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0章 相輔相成

字數:3813   加入書籤

A+A-


    “第二個循環,是‘以農業養活工業’:
    農業效率提高了,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糧,我們的工人同誌們和城市人口才能吃飽飯,安心搞建設。
    能提供更多的棉花、油料、蠶絲等工業原料,我們的輕工業才能開工生產。
    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有了購買力,我們工廠生產的農具、自行車、棉布、暖水壺才有廣闊的市場……
    同時,農業釋放出的富餘勞動力,正是我們工業擴張所需要的新生力量。”
    他用力將兩個圓圈之間的箭頭加粗,強調道:“這兩個循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漢東省經濟體係的任督二脈。”
    它超越了簡單的部門利益和行業界限,展現了一種極其罕見、係統性的戰略統籌能力。
    許多幹部,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業和地區工作的同誌,眼神都亮了起來,新社會成立了,都在談現代化,可現在他們才從中看到了什麽是農業現代化,也看到了自身工作在全省大盤子中的重要地位。
    那種對陳朝陽思路的認同感,明顯又加深了一層。
    這位第四書記的形象,在眾人心中,不僅是一位鐵腕的整頓者,更是一位有著深遠曆史思考和清晰理論構建能力的戰略家。
    他這番將曆史經驗與當前實際緊密結合、深入淺出的闡述,讓許多原本疑惑的幹部茅塞頓開,紛紛點頭。
    他的《初步構想》,也因此被賦予了更深厚、更完整的戰略內涵。
    漢東省的未來發展路徑,在他清晰的勾勒下,已然呈現出工農並舉、軍民一體的清晰輪廓。
    這時,主管財政的孫省長忍不住再次開口,依舊強調資金,將大家從宏大的藍圖中拉回現實:
    “朝陽同誌,您描繪的循環非常好,道理我們也懂。
    但是,啟動這個循環需要巨大的初始投入!
    研發新農具、建新化工廠、提高農業商品率…哪一樣不需要錢?
    我們省裏的財政盤子就那麽大,各方麵都在伸手,‘勒緊褲腰帶’這話好說,具體從哪裏勒?
    壓縮哪些開支?
    教育、衛生、行政運轉,這些都能砍嗎?”
    孫省長的話像一盆冷水,點出了最現實的困境。
    會場的氣氛也稍微凝重了一些。
    陳朝陽對此早有預料,關於資金問題,陳朝陽的態度更加明確:“錢,確實緊張。
    但我們要會‘擠’,更要會‘爭’。
    孫省長的問題非常關鍵,我們必須麵對。
    關於內部挖掘,我建議由省計委和財政廳牽頭,立即對全省預算進行一次徹底的審計評估。
    原則就一條:保生產、保重點、壓一般、停無效。
    凡是與《構想》中確定的重點工業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無關的非緊急、非必要開支,特別是樓堂館所建設、過於鋪張的會議接待,必須堅決砍掉!
    這件事,需要省委下決心,也需要我們在座各位同誌帶頭做出表率!”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落在孫省長身上,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至於向上爭取,”他繼續道,
    “我們不能空手去。
    我們要拿著這份經過省委討論、係統性的《構想》,拿著我們清查大興煤礦、整頓工業秩序的決心和成績,去告訴上級,漢東已經做好了準備,有能力承擔更多國家任務!
    我們可以主動請纓,承接一部分技術要求明確、需求量穩定的軍需被裝、基礎藥品、特定零部件生產。
    這既是支援前線,也是為我們自己爭取發展機遇。
    這比我們自己去盲目上馬效益不明的項目,更容易獲得批準,也更有戰略意義!
    目前抗美援朝戰爭還在繼續,‘三反’運動也正在深入,北平更需要地方能夠拿出這樣切實可行、既能支援前線又能夯實自身基礎的方案!”
    他巧妙地將省內工業建設與支援前線、響應運動的國家大勢結合起來。
    最後,他將這一切升華到“軍民融合”的戰略高度:
    “當我們建立了這樣一套工農互促、良性循環的穩固經濟基礎時,‘軍民融合’才真正落到了實處!
    我們的工業,既能生產民品保障民生、反哺農業,也能在需要時,憑借紮實的根基和標準化的能力,迅速轉為軍品生產。
    我們的農業,既能養活一方鄉親,也能在關鍵時刻,為保衛國家的將士提供最堅實的後勤支撐。
    這,才是真正的‘軍民融合,協同發展’!
    這不僅僅是一條工業發展路徑,更是一條立足本土、夯實根基、平戰結合、富省強兵的係統性戰略!”
    陳朝陽這番將工業、農業、國防融為一體、循環促進的宏大論述,徹底震撼了會場。
    它超越了簡單的部門利益,展現了一種極其罕見的、係統性的戰略統籌能力和務實態度。
    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向華,緩緩開口,他更關心人的問題:
    “朝陽書記,你的構想很大,落實起來需要大量懂技術、懂管理、又可靠的幹部。
    我們現有的幹部隊伍,特別是熟悉現代工業管理的,非常短缺。
    這個問題怎麽解決?”
    陳朝陽點頭:“向華同誌提到了根本。
    幹部問題,我考慮分幾步走:第一,立即從全省選拔一批有文化基礎、有基層經驗、年輕肯幹的幹部,集中進行工業管理和技術知識的強化培訓。
    第二,請求北平支持,從海外歸來的專家中引進一部分專業幹部和技術骨幹。
    第三,長遠之計,就是我們自己加快培養,依托即將擴大的技術院校體係,設立幹部進修班。
    這件事,迫切需要組織部和工業廳、教育廳共同拿出具體方案。”
    軍區代表,省軍區王政委也洪亮地表態:“從軍隊角度,我們堅決支持朝陽同誌的構想!
    一個穩固的後方工業農業體係,對國防至關重要。
    如果需要軍區在人員培訓、技術標準借鑒甚至部分設施上提供支持,我們義不容辭!
    ‘軍民融合’不是空話,我們願意用實際行動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