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0章 趙鵬阻攔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李健思路清晰開口:“對外, 統一口徑:演出期間發生槍支走火意外,警衛班長王鋼同誌為保護戰友英勇負傷。
正在進行全軍安全紀律大整頓。
嚴禁任何人傳播‘刺殺’、‘特務’等謠言,違令者嚴肅處理!
以此穩定絕大多數官兵的情緒。”
“對內,由我保衛部牽頭,抽調絕對可靠的偵察兵和警衛骨幹,組成秘密調查組。
範圍嚴格控製在師內部,尤其聚焦於最近一批補充兵員,特別是那些有技術背景、入伍經曆稍有模糊、或者與原蔣匪部隊有淵源的人員。”
陳朝陽點頭同意,但仍然補充道:“關於審訊要講策略,重證據,避免刑訊逼供,但要快、要準!
既要挖出可能存在的同夥,又不能搞‘人人過關’,破壞部隊內部的信任基礎。”
劉海偉也補充:“我同意李部長的方案!
同時,各營連主官要立刻下去,掌握部隊思想動態,把戰士們的怒火引導到訓練和備戰上去!
告訴他們,最好的複仇就是在戰場上狠狠打擊敵人!”
王承柱附和:“對,就說王鋼同誌是英雄,我們不能讓英雄的血白流,要化悲痛為力量!”
陳朝陽聽完,目光再次掃過眾人,最終定格:“好,就按這個思路辦,李健同誌,秘密調查由你全權負責,直接向我匯報!
記住原則:精準、快速、保密!
趙鵬,對外統一口徑和思想穩定工作,你來抓總。
海偉同誌,承柱同誌,二牛同誌,部隊開拔準備和戰前動員不能停,還要加強!
要把這件事轉化為凝聚力和戰鬥力!”
他最後強調:“從現在起,我就是一顆釘子,釘在這支部隊裏,哪裏也不去!
明天,裝甲一師必須準時、全員、鬥誌昂揚地開赴前線!
我們要讓敵人看看,他們的卑劣行徑,隻會讓我們的拳頭握得更緊,刀磨得更快!”
“是!!” 眾人齊聲領命,雖然擔憂並未完全消除,但陳朝陽的決心和清晰的部署給了他們方向和主心骨。
指揮所內的氣氛依舊凝重,卻多了幾分同仇敵愾的決絕和高效運轉的緊迫感。
一場內部的風暴在絕對的控製下悄然展開,而對外,這支部隊依然展現出鋼鐵般的意誌和不可阻擋的前進勢頭。
短暫的師部緊急會議結束,做出了內部處理、嚴格保密、按時開拔的決定。
陳朝陽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領,就要再次向台前走去。
盡管他一聲未吭,但指揮部內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間聚焦在他身上。
長期的並肩作戰形成的默契,讓趙鵬、劉海偉、王承柱、陳二牛等人立刻洞察了他的意圖。
“首長,您不能去!” 最先反應過來的果然是趙鵬。
他從昌平軍工時代就是陳朝陽的貼身警衛和機要秘書,一路跟到朝鮮,太了解自己這位首長了,越是情況危急、氣氛緊張,首長表麵反而會顯得越冷靜,
而內心那份不顧個人安危、一定要親臨一線穩住局麵的勁頭就越是執拗。
他一個箭步搶上前,幾乎是用身體擋住了陳朝陽的去路,語氣因急切而帶著一絲沙啞:
“敵人的目標明確得很,就是衝著您來的!
現在台下黑壓壓上萬人,剛亂過一陣,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裏麵就幹淨了!
暗處是不是還藏著冷槍,誰也說不準!
您這個時候再站上去,就是…就是把自己當靶子啊,太危險了,絕對不行!” 他的聲音裏不僅僅是下屬的勸阻,更摻雜著近乎親人般的焦灼。
劉海偉也立刻附和:“趙鵬同誌說得對,首長,您的安全現在是第一位的,台下上萬雙眼睛,暗處可能就有槍口指著這裏,絕不能冒險!”
陳朝陽腳步停下,目光掃過兩位焦急的部下,又看向遠方台下那片因不安而躁動、因憤怒而壓抑的戰士海洋。
他搖了搖頭,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正因為在現在這個時候,我才必須上去。”
他指著遠處:“戰士們心裏現在堵著什麽?
是驚嚇,是憤怒,還有猜疑!
他們需要看到主心骨,需要聽到聲音,需要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如果我這個師長,因為怕死就躲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失敗,才會真的讓敵人得意,讓我們的人心散掉!”
“那…那讓我去!” 參謀長王承柱挺身上前,他本就是炮兵出身性格更火爆直接,“我去跟同誌們說,我也是師領導,我來安撫大家,保證把士氣鼓起來,您就在後麵指揮!”
裝甲兵第一師的倉促裏,陳朝陽作為最高指揮官,身兼師長與政委二職,
師部的其他關鍵崗位,由於部隊新創,大多由原獨立炮兵師的骨幹代理。
王承柱,依舊是師代理參謀長,這個位置使他成為了師指揮部的實際運轉核心,和軍事主官陳朝陽的首要助手。
如此,在眾人眼中,王承柱是僅次於陳朝陽的二號人物,能代替他的似乎也隻有他……
陳朝陽看著王承柱,眼中閃過一絲暖意,但依舊堅定地搖頭:“承柱同誌,你的心意我明白。
但不一樣,同誌們需要看到的是我,是這個剛剛經曆了刺殺、卻依然敢站在他們麵前的師長。
這不是誰替代誰的問題,這個時候,我站在那裏的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回答。”
他看著幾位還想勸阻的部下,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相信我的同誌們,戰友們,絕大多數戰士都是好樣的,是值得我們托付後背的。
幾隻見不得光的老鼠,擋不住太陽,正義和信念,不是幾顆肮髒的子彈就能打倒的。”
這番話讓趙鵬、劉海偉、王承柱等人一時語塞,他們能從陳朝陽的眼神中看到無比的決心和一種近乎坦蕩的勇氣。
“可是…” 趙鵬還想做最後的努力,“首長,至少…至少讓我們幾個陪您一起上台!如果…如果真有萬一,我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