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出了岔子

字數:4487   加入書籤

A+A-


    按照合同規定的期限,智源冶金設計院在半個月內拿出了廠區建設的設計藍圖,項目建設資金卻出了岔子,原計劃由四通集團承擔永輝公司稀土新材料項目的全部投資,但集團公司談了兩年多的一樁刹車片企業收購業務,前段時間突然有了實質性進展,常務副總沈嵐下星期就要代表四通集團去簽署收購協議,因為要一次性支付五億元收購資金,四通集團本來寬鬆的資金狀況,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四通集團將要收購的那家刹車片廠,由當地一家地方國營企業改製而來,有二十餘年的建廠曆史,生產規模處於全國前十,產品質量穩定,關鍵是跟國內兩家大型汽車製造商有緊密合作關係,隻是因為曆史包袱太沉重,才陷入經營困境。正是看中了對方跟兩家大型汽車製造商的緊密合作關係,四通集團才對那家刹車片廠產生了興趣。
    經過初步接觸,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但價格一直沒談攏,幾天前,不知什麽原因,對方給沈嵐打電話,不再堅持原來的要價,希望盡快達成協議,雙方在電話裏就把那些懸而未決的細節談妥了,隻等正式簽約。
    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石雲峰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談了兩年多的收購願望,就要實現了,屆時四通集團的刹車片產能將躍居全國前五,憂的是集團公司資金狀況突然緊張了,不利於他推進永輝公司的稀土新材料項目建設。
    但是,畢竟有四通集團做後盾,石雲峰不會讓資金問題成為這兩件大事的障礙,他來到財務總監何樹青的辦公室,“何總,縣工行羅行長以前是不是跟你抱怨過,說四通集團在他們銀行業務量太少?”
    “這,”老何被這莫名其妙的問題弄得有點摸不著頭腦,“他是說過這句話,石總,你怎麽想起這個問題了?”
    “四通集團在他們那裏開戶走流水,至少有兩年了吧?這回就得麻煩羅行長了。光靠企業的自有資金,既要收購刹車片廠,又要同時推進永輝公司的稀土新材料項目,怕是有點力不從心。”
    作為財務總監,何樹青對四通集團的資金狀況了如指掌,企業的自有資金應付其中的一件事綽綽有餘,但兩件事趕到一起,要同時應對,必然捉襟見肘,“石總,你的意思,咱們向老羅他們銀行申請貸款融資?”
    石雲峰點了點頭,“當初,他竭盡全力把四通集團拉進盛發公司,才有了現在的永輝公司,說實話,那件事咱們給了他好大的麵子,要不是他的極力撮合,四通集團不可能參股盛發稀土公司。現在,兩件事趕到一起,四通集團遇到了暫時的資金問題,我也想請羅行長給咱們幫個忙。”
    四通集團是民營企業,以前主要跟農行和農村信用聯社打交道,無論存貸業務都主要發生在這兩家金融機構,石雲峰以前跟羅明隻是認識,並無深交,更不是朋友,何樹青成為四通集團財務總監後,石雲峰把跟金融機構的業務全權委托給老何,為了拓展融資渠道,何樹青開始跟縣工行的羅明行長接觸,兩人還成了私交不錯的好朋友。
    當老羅為他朋友魏盛發的公司尋找戰略投資者時,四通集團已經是聞名省內的大企業,通過綜合比較,他認為四通集團無論企業規模、財務狀況、管理水平還是高管素質,都是最好的合作夥伴。在撮合四通集團參股盛發公司過程中,老何當初就是羅明與石雲峰之間的聯絡人,石雲峰談到的情況,他一清二楚,“貸款融資沒問題,我認為老羅絕對會幫這個忙。石總,你覺得申請多大貸款額度合適呢?”
    石雲峰脫口而出,“五億。”
    何樹青有點猶豫,“第一次在工行融資,五個億的額度是不是有點大?我怕他們批不了這麽多。”
    “你先跟羅行長這麽說,看他什麽態度。說實話,你也清楚,四通集團不缺融資渠道,就這點資金,不找工行也可以解決,但人家羅行長都抱怨你不跟工行發生業務,如果四通集團再不給他麵子,你不怕羅行長多心呀?”石雲峰半真半假地說。
    過了兩天,當何樹青把貸款申請放在羅行長麵前,老羅一看申請額度,有點吃驚,“這麽多呀?什麽用途?”
    盡管貸款申請把用途說得很清楚,何樹青還是做了口頭解釋,“近期,四通集團既要斥資收購一家刹車片廠,又要為永輝公司的稀土新材料項目提供建設資金,兩件事情趕到一起,資金需求量較大,這才向工行提出融資申請。”
    羅明疑惑地看著老何,“就算兩件事情湊到一起,那麽大的四通集團,肯定還有一部分自有資金吧?不能全靠貸款融資呀!”
    “羅行長,你是不知道,收購刹車片廠和建設稀土新材料項目,需要的資金數量龐大,兩件事情同時進行,隻是我們的幾億自有資金應付不過來,而不是沒有自有資金。”
    老羅點了點頭,“原來是這麽回事。不過四通集團第一次跟工行發生業務,就提出五個億的貸款申請,額度有些大呀!我怕市行審批有困難。”
    “那就請羅行長盡力而為吧,我們不會讓你為難,如果羅行長能盡快往上報批就最好了,因為這兩件事需要資金都比較急。”
    當初,四通集團在羅明的極力撮合下,成了盛發公司的戰略投資者,不僅使魏盛發的企業得以延續,而且避免了經羅行長之手貸給盛發稀土公司的四五億貸款成為呆壞賬,表麵上拯救了魏盛發的企業,實際上相當於把羅行長從懸崖邊緣拉回到安全地帶,這一點羅明比誰都清楚。
    四通集團申請的這筆貸款,即使何樹青不再第二次催問,羅明也要竭盡全力幫忙,否則,他對不起石雲峰曾經對他的幫助,隻不過從專業角度分析,即使四通集團是聞名省內的大企業,第一次發生業務就申請五個億的額度,實在有點大,他怕市行不批,為了穩妥起見,羅行長將貸款額度降至三點五億,他又在私底下對管信貸的工作人員做了工作,這筆貸款不到十天就落實下來了。
    有了這筆資金,位於開發區的永輝公司稀土新材料項目,就可以正式開工了,極其簡單的開工儀式上,既沒有剪彩,也沒有領導講話,因為石雲峰不但沒有邀請縣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領導,甚至連開發區管委會的主任副主任也沒有邀請,當然也就沒有吸引媒體到現場報道。
    魏盛發也是過了兩三天,才聽他的朋友說起這件事,“魏總,你跟石雲峰的賭局,怕是贏不了,因為他的稀土新材料項目,已經在開發區開工建設了。”
    其實,從前幾天接到縣土地局的土地劃轉通知那一刻,魏盛發就感到情況不妙,幾個智囊朋友給他建議,讓他背著石雲峰和稀土督察大隊,私自啟動稀土加工生產線。
    魏盛發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麵他要盡一切可能阻止或延緩石雲峰推進稀土新材料項目,另外,他聽從智囊團的建議,準備重啟稀土生產線。魏盛發本想再觀察幾天才動手,聽到稀土新材料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的消息後,他決定馬上啟動生產線。
    恰在此時,石雲峰回到永輝公司,他向負責職工文化培訓的黃驍勇交代,盡快組織一次文化課考試,從高分到低分,選拔一百五十名職工,參加下一步的專業培訓,這些人就是永輝公司稀土新材料生產線的第一批操作工。
    消息傳到魏盛發耳朵裏,他先是嚇了一跳,幸好還沒啟動稀土加工生產線,這樣倒好,等選拔考試結束後再啟動生產線,那些選上的職工去參加專業培訓,必然離開原來的單位,沒有他們參與稀土加工生產,更有利於對外封鎖消息。
    選拔考試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所有選上的一百五十名職工,全都是永輝公司成立後,從社會招聘的新員工,原盛發稀土公司的員工,沒有一名被選上。這一結果其實非常符合實際情況,永輝公司成立後入廠的員工,都經過招聘考試,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原盛發公司那些員工,大部分從事稀土礦開采,幾乎沒有初中畢業的。
    魏盛發對這一結果不但沒有感到絲毫的尷尬,反而從內心高興,因為被選拔抽走這些人,不是他在原公司帶來的,跟他不可能一條心,如果這些人秘密參與稀土加工,說不定他們很快就會把消息走漏出去,現在把他們調走了,倒讓魏盛發覺得更放心。
    根據魏盛發的指示,生產主管老錢帶領幾個維修人員,對稀土加工設備進行了必要的檢修,又找了十來個心腹,騎著摩托車,不僅專門盯梢稀土督察大隊的行蹤,而且在生產區外兩千多米的必經路口放哨。
    實際上,因為石雲峰的稀土新材料項目搞得轟轟烈烈,公司又組織全體職工參加文化培訓,這兩項舉措深得稀土督察大隊的讚賞,甚至將其樹為本地區同行學習的榜樣,他們覺得永輝公司已經完全放棄了稀土開采加工業務,早在一年前就不再把永輝公司當著需要監管的對象。
    準備就緒後,永輝公司的稀土加工生產線秘密啟動,下午參加文化培訓的職工,上午到車間上班,上午參加文化培訓的職工,下午到車間工作。不得不說,這套安排非常周密。
    職工們在文化培訓期間原本是半天上課半天休息,本該在家休息的半天,現在卻要上車間工作,無論魏盛發或老錢,都能想到職工們一定會有意見,他們決定在經濟上給予補償,除了原有工資,包括參與車間生產和跟蹤放哨的職工,每人多發半個月工資。
    “還有這種好事?”職工們紛紛響應,沒有人再發牢騷,隻要多給錢,違不違規是魏盛發的事,他們才懶得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