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油脈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四月的漢東,春寒料峭中已透出些許暖意。省委大院裏的法國梧桐,抽出了嫩綠的新芽。
    陳朝陽的辦公室內,他站在一張巨大的漢東省地圖前,目光久久凝視著長江北岸、高郵湖附近的一片區域——江都。
    地圖上,那裏還是一片代表農業區域的淺綠色。
    但在他腦海中的另一幅“地圖”裏,這裏地下深處,卻奔湧著關係到國家工業化和國防安全的黑色血液——石油。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謂勇士。
    知其可為而謀定後動,方為智者。”
    他心中默念。
    直接點明江都有油,無異於天方夜譚。
    他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能讓這個“預見”合理化的切入點。
    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辦公室門被輕輕推開,他的秘書李赤水引著一位風塵仆仆、戴著眼鏡的中年幹部走了進來。
    “陳書記,地質部的王處長到了。”李赤水聲音不高,但清晰沉穩。
    陳朝陽轉過身,目光先是在李赤水身上短暫停留,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隨即熱情地迎向客人。
    “王處長,辛苦了,請坐。”
    選擇李赤水做秘書,是陳朝陽在工業廳親自辦的第一件“人事”。
    不久前,一批軍轉幹部安置名單送到各位書記案頭,按照慣例,這類重要人事變動,
    尤其是可能安排在領導身邊的崗位,必須先知會主持省委的第二書記周明光,再告知主管省政的第三書記(省長),最後才會流轉到他這位主管工業的第四書記這裏。
    名單上“李赤水”這個名字和履曆,讓他瞬間留了意:老部隊出來的團參謀,參加過多次硬仗,有文化底子,
    更難得的是,49後曾被選為留蘇預備生,在北平學習了近一年俄語,成績優異。
    隻因朝鮮戰爭爆發,留學計劃無限期推遲,才被分配回原籍漢東等待安置。
    一個既有實戰經驗,又係統接受過新式教育,還具備極高語言天賦的年輕幹部,放在哪裏都是值得培養的苗子。
    陳朝陽幾乎立刻意識到,這個人才能在未來與老毛子的技術交流、設備引進中發揮關鍵作用。
    他沒有猶豫,親自去省辦公廳和組織部門調閱了李赤水的全部檔案,並與周明光和省長做了溝通,
    以“工作需要一名懂軍事、有文化、政治可靠的秘書”為由,直接將人要了過來。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沒錯。
    李赤水辦事極有條理,沉默寡言卻心細如發,軍隊裏養成的保密習慣和參謀業務功底,讓他處理文件、安排日程井井有條。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沒有一些轉業幹部難免的懈怠或官僚氣,依然保持著軍人那股子銳氣和學習能力。
    “陳書記,您太客氣了。”王處長的話將陳朝陽的思緒拉回。
    這位北平地質部的副處長有些受寵若驚。
    這位年輕的漢東省委第四書記兼工業廳長,在部裏也是掛了號的能人、猛人。
    “王處長,我們漢東底子薄,發展工業,資源勘探是重中之重,不得不勞煩你啊。”
    陳朝陽示意李赤水給客人倒茶,李赤水動作麻利,悄無聲息地將茶杯放在王處長手邊,然後退到一旁,拿出筆記本準備記錄要點。
    王漢卿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方才回答:“朝陽書記,您之前通過華東局和部裏溝通,希望加強漢東,特別是蘇北地區的石油地質普查工作,部裏非常重視。
    隻是……目前人力物力主要集中在大西北和東北,對於蘇北這種傳統認為的貧油區,投入恐怕……”
    陳朝陽理解點頭,他拿出一份精心準備的報告。
    “漢卿同誌,我明白國家的困難。
    我們地方不能光伸手向上要,也要主動作為。
    這是我們整理的一些資料和分析。”
    他翻開報告,指著上麵的圖表和數據:“你看,這是我們對蘇北地區,特別是江都、高郵一帶地質構造的初步分析。
    我們參考了國內外一些油田的地質資料,發現蘇北盆地在地質曆史上,具備生油、儲油的條件。
    雖然希望渺茫,但萬一有所發現,對於緩解華東地區,乃至支援朝鮮前線的能源壓力,意義重大,總歸要碰碰運氣嘛。”
    他刻意強調“支援前線”,這是當前最能打動人的理由。
    李赤水在一旁快速記錄,偶爾抬起眼,目光掃過牆上地圖江都的位置,又落在陳朝陽自信而堅定的側臉上。
    他隱約感覺到,陳書記對那片區域的重視,絕非一般的“碰碰運氣”。
    王漢卿推了推眼鏡,身體微微前傾,仔細審閱著陳朝陽遞給他的那份《蘇北地區潛在油氣資源初步地質分析報告》。
    報告封麵上很新,像是剛印製不久。
    起初,他的表情充滿審慎,甚至帶有一絲出於專業知識的懷疑。
    畢竟,主流觀點認為我國東部貧油,富集區在西北。
    但隨著他一頁頁翻下去,眉頭逐漸舒展開,眼神裏透露出驚訝和深思。
    “陳書記,這份報告……”王漢卿抬起頭,語氣中帶著不可思議,
    “裏麵的數據和類比,非常……有啟發性。”
    陳朝陽知道火候已到,他走到地圖前,拿起一支紅藍鉛筆,開始他的“論證”。
    “漢卿同誌,請看。
    我們並非憑空臆測。
    這份報告的核心,在於大地構造的類比。”
    陳朝陽的筆尖先在地圖上虛畫了一個圈,將整個蘇北區域圈定,
    “你看蘇北盆地的整體構造格局,它是一個在中新生代發育起來的陸內裂陷盆地。
    關鍵是,這裏——”他的筆尖用力點了幾個點,示意那些推斷出的斷層線,
    “發育了一係列控製凹陷和隆起的同生斷層。
    這種構造樣式,與美著名的東德克薩斯油田,在早期勘探階段揭示的構造模式,有著驚人的相似!
    那裏同樣是斷層控製油氣聚集,最終形成了綿延百裏的巨型油田。”
    王漢卿的目光緊緊跟著陳朝陽的筆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地質專家,他立刻意識到了這種類比的分量。
    東德克薩斯油田是世界級的發現,其地質模式被無數專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