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職工大會(補催更符加更)
字數:4218 加入書籤
老工人愣了一下,沒有因為來了一群領導而緊張,接過煙,別在耳朵上,憨憨地笑了笑:
“領導,累了一天了,蹲著抽袋煙,扯扯閑篇,就是歇著了,活動?
那是文化人搞的玩意兒,咱不會。”
陳朝陽點頭,也沒再說什麽。
他走回鄭春秋身邊,望著這片暮氣沉沉的廠區和生活區,良久,才低沉地對鄭春秋說:
“鄭教授,你看啊,我們解放了,把資本家趕下台了,工人同誌們成了工廠的主人。
可如果主人的生活,隻是從給資本家幹活,變成在這破敗的廠房和宿舍之間麻木地循環,思想被禁錮,技能停滯不前,精神生活一片荒蕪……
這算哪門子的解放?”
他頓了頓,聲音沉重:
“機器壞了可以修,標準沒了可以立。
但人的心氣要是沒了,思想要是生鏽了,那可比機床生鏽要可怕得多。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出產合格零件,更需要培養出有尊嚴、有技能、有盼頭的新社會工人!”
鄭春秋歎氣,他被眼前具體的困頓和陳朝陽話語中深刻的憂患所震動。
他鄭重點頭:“我明白了,陳書記。
欲速則不達,但方向,必須明確,就從立規矩、樹人開始!”
陳朝陽的目光再次投向那高聳卻沉默的煙囪,
“解放,不僅僅是換個地方工作啊。”陳朝陽對身邊的鄭春秋低語,“思想不解放,人不能全麵發展,哪來的創造力和生產力?”
鄭春秋深以為然地點頭:“基礎太薄弱了,尤其是標準和秩序。
陳書記,欲速則不達,但方向必須明確。”
方向是什麽?陳朝陽早已想清楚。
如此規模的大廠,絕不能隻滿足於低水平的農具製造。
他的目標是 “軍民融合,協同發展” 。
現階段,公開、大規模的生產任務依然是農具,這是維持工廠運轉和支援農業的根本。
他要讓金陵機器廠在1955年前,憑借過硬的技術和效益,堂堂正正地升格為廳級大廠,成為京州乃至整個漢東的工業標杆。
突破口,就在“標準化”和“人的積極性”上。
兩天後,一場全廠職工大會在最大的空地上召開。
黑壓壓的人群,工人們帶著馬紮坐下,像是趕集一般。
好奇、疑惑、期待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臨時搭建的演講台和台上就坐的幾個人身上。
台下嗡嗡的議論聲不絕於耳。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張愛國副廠長和鄭春秋教授身上打轉。
他們都聽說了廠裏來了大領導,可真見到大領導的人,對於近四千人的大廠而言,依舊不多,都想看看這樣的大領導和他們這些普通人長的有什麽區別……
台上鄭春秋麵容沉穩,戴著眼鏡,自帶一股知識分子的威嚴。
“瞧見沒,肯定是那位,” 機修工小王偷偷朝鄭春秋努了努嘴,對身邊的工友低語,“一看就是大幹部,有派頭!肯定是省裏的大領導?”
“我看也像,張廠長在他旁邊都陪著小心呢。” 旁邊人附和道。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從座位裏站了起來,順手拿起桌上的線繩話筒,緩步走到了台前正中。
人群的議論聲稍微低了一些,大家都以為這是來調試設備或者維持秩序的辦事員。
這年輕人看著也就二十五六歲,身姿挺拔,穿著領導統一的中山裝,眉眼間帶著一股這個年紀的人少有的沉靜和銳利。
他站定,目光掃過全場,對著話筒開了口,聲音清晰沉穩:
“同誌們好,我是陳朝陽。”
“……”
台下出現了極其短暫的寂靜,似乎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被什麽東西吃掉了。
隨即,“轟”的一聲,比剛才劇烈十倍的聲浪猛地炸開!
“啥?!他就是大領導?”
“不能吧?這麽年輕?看著比我家小子大不了幾歲!”
“省裏的大官?開玩笑呢!這怕是秘書吧?”
驚愕、難以置信、竊竊私語……
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
大家都被這位主要領導的年齡深深震撼了。
在人群靠後的位置,幾個年輕女工紮堆的地方,氣氛更是微妙。
有人用胳膊肘輕輕撞了一下身邊一個模樣俊俏、梳著兩條粗辮子的姑娘,臉上帶著促狹的笑意,壓低聲音說:
“桂花,桂花!
快看,真是他。前天在車間跟你問話的那個!
哎呦,還真讓你給說著了,真是個大領導!”
叫桂花的姑娘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又羞又急,使勁掐了說話女工一把:“你個死妮子,胡唚啥,人家就是問問我咋不學機工……”
旁邊另一個女工也湊過來,聲音壓得更低,帶著戲謔:
“咋樣,桂花,跟大領導說過話,感覺啥樣?
我瞅著這陳書記眉清目秀的,精神!聽說還沒結親呢……你要不要……”
“你們……你們再亂說,我不理你們了!”王桂花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把頭埋得低低的,卻又忍不住抬起眼皮,飛快地朝台上那個身影瞥了一眼,心跳莫名快了幾分。
台上,陳朝陽將台下的騷動盡收眼底,他隻是平靜地等待著,臉上甚至帶著一絲理解的笑意。
過了十幾秒,他再次舉起喇叭,並沒有提高音量,但那沉穩的聲音仿佛有一種魔力,穿透了嘈雜:
“今天,我不是來給大家下命令的,” 他頓了頓,看著台下漸漸重新安靜下來的麵孔,
“是來跟大家商量三件事關咱們廠前途,也事關每位同誌們前途的大事!”
沒有官腔,開門見山,再加上他之前出人意料的年輕形象,反而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專注力。
所有人都閉上了嘴,想聽聽這個年輕的“大領導”,到底要和他們商量什麽。
“頭一件事,咱們得一起立一套咱們工人自己的‘手藝章程’!”
陳朝陽用了一個工人們都能心領神會的詞。
他隨即拿起一個剛從車間帶來的零件,高高舉起。
“同誌們,都遇到過這情況吧?
一車間做的螺絲,拿到二車間去,愣是擰不上!
三車間送來的齒輪,在四車間的機器上就是打滑!怎麽辦?”
他目光掃過全場,看著不少工人開始在底下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