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基本同意(求五星,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4106   加入書籤

A+A-


    北平,某會議室
    氣氛比山河省的會議室更加凝重,巨大的地圖懸掛在牆上,漢東省、山河省、彭城的區域被紅藍鉛筆清晰地勾勒出來。
    案頭擺放著的,正是陳朝陽那建議大膽的密電,以及南下調查組發回的初步情況簡報。
    一位身材高大、麵容堅毅的領導率先打破沉默,他拿起電文,聲音如雷滾過會議室:
    “無法無天!”他幾乎是一字一頓,
    “我們的工人同誌,在解放前給反動派當牛做馬,解放了,居然還在我們自己的煤礦裏受這等罪!”
    他目光掃過與會眾人,語氣沉痛但銳利:“這不僅僅是幾個蛀蟲貪腐的問題………
    這個‘兩省共管’,管出了個獨立王國,朝陽同誌,我看是真正抓住了牛鼻子,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另一位氣質儒雅深沉的主要領導接過話頭,他走到地圖前,用鉛筆輕輕點著彭城的位置,語氣沉穩而充滿遠見:
    “不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彭城,古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資源富集區。
    大興煤礦的問題,深刻反映了當前行政區劃與管理體製在資源配置上的弊端。”
    他轉過身,目光深邃:“將大興煤礦,乃至整個彭城地委,從現行的跨省共管模式中剝離出來,劃歸漢東省統一領導,
    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資源的統籌規劃,有利於工業體係的合理布局,更有利於消除管理上的‘灰色地帶’,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我原則上讚同這個方向。”
    這時,一位負責經濟計劃工作的領導提出了更具體的考量,他說話條理清晰,注重實際:
    “我同意從戰略層麵的分析。
    不過,行政區劃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慎重研究,分步實施。
    是否可以考慮,首先,明確將大興煤礦及其直接相關的生產、生活區域,作為一個‘特區’,先行劃歸漢東省直轄,由陳朝陽同誌在軍管基礎上,著手組建新的管理機構,徹底改組。
    這樣既能迅速解決當前的管理真空和混亂問題,也為後續更大範圍的調整積累經驗。”
    另一位資深領導以穩健著稱,沉吟著補充,體現了高度的政治智慧:
    “同誌的考慮很周全。
    一步到位變動地委一級行政區劃,影響麵廣,需要做大量的協調和準備工作。
    我讚成先行重點解決煤礦問題。
    同時,建議由北平成立一個專門的調研小組,赴彭城地區進行深入考察,全麵評估將其劃歸漢東省管理的可行性、
    必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對山河省相關地區的影響,要拿出一個穩妥、分步驟的方案來。
    既要解決問題,也要保持穩定。”
    首位者聽完幾位同誌的發言,大手一揮,做出了決斷:
    “好,我看就這麽定了…
    第一, 案子要徹查到底,不管涉及到哪一級幹部,哪個省的關係,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這是原則問題,沒有價錢可講!
    第二,朝陽同誌的建議很有價值,同意先行將大興煤礦及核心區域劃歸漢東直轄管理,由陳朝陽負責組建新的班子,徹底整頓。
    第三,由政務部門牽頭,成立一個工作小組,立即對彭城地委行政區劃調整問題進行可行性研究,要快,要穩妥!”
    “就這樣給華東局和朝陽同誌回電吧,給他們吃顆定心丸,也劃出杠杠。”
    次位頷首,總結道:“綜合大家意見,回電內容明確以下幾點:
    北平肯定陳朝陽同誌的判斷與建議;
    授權其全權處理大興煤礦整頓事宜;
    支持其對不合理幹預予以駁回;
    同時告知,關於彭城地委的區劃問題,北平已啟動調研程序。
    要讓他知道,北平是他的堅強後盾,也要求他必須穩妥、周密地處理好礦區當前的穩定和民生問題。”
    很快,一道凝聚著高層共識、既展現堅定決心又體現審慎策略的指令,從北平發出,飛向華東局,飛向大興煤礦,飛向等待決斷的陳朝陽手中。
    得到尚方寶劍的陳朝陽,心中更有底氣。
    他拿起筆,在山河省那份措辭委婉的函件上,隻批了寥寥數字:
    “案情重大,奉上級指示,需集中統一偵查。貴省好意心領,待案件查明後,再行通報協作。”
    禮貌,卻堅決地,將對方試圖伸進來的手,擋了回去。
    大興煤礦的軍管與整頓逐步步入正軌,清查賬目、審訊嫌疑人、安置解救出來的“礦奴”等具體工作,自有按部就班地進行。
    關於山河省一切追查,也不用他操心,一切事務都將由原本於漢東巡查的北平檢查組全然接手…
    陳朝陽得以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稍作抽身,將主要精力重新投注到對漢東省整體工業布局的宏觀思考上。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來自漢東省城乃至更高層麵的政治餘波,終於清晰地傳導到了他這裏。
    關於宋亞文,漢東省委第二書記被紀委專案組正式帶走審查的消息,也正式傳達至他這個級別的幹部。
    看著通報上那簡潔卻分量極重的措辭,陳朝陽放下文件,走到窗邊,望著礦區依舊忙碌但已然秩序井然的景象,心中並無太多波瀾。
    詫異,卻不吃驚。
    時值社會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然而舊的沉渣也伺機泛起。
    自解放後不過不到兩年光景,一種享樂之風已在部分幹部隊伍中悄然滋生。
    尤其是在京州這類原本工商業基礎較好、較為富庶的城市,那些未被完全改造的舊式商人、私營廠主,深諳“錢能通神”。
    “糖衣炮彈”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從西洋金筆、稀罕的進口手表,到看似不經意遞上的“車馬費”、“辛苦費”;
    從裝潢雅致、僅供“內部招待”的小食堂宴席,到安排幹部家屬進入待遇優厚的“合營”企業掛名領薪……
    這些險惡腐蝕,已經開始無孔不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的運動,才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展開。
    運動的矛頭直指那些被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擊中的人,以及滋長貪腐、脫離群眾的官僚作風。
    而在大興煤礦的馬蜂窩,恰恰成為這場風暴在漢東省的一個劇烈引爆點。
    宋亞文與大興煤礦乃至更廣泛的利益網絡有所牽連,在他深入調查馬保華等人時,便已察覺到了一些若隱若現的線索指向省裏某個龐然大物。
    然而,隨後而來的另一份關於漢東省委班子調整的處理通報,卻真正讓他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