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取名字

字數:3499   加入書籤

A+A-


    “看來,咱們的鄉親們,手裏頭還是有些舊日的銀元,一時半會兒換不成新錢,或者……覺得銀元更踏實?”
    現實擺在眼前,這點不由得不讓他多想幾分。
    廢除銀元,統一貨幣,是建立獨立自主國民經濟體係的關鍵一步,這點無須質疑,無論他的身份是什麽,都是絕對的擁護。
    一個國家必須有且隻能有一種信譽卓著的法定貨幣,這是現代經濟的基石,是利國利民的根本大計。
    聽到首長的詢問,徐老蔫立刻有些魂不附體,那句“覺得銀元更踏實”的溫和詢問,在他耳裏已經成了催命的符咒,像下一瞬就有警衛同誌把他這個“破壞金融”的老骨頭給抓走。
    李大有看到此處,心裏也跟著緊張,有些小心的解釋:“首長,是這樣的……咱們這地方偏,鄉上就沒設銀行。
    想換新錢,得跑到靠近縣城的那個大鄉去,來回四十多裏路,不容易。
    而且……而且銀行裏一塊大洋按官價隻給換三萬塊,但在咱這鄉下,有時候急用,一塊大洋私下裏能當五萬塊用……所以很多老鄉,就…就揣著大洋,也不願專門跑去換。”
    官價三萬,黑市五萬。
    巨大的差價和極不方便的兌換渠道,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陳朝陽點頭,這才了然,看著被嚇到的老漢,方才明白自己誤解了。
    他沒有去批評老漢,也沒有指責王老五可能存在的默許行為。
    他心裏明白,在金融體係還沒完全覆蓋到的偏遠農村,光靠行政命令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他從口袋裏掏出幾張一萬元鈔票,數出兩張遞給王老五:“老五同誌,給這位老叔稱一斤紅糖。”
    說著轉向徐老蔫,語氣平和:
    “老叔,剛才我們在這站著,讓你不方便了。
    這斤紅糖就當是給您家添丁的賀禮,這洋錢啊,這洋錢啊全當留個念想。”
    徐老蔫一時沒反應過來,待明白陳朝陽是要替他付錢,連忙擺手:“這不行不行,首長,哪能讓你破費……”
    就在這時,陳朝陽注意到了門外那幾個孩子。
    他們扒在門框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櫃台裏這幾塊色彩鮮亮的水果硬糖,那純粹的渴望幾乎要從眼睛裏溢出來。
    看著這些衣衫雖舊、眼神卻清澈的娃娃,再想到徐老蔫家新添的丁口,陳朝陽心裏那份因農村困境而產生的沉重,似被衝淡了一絲。
    這些孩子,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未來。
    他自然露出一個笑意,轉頭對王老五吩咐道:“老五同誌,再給這些娃娃們一人分兩塊糖,算在我賬上。
    今天老徐叔家添丁,是喜事,讓娃娃們都甜甜嘴,沾沾喜氣。”
    徐老蔫看著這情景,不好再推辭,隻好接過紅糖,黝黑的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連聲道謝。
    他用粗糙的手掌摩挲著紅糖包,卻並沒有立刻離開,反而臉上又浮現出那種欲言又止的猶豫神情。
    “老叔,還有什麽事?盡管說。”陳朝陽敏銳地注意到了,和顏悅色地詢問。
    徐老蔫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又帶著幾分期盼,小聲開口道:
    “首長……俺、俺還有個不情之請……俺家這大胖孫子,還沒取名兒……俺們家大老粗,都不識字,怕取不好。
    您……您是有大學問的大領導,能不能……能不能請您給娃賜個名?讓娃也沾沾您的福氣和才氣……”
    陳朝陽聞言,微微一愣,隨即欣然點頭:“這是喜事,也是緣分,好啊。”
    他深知這個時代鄉村對宗族排輩的看重,便認真問道:“老叔,家裏孩子是什麽字輩?”
    “是‘鎮’字輩,鎮定的鎮。”徐老蔫趕緊回答。
    “‘鎮’字輩……”陳朝陽略一沉吟,眼中閃過一絲光彩,那是對於未來篤定的希望與這個時代蓬勃朝氣交融的光芒。
    “老叔,你看叫‘振華’怎麽樣?振興的振,華夏的華。
    讀音和‘鎮’差不多,意思是希望他將來能為振興咱們國家出力,建設一個更強大的華夏。你看行嗎?”
    “振華……徐振華……”徐老蔫喃喃地念了兩遍,他雖然不識字,但“振興中華”這個宏大而美好的寓意他是懂的,臉上的皺紋頓時舒展開,像一朵綻放的秋菊,
    “好,好,這個名字好!響亮,有勁!謝謝首長!謝謝首長給娃取這麽好的名字!”
    老漢激動得又要作揖,被陳朝陽扶住了。他看著徐老蔫心滿意足、如獲至寶般離去的背影,心裏卻遠不如表麵那麽輕鬆。
    這個小小的代銷點,就像一扇窗口,讓他看到了農村真實的一麵——既有老鄉們過好日子的樸素願望,也有金融下鄉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而“徐振華”這個名字,更像一個沉甸甸的承諾,提醒著他,要讓這片土地上無數個“振華”們,真正擁有一個可以為之奮鬥、並親眼見證其崛起、強大而繁榮的祖國。
    然而,就在這看似皆大歡喜的場景背後,陳朝陽作為後世的思維,卻讓他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
    他再次環視這個小小的代銷點,眼神中是看到了一種自下而上、頑強生長的力量。
    這種最原始的市場經濟活力,正是他未來推行更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時可以依托和引導的土壤。
    如何保護並壯大這種萌芽,讓它從滿足基本需求,發展到能促進生產、改善生活,正是他需要思考的課題。
    同樣,關於小農經濟的活力被激發了,這是好事,是現階段恢複生產、活躍農村經濟所必需的。
    他在心中冷靜地分析,“但它的弊端也同樣明顯。
    這種建立在家庭個體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蘊含著分化的種子。
    他的目光掃過略顯殷實的王老五,又掃過外麵那些衣衫襤褸、顯然沒有進行太多交換的鄉親們。
    “能當上這個代銷點負責人,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文化和管理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