反腐敗”運動,以及“鎮反”運動,已在後方如燎原之火般迅猛展開!
    其核心目標,就是要堅決、徹底、幹淨地肅清隱藏在各個角落,特別是後勤、經濟領域內的階級敵人和蛀蟲!
    要用無產階級專政的鐵拳,砸爛這張由內外敵人編織的罪惡之網,挖出所有侵蝕共和國健康肌體的毒瘤,築牢支援前線的鋼鐵後防!
    時間一晃而過,大榆洞誌司指揮部裏,隨著第一階段作戰的勝利,伴隨第九兵團陸續入朝,第二階段作戰部署正在此時展開。
    “命令!”司令員聲音響起,壓過了角落裏電台單調的滴答和參謀們壓低的討論,
    “我誌願軍第二次戰役,部署如下!”
    “西線作戰: 第十三兵團,包括五十軍,六十六軍!”
    司令員紅鉛筆向西淩厲一劃,“‘內線作戰,誘敵深入,各個擊破’!
    把美敵軍,引進清川江以北的口袋裏,紮緊!吃掉!西線,咱們有三十萬大軍,這開門紅,必須打得震天響!”
    筆鋒陡轉,猛地戳向東邊那片冰雪覆蓋的崇山峻嶺:“東線為蓋馬高原地區,原13兵團42軍調遣於西線作戰, 東線戰役由第九兵團部署。”
    司令員望向第九兵團參會代表,語氣下沉:“你們的骨頭,要在這冰天雪地裏淬一次火!
    把美第十軍的主力,尤其是那個鼻孔朝天的陸戰一師,還有第七師,給我誘到舊津裏、長津湖!
    依托地利,分割包圍,徹底砸爛!這是東線死命令!”
    參謀長緊接補充:“東線戰場,山比刀高,雪比鐵冷,補給線長得讓人心頭發顫。
    九兵團可攏共隻有十五萬戰士,麵對的卻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頭號王牌,天上飛機,地上鐵烏龜,火力能把山頭削平,這擔子,千斤重!”
    角落裏的陳朝陽,背脊挺得筆直,像一杆插進凍土的標槍。
    司令員的視線越過地圖,落在他身上。
    “陳朝陽!”
    “到!”陳朝陽聲音沉穩。
    “誌司決議,你旅劃歸東線作戰序列!”
    司令員的手指幾乎戳穿了地圖上長津湖的位置,“西線三十萬,東線十五萬!
    第九兵團手裏缺硬家夥!
    你這支炮兵旅,就是他砸碎陸戰一師、第七師龜殼的最硬拳頭,給老子把美國鬼子的王牌,碾碎在長津湖的冰窟窿裏!”
    “是!保證完成任務!”陳朝陽的回答沒有半分猶豫,隻有鋼鐵碰撞般的回響。
    東線——這兩個字像冰錐刺進腦海。
    零下四十度的酷寒統治著蓋馬高原,嗬氣成冰的空氣中,槍栓凍結的“哢嗒”聲比炮火更令人絕望。
    這裏是與西線平原截然不同的殺戮場——兩千米海拔的狼林山脈脊骨聳峙,
    60度冰坡吞噬著攀爬者的體溫,長津湖的冰麵下暗流湧動,斷崖峽穀將補給線絞成細絲。
    在這片連朝鮮獵戶都蜷縮冬眠的絕地,誌願軍第九兵團的戰士們,將以血肉之軀迎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陸戰一師。
    這支在太平洋戰場煉獄中淬火的精銳,裝備著最新式“巴祖卡”火箭筒與潘興坦克,其火力、機動性與戰場韌性,遠非西線潰敗的美24師可比。
    陳朝陽握緊誌司調令,心中凝重。
    他本以為自己將穿行西線前指,此刻卻被一紙軍令劃入東線序列——十五萬對十萬,兵力劣勢尚可彌補;
    但蓋馬高原的“世紀寒潮”與美軍千架戰機的遮天鐵翼,才是真正的絞索。
    曆史如冰棱般刺眼:第九兵團入朝十日,凍傷已逾萬人,炒麵袋凍成鐵塊,
    迫擊炮座鈑冷縮變形,戰士們匍匐雪地隱蔽,起身時冰甲附身,稍一屈膝便皮開肉綻。
    更致命的是,美軍憑借絕對製空權,將白晝化為死神盛宴。
    F84“雷電”貼著峽穀尖嘯俯衝,凝固汽油彈將藏兵洞燒成熔爐;
    P51“野馬”甚至肆無忌憚地掠地掃射,機翼掀起的狂風卷走戰士的棉帽。
    麵對如此絕境,自己部隊的存在已成破局關鍵。
    陳朝陽深知,東線之役絕非西線平原的炮火對轟——這裏沒有鋪展炮陣的曠野,唯有在鷹隼注視下於冰隙間騰挪的“炮火遊擊術”。
    他望向地圖上犬牙交錯的山脊線,決心將論文中的理論碾入凍土:
    “防空禁飛區”必須以血鑄盾:37毫米高炮需化身“冰原刺蝟”,在隘口要道織成交叉火網。
    盡管射程與射速遠遜美軍戰機,但集中部署於敵機必經的俯衝航路,以“拚刺刀”式近戰搏殺,或可撕開一線生天。
    重炮高於射程,76毫米野炮必須掙脫陣地枷鎖。
    依托“鐵牛”拖拉機底盤,晝伏夜行於山脊背陰麵,以“公路無陣地炮擊”突襲敵補給車隊,再借複雜地貌瞬息轉移——炮管結霜可拭,機動性喪失即是死亡。
    夜戰是唯一的公平戰場:月色與風雪將成最佳掩護。
    所有穿插、補給、炮擊必須在黑夜完成。
    然最剜心之痛,莫過於“萬門重炮困守國門”的悖論。
    遼沈戰役繳獲的美製105榴彈炮,淮海戰場橫掃千軍的日式野炮集群……
    這些曾碾碎敵蔣防線的鋼鐵洪流,此刻因美軍對運輸線的“絞殺戰”而寸步難行。
    ………
    命令下達,陳朝陽星夜返回靠近東線的前指駐地,整編的旋風驟然刮起。
    臨時營地設在江界一片背風的山坳裏,狂風卷著雪沫子,抽打在樹上劈啪作響。
    原“昌平”剩下的兩千多骨幹,是這支部隊堅硬的脊梁。
    他們沉默地擦拭著熟悉的76毫米炮管,給“鐵牛”拖拉機底盤擰緊最後一顆防滑螺栓,動作沉穩有力,眼神裏是經曆過龍山洞炮火淬煉的沉靜。
    自然新血也在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