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紅箭八,也是在長安研發的!

字數:8228   加入書籤

A+A-


    長安,203所。
    東方逐漸露出了魚肚白,又是……奮鬥的一天!
    一名中年人抬起頭來,看了一眼窗外,然後又無奈地搖搖頭:“看來,這次實驗又失敗了,我們先回去,休息一天,等到明天,我們再想其他的辦法!”
    “王總,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啊,我們要不要……找兄弟單位幫忙?”工程師袁洪君開口。
    “是啊,王總,我看,咱們還是向西工大求助吧,不丟人!”工程師羅宇開口。
    總工程師王興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當然不丟人,西工大現在已經是科研的領頭羊了,很多廠所都在找他們合作,在導彈方麵,他們還有了自己的工廠,但是,他們承擔的任務也是很多的啊!”
    王興看向眾人:“各位,西工大是幹大事的,他們手頭的研發項目,多得忙不過來,而我們203所,就搞這一個小小的反坦克導彈,能去勞煩他們嗎?讓他們耽誤寶貴的研發時間,是我們的……恥辱啊!”
    西工大的項目太多了,尤其是最近,又承擔起來海軍的艦空導彈研發項目,那邊還忙不過來呢!人家搞的都是大工程!
    咱們呢?
    長度不到一米,直徑隻有120毫米,重量十幾公斤,這樣的小導彈,根本就拿不出手,用這種導彈去耽誤西工大的研發時間……王興覺得自己是沒這個臉皮。
    他走到了窗口,看向東方升起的朝陽,照耀在長安,這裏……研發單位太多了,203所,小到沒什麽存在感啊。
    等等,怎麽有輛車開進了大院?這是什麽人?
    王興俯瞰下去,看到幾個人走下車,其中一個,是203所的所長老李,跟在旁邊的,是兩個年輕人,一男一女,這男的是……秦亮?
    秦亮在長安,在國內的科研領域,絕對是大名鼎鼎,真沒想到,他居然來咱們203所了?
    此時,李所長正在熱情地給秦亮介紹著。
    “咱們203所成立於1956年,主要從事國防科技研究,對外咱們叫做陝西青華機電研究所,研發方向很多,有飛行器設計和控製,光電技術,飛空氣動力等等,咱們所有不少研究人員,還是西工大畢業的,這紅箭八導彈,也放在了咱們所研究,由老王負責……”
    “咱們長安,這研究所可真是不少啊!”秦亮也是感慨。
    雖然來這裏已經三年多了,但是,秦亮對長安的了解,依舊很片麵,他和航空部門接觸的比較多,知道有試飛院這些,兵器係統的還真不知道。
    203所,204所,206所,210所……都在這裏有總部或者是研發中心的!其他的還有不少,什麽212,504,706,算下來,怕是有二十幾個?
    最讓他驚訝的還是,紅箭八導彈的生產雖然在南方的工廠,但是這研發,就是兵器工業下屬的205研究所搞的!
    “現在紅箭八導彈研製的情況如何?”
    “這個……等老王給你匯報……咦,老王已經下來了!”
    噔噔噔的腳步聲中,李所長就看到了一大群人下來,老王走在最前麵,腳步飛快,雖然嘴上說著怕麻煩秦亮,但是秦亮來了,那必須得歡迎!
    “秦亮同誌,歡迎來到203所,你叫我老王就好了!”
    “嗯,隔壁老王,你好!”
    秦亮旁邊,楊朵兒笑意盈盈的,還打算亮子哥給自己介紹呢,沒想到,亮子哥說完這話,臉上就有些不對勁,然後……好像是忘記了自己一樣,寒暄完畢,就上了會議室。
    “當年我們拿到的隻有導彈,並沒有控製裝置,所以,紅外光學瞄準裝置、測角儀,還有控製係統等等,都需要我們自己研製。”王興說道:“從手動控製升級到半主動控製,需要一係列複雜的電路,我們實驗了數年,也沒有成功……”
    當年弄到的導彈,那是從戰場上撿來的,屬於沒有被引爆的啞彈,用它來仿製,的確可以獲得一些技術,但是,也有很多技術是注定拿不到的,比如說導彈控製係統。
    “其實,咱們反坦克導彈的控製係統很簡單,在發射裝置和目標之間連接一條直線,這導彈就是沿著這條直線運動,一旦偏離直線就糾正回來,以前是手動控製,現在是自動控製,我們設計了專門的積分電路……”
    “為什麽不用計算機控製?”
    這一句話,把眾人給問懵了,在場的工程師,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少數幾個年輕人,也不是西工大畢業的,對計算機這種高大上的東西……知之甚少啊!
    “這就讓我們西工大計算機係來幫忙吧,這麽簡單的控製係統,8086芯片就夠了,同時,這導線裏傳輸的數據,也要從模擬信號變成數字信號,這樣更不容易受到幹擾……”
    這個時代,大部分的工程師,隻會玩模擬電路,要實現什麽功能,用什麽晶體管之類的組成各種電路來實現,這需要巧妙的技術,其中一個電阻阻值出現誤差,都可能導致電路失效。
    而數字電路就簡單了,隻要完成數據采樣,剩下的交給計算機,覺得精度不夠高,那就改進程序,用軟件的方式就能升級,什麽攻頂之類的程序,都可以用軟件來實現。
    在曆史上,紅箭八導彈在誕生之後,就在不斷地改進,後期的E型,就換裝了數字電路,導彈指令也改成了數字傳輸,抗幹擾能力大大提升,性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現在,既然遇上了,那就交給西工大,也不用折騰什麽模擬電路了,直接上數字電路!
    “秦亮同誌,用計算機控製,會不會導致價格增加?”
    上級給的成本要求也很嚴格!
    “當然不會,控製係統都在用戶端,不是一次性的,導彈上的電路很少,和原本設計沒太大區別。”秦亮說道:“不過,這也隻是解決了有無問題,等以後,肯定是要研製更加先進的製導係統的,畢竟,未來戰場上,打的就是高科技。”
    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把這種導彈給搞成熟了,能夠適應各種平台,等這款型號研發成功,再研製更加先進的改款。
    “什麽先進的製導係統?”在場眾人都很興奮。
    西工大的技術,一直都是領先整個行業的,他們提出來的方案,先進性毋庸置疑。
    “這個嘛……有很多技術路線,看我們203所的同誌們怎麽選擇了。”秦亮說道:“有毫米波雷達製導、激光架束製導、激光半主動製導和紅外成像製導等等,各有優缺點。”
    當阿帕奇發展到AH64D型的時候,旋翼頂部增加了一個大南瓜,裏麵就是大名鼎鼎的AN/APG78“長弓”火控雷達,早期探測距離隻有八公裏,但是對直升機來說,已經足夠了,後期則增加到了十六公裏。
    毫米波雷達體積小,耗電量低,精度高,劣勢就是探測距離近,但是對直升機來說,本來就是打擊幾公裏之內目標使用的,這個劣勢無所謂,而毫米波雷達的使用,讓它在惡劣天氣中,也能發起攻擊,這是其他光學瞄準係統不能比的。
    掛載上使用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的海爾法導彈,這簡直就是絕配!
    不過,由於要在旋翼頂部安裝雷達,旋翼的構造會更複雜,己方的工程師能不能想出穿過旋翼槳箍的工程方案來還不知道。
    激光製導則分成兩種,激光駕束製導,是指載機發射一道激光束,導彈沿著激光束飛行,就像是騎在激光束上的一樣,這種技術路線,隻能載機自身來製導,A射B導就甭想了。
    另一種,激光半主動製導,就是和半主動雷達引導差不多,激光束打過去,反射回來,進入導彈的激光接收裝置內,調整自己的軌跡,準確地飛向目標,這個激光束,可以是其他飛機,也可以是地麵人員手持的激光照射裝置,同時,激光束需要編碼,因為在戰場上,肯定是大量的導彈一起發射的。
    至於紅外成像,這個簡單,目前空空導彈就在按照這個方式來改進,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顯:價格肯定是最貴的,都貴在那個導引頭上了!
    各種導彈的優缺點都有,就看怎麽選擇了。
    不過,相比現在的有線製導導彈,一個顯著的優點就是這幾種都不需要釋放線纜,那導彈的發動機就可以直接向後麵噴射火焰了!
    現在的導彈,隻能在側麵開孔,從側麵噴射燃氣,這樣才能避免燒毀尾部的線纜,這發動機的很多能量就被浪費掉了,同時,導彈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則放線裝置跟不上速度就會被扯斷。
    所以,線導的導彈,速度都在兩百多公裏每小時上,換成其他引導方式之後,速度就會大大提升,甚至會翻一倍。
    “這些技術路線……都很不錯!”王興感慨了一句:“這還真沒法選啊。”
    這意思很明顯了: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大家夥都想要!
    秦亮笑了笑:“我們還是先把現有的導彈研發成熟,至於其他引導方式,可以先預研,等以後再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
    “好。”
    好高騖遠沒有意義,還是先腳踏實地吧!
    直升機項目,就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研發,會有對應的團隊來負責,這一通折騰下來,秦亮也是很疲憊,但是……還有很多事在等著他!
    430廠,會議室。
    “航改機可不是那麽容易的。”施羅德坐在椅子上,看著在場的東方專家:“在大家夥的眼裏看來,好像就是在後麵增加個動力渦輪而已,實際上,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風扇部分要改動,自身的渦輪要改變,動力渦輪的設計也是一門學問,甚至因為轉速不一樣,軸承受力不一樣,都得改變,當然,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壽命。”
    對於航空發動機來說,幾百小時的壽命就合格了,但是,軍艦上的燃氣輪機,動輒就要在大海上航行幾個月的!壽命得幾萬個小時才有意義,否則出海一趟,回來就得切割艦尾鋼板,換發動機!
    “這麽複雜的技術,東方是沒有的,最好的辦法,還是從我們羅羅公司引進。”
    施羅德說得很是高傲,在場的眾人,也都犯難了。
    海軍下達了研發任務,在斯貝的基礎上,改進為現代化的燃氣輪機!工程師們很興奮,隨著斯貝艦改項目的啟動,斯貝這款發動機,在東方真正的開花結果了,未來也會很光明。
    但是,怎麽改?
    430廠的科研實力,畢竟還是最小的,當初斯貝項目能成功,還是得靠西工大,至於現在這個艦改項目……秦亮同誌沒在啊!
    他們隻能自己先搞,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把在工廠裏的英國顧問叫過來一起商量,應該是最好的辦法,萬一從對方嘴裏弄出一些有用的消息來呢?
    而現在,對方再次恢複了高高在上的態度,不行,得找英國購買技術專利!
    隻要有機會,羅羅公司還是想著繼續賺錢的!
    在場的一眾領導,都是臉色嚴肅,看來,從英國人嘴裏是得不到什麽有用信息了,而咱們,什麽技術儲備也沒有……
    主管技術的廠長李國富開口:“施羅德先生,這航空發動機改造為燃氣輪機,是上級交給我們430廠的任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相信,我們430廠都能克服掉,至於技術引進……現在我們的很多技術,都在出口給你們羅羅公司,我們不可能再和你們引進了。”
    施羅德笑了笑:“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各位,我代表羅羅公司,隨時歡迎你們來請求技術指導。”
    這家夥,是吃定了東方人!
    施羅德說完,站了起來,正打算出去的時候,門開了。
    “各位,我來了!”
    秦亮!
    看到秦亮進來,所有人都興奮起來了。
    “秦亮同誌,你可算是了!”
    “是啊,這斯貝艦改,就等著你了!”
    秦亮點頭:“嗯,忙完了其他事情,就趕緊過來了,各位,斯貝改裝成艦用燃氣輪機的技術不難……咦,我們的羅羅公司的朋友,也在啊!”
    施羅德笑了笑:“是的,我們也來參加,請放心,我們一定會給提供技術指導的。”
    施羅德不走了,他要留下來,看看這邊會怎麽說。
    “嗯,這改裝是分成幾部分的,我過來,就是分配一下任務。”秦亮看向眾人:“首先,前麵的風扇部分需要去掉,改成壓氣機,趁著這個機會,我們提升一下壓比,就算是提升不到25,也要增加到23.”
    渦扇發動機為了提供更大的推力,設計了內外兩個涵道,外涵道越大,推力也越大。
    但是,對於燃氣輪機來說,這個外涵道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成為一種阻力,畢竟,這風扇也會浪費動力,這風扇的動力更不會傳遞到動力渦輪上。
    斯貝前麵用了五級風扇,後麵則是12級高壓壓氣機,這麽多組合在一起,才有了區區20的壓比,現在要改進成燃氣輪機,風扇需要改變,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提升一下壓比。
    壓比越高,發動機的效率也就越高,三代機,比如說F100發動機,壓比就在25左右。
    己方提升到23,這個指標……不算大躍進的,畢竟斯貝的所有技術資料都有了,當初也改進過風扇和渦輪,現在怎麽改,咱們自己說了算!
    施羅德睜大了眼睛,23的壓比!這樣改進之後……斯貝的性能可以提升一大截的啊!
    改成艦用燃氣輪機,也會提升熱效率,這個數據,是非常重要的。
    “配套的低壓渦輪,也要改進,高壓壓氣機那一套,還保留原本的結構,我們用百億次計算機來進行模擬仿真,這樣研發的效率也會更高。”
    施羅德的眼睛睜得更大了。
    航空發動機這種有著複雜流體力學情況的產品,很多時候是沒法使用計算機模擬的,隻能實驗,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改進,但是,那也是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不夠。
    如果有一台百億次的計算機,那完全可以利用這計算機來進行計算,還真能算個八九不離十,上了試車台,稍稍修改就行。
    反正,燃氣輪機和戰鬥機發動機不一樣,不會經常改變油門,讓轉速突變,隻要高低壓能匹配,穩定運轉就可以!
    羅羅公司都沒有這種研究條件!自己……真想一起跟著湊熱鬧啊!
    “接著是燃氣發生器,按照軍艦上的特點,我認為,我們首先按照柴油來研究。”秦亮介紹起來。
    航空發動機隻能使用航空煤油,但是改進為燃氣輪機之後,使用的燃料就多種多樣了,可以說,任何能燃燒的燃料,都可以使用,甚至在早期,還有設計師給它燒重油,沒錯,就是那種最便宜的燃料,燒鍋爐常用的重油。
    雖然能燒,但是運行一段時間,渦輪上掛的雜質太多,最後就放棄了。
    很多軍艦是柴燃交替動力,低速下用柴油機,高速下使用燃氣輪機,所以,給燃氣輪機燒柴油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可以統一油料供應。
    PS:咱們的武直十九,也頂上了大南瓜,裏麵就是毫米波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