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一個核心兩個翅膀三步走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A+A-


    他詳細闡述:“材料方麵,我會立即著手研究球墨鑄鐵工藝和低合金高強度鋼的冶煉技術。
    前者能讓我們用更低的成本製造更堅固的發動機殼體,後者是未來裝甲和重型機械的骨骼。
    這是我可以立即著手,並有望在兩年內取得應用性突破的。”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卻更顯分量:
    “至於電子技術……我建議在規劃中模糊表述為‘新型通訊器材預研’,但內部,我們必須啟動小型化、高可靠性電子管和半導體鍺晶體提純的基礎研究。
    陳書記,我知道這聽起來很遙遠,但如果我們現在不播下這顆種子,五年、十年後,我們與世界的差距將會是代際的,無法用鋼鐵數量來彌補。”
    …………
    陳朝陽的目光在鄭春秋的“三個階段”和周慕白的“兩個方向”之間遊移,大腦飛速運轉,將他們的構想融入自己的宏觀藍圖。
    “好。二位的思想,讓這個五年規劃的骨架立起來了。”
    “那麽,我們這個《漢東省工業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19511955)綱要(草案)》,就可以圍繞一個核心、兩個翅膀、三步走來構建。”
    他用筆在紙上寫下核心綱領:
    “核心:堅定不移地走‘以軍帶民,以民促軍,軍民融合,協同發展’之路。”
    “兩個翅膀:一翼是鄭教授主導的,以‘標準化’為核心的現行工業體係改造與擴張;
    另一翼是慕白同誌主導,以‘新材料與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未來產業孵化與人才儲備。”
    “三步走:”
    “第一年(1951),試點突破,樹立標杆。
    金陵廠必須成功,步犁必須推開,‘漢標’必須成為權威。
    同時,慕白同誌的實驗室要掛牌運轉,拿出第一個課題計劃。”
    “第二至三年(19521953),體係成形,快速擴張。
    以金陵廠經驗,滾動改造三到五家大型骨幹企業,形成‘核心廠衛星廠’的初級協作網絡。
    我們的第一台小型拖拉機、第一套標準化齒輪箱要下線。
    慕白這邊,球墨鑄鐵要實現小批量穩定生產,為拖拉機提供合格的發動機缸體。
    半導體研究,至少要建立一支精幹、理解基本原理的青年團隊。”
    “第四至五年(19541955),良性循環,初見規模。
    目標是建成一個涵蓋機械製造、基礎化工、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並擁有初步技術研發能力的區域性工業體係。
    全省工業總產值,要在5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以上的增長!
    屆時,我們的產品不僅要供應軍隊和本省,還要有能力支援兄弟省份,甚至……考慮出口創匯的可能。”
    房間裏一片寂靜,隻有陳朝陽沉穩的聲音在回蕩。
    鄭春秋和周慕白都紛紛點頭,滿意這宏闊而具體的藍圖。
    這不僅僅是發展工業,這是在親手塑造一個省的未來經濟格局。
    “當然,”陳朝陽語氣一轉,“這份規劃要落地,離不開三樣東西:權、錢、人。”
    “權,我會在省委力爭,讓這份規劃成為全省的意誌。”
    “錢,除了向上爭取,我們更要自力更生。
    要成立‘漢東工業發展基金’,從整頓好的企業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滾動發展。”
    “人,是最關鍵的。
    要立刻籌備與京州工學院合辦分院,鄭教授,您要牽頭製定教學大綱;
    慕白同誌,你的實驗室就是最好的研究生院。
    我們要自己培養工程師和技術員,成千上萬地培養!”
    鄭春秋重重一拍大腿,臉上泛起紅光:“好,有這份藍圖,我這把老骨頭,就算埋在漢東也值了!”
    周慕白也深吸一口氣,推了推眼鏡,眼中閃爍著挑戰的興奮:
    “目標清晰,路徑明確。
    陳書記,我會盡快拿出實驗室的詳細建設方案和第一個五年研發規劃。”
    窗外的夜色更深了,但會議室內的三人,眼中卻亮如白晝。
    一場關於漢東工業化的偉大遠征,就在這個春夜裏,於煙霧、茶香和激蕩的思想碰撞中,確定了最初的行動路線圖。
    在確定了五年規劃藍圖後,陳朝陽順勢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任命文件,為這兩位核心幹將正式“授印拜將”,將他們的責任與漢東省的工業命運牢牢綁定。
    “鄭教授,慕白同誌。”陳朝陽的語氣變得鄭重而正式,
    “藍圖繪就,需要大將執旗。
    你們的才華與抱負,必須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平台,才能徹底釋放。”
    他將第一份文件雙手遞給鄭春秋。
    鄭春秋有些疑惑心中卻有猜測地接過,展開一看,文件標題赫然寫著:《漢東省人民政府任命書》:
    “任命鄭春秋同誌為漢東省工業廳副廳長,兼任漢東省工業第一總工程師,負責全省工業生產、技術標準製定與重大工程項目技術統籌。
    此令。
    漢東省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五一年四月十日”
    “陳書記,這……”鄭春秋拿著任命書,心潮澎湃。
    副廳長是實職,賦予他行政權力以推行政策;
    “工業第一總工程師”更是前所未有的頭銜,明確了他在全省工業技術領域的最高權威。
    這份信任,重如千鈞。
    “鄭教授,不要推辭。”陳朝陽語氣懇切,“標準化、工廠改造、產能提升,這些千頭萬緒的具體工作,非你莫屬。
    工業廳副廳長的位置,讓你名正言順地去協調資源、打破藩籬。
    總工程師的職責,是讓你成為漢東所有技術人員的標杆和主心骨。
    這副擔子,你必須挑起來!”
    鄭春秋深吸一口氣,將任命書小心翼翼折好,放入內衣口袋,挺直了本就堅實的脊梁,沉聲道:“請組織放心,鄭春秋,必竭盡所能,鞠躬盡瘁!”
    陳朝陽點點頭,拿起第二份文件,麵向周慕白。
    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種看待稀世珍寶般的欣賞與期待。
    “慕白,至於你……”陳朝陽將文件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