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叮囑
字數:3638 加入書籤
如果今天我覺得情有可原瞞下了,明天別的師長團長也覺得自己理由充分瞞報別的事,上級還怎麽掌握真實情況?
還怎麽做出正確決策?這個處分,我接受,也必須接受!”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逐一掃過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開始細致地交代,仿佛要將所有放心不下的東西都掏出來:
他再次看向王承柱:“承柱,誌司命令由你暫代師長指揮權。
你的優點是穩重、踏實,部隊交給你,我相對放心。
但你要記住,遇事切忌獨斷,多和海偉同誌、趙鵬同誌他們商量,尤其要重視參謀部的意見。
南下路上,敵機活動肯定頻繁,防空是第一要務!
休息地點的選擇,疏散隱蔽的紀律,必須嚴格執行,不能有絲毫馬虎!
到了前線,和新來的首長交接,要實事求是匯報部隊情況,優點缺點都要講清楚,不要誇大,也不要隱瞞。”
接著他看向劉海偉:“海偉同誌,你的擔子最重。部隊剛經曆大整編,又突然換帥,思想波動是必然的。
你要立刻著手穩定軍心,告訴同誌們,我陳朝陽是服從組織安排去新的崗位工作,不是被撤職查辦!
要鼓勵大家支持日後新任首長的工作。
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一刻也不能放鬆, 特別是現在!
還有,‘一幫一’活動和軍郵通道,必須堅持下去, 這是凝聚人心的法寶!”
然後他目光轉向趙鵬:“小趙,你年輕,腦子活,但有時容易冒進。
以後給承柱同誌做方案,要更周全,多考慮幾種可能,多預留預備隊。
電台通訊紀律要狠抓,防止被敵人竊聽或幹擾。
還有,我們繳獲的那些美式裝備,備件消耗很大,技術保障和維修力量一定要跟上,這事你親自盯,多依靠修理連的骨幹多和同新同誌多溝通,不明白的多問。”
他甚至沒忘記看向一旁眼巴巴望著、性格粗獷但勇猛無比的陳二牛:
“二牛同誌,你打仗是把好手,但當了團長,不能隻想著帶頭衝鋒!
要學會動腦子,愛惜戰士的生命,步坦協同要練得更精,不能光讓你的鐵疙瘩猛衝,要把步兵弟兄們帶好保護好!聽見沒有!”
他事無巨細地囑咐著,從戰術到後勤,從思想到技術,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說到最後,他自己都愣了一下,隨即露出一絲略帶苦澀的自嘲:“嗬嗬,我是不是有點婆婆媽媽了……”
這一句自嘲,像一根針,輕輕刺破了王承柱、劉海偉等人努力維持的鎮定。
他們明白,這不是囉嗦,這是千鈞重擔卸下前的再三叮嚀,是放不下心的沉甸甸責任,是血火中淬煉出的戰友情……
王承柱猛地別過頭去,下頜線緊繃,喉結劇烈地滾動了幾下,要將翻湧上來的酸澀硬生生咽回去。
他不能哭,尤其是在戰士們麵前。
但他發紅的眼眶和微微顫抖的嘴角,泄露了內心的驚濤駭浪。
他飛快地抬起粗糙的手掌,借著抹去臉上並不存在的灰塵的動作,狠狠地揩了一下眼角。
旁邊的劉海偉則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像是要借此壓下胸腔裏的堵悶。
他低下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鏡片後的眼睛緊緊閉了一下,再睜開時,努力想恢複平日的沉穩,但那眼底的水光和無法聚焦的視線,卻顯露出他內心的波瀾。
他知道,戰場無情,炮彈不長眼,這一別之後,天南地北,烽火連天,是否還能再見這位亦師亦友的老首長,誰又能說得準?
就連陳二牛,也死死咬住了自己的嘴唇,把頭埋得很低,拳頭攥得咯咯作響,肩膀微微聳動,硬是沒讓一絲哽咽溢出喉嚨。
趙鵬則悄悄轉過身,背對著眾人,假裝調整電台天線,肩膀卻不易察覺地抽動了兩下。
沒有哭聲,隻有壓抑的呼吸聲和偶爾抑製不住的吸鼻子的聲音。
但這種無聲、克製的悲痛,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能體現軍人之間那種深沉、不輕易表露卻堅如磐石的情感。
他們都清楚,陳朝陽這一走,這支剛剛凝聚起魂魄的“鐵牛師”,就真的失去了它最核心的靈魂。
未來的路,讓他們此刻陷入一陣迷茫……
陳朝陽的目光越過幾位幹部,望向公路上那些正在短暫休息、不時好奇望過來的年輕戰士們。
他們中的許多人,臉上還帶著稚氣,軍裝穿在身上甚至顯得有些寬大。
他的語氣變得更加深沉,充滿了長輩般的關切:“還有幾句話,你們一定要記住,替我,也替你們自己,照顧好咱們的兵。”
“看看他們,”他指著那些年輕的戰士,“好多娃娃,才十七八歲,十八九歲,跟我當年剛參加革命時差不多大。
離鄉背井,跑到這冰天雪地的異國他鄉來打仗,不容易。”
他轉向主管後勤的幹部許繼偉同誌,特別叮囑道:
“繼偉同誌生活上,吃的方麵,繳獲的罐頭、營養品,不要光囤著,要定時定量發下去,許多年輕戰士還在長身體,特別是身體弱的、受傷初愈的,要額外關照。
炊事班要想法子把夥食弄熱乎點,哪怕是一口熱湯,也能暖身子更暖心。
不能讓戰士們總是啃凍得硬邦邦的土豆!”
“穿的用的,防寒檢查要天天做!
手套、襪子、棉鞋濕了破了,要督促及時更換,繳獲的美軍睡袋、大衣,要合理分配使用,別讓戰士晚上凍著。
凍傷了的,要第一時間處理,決不能拖!”
“各連指導員、排長要心裏有本賬,哪個戰士病了,哪個情緒不高了,要多問問,多看看。
這些小同誌,有時候想家了,或者害怕了,不會說出來,就得靠咱們幹部眼睛亮一點,心細一點,多去聊聊,多關心關心。”
他此刻的聲音隻有真摯的情感:“我也是從這個年紀過來的,知道他們需要什麽。
嚴格的訓練、鐵的紀律不能丟,但該有的關懷,一點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