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不能占女兒便宜
字數:3797 加入書籤
趙鬆全:“妹夫的為人爹還不知道?家裏的事隻要玉珍點了頭,他從來不說半個不字,自然沒有反對的意思。”
趙成忠擰眉沉思。
如今他們這些娘家人條件是不如女兒女婿一家,但也不能相差太大,不然將來有點啥事,他們這些娘家人想幫忙都幫不上忙。
既然女兒女婿有意將這樁買賣交給他們來做,那不如把握住機會,看看兒孫們能不能爭點氣,將生意做起來。
“主意是不錯,不過親兄弟明算賬,咱也不能白得他們的東西。”他看向幾個兒子,“既然要將他們這門手藝學來做買賣,外頭學藝是什麽行情,咱也按行情走,你們覺得如何?”
三個兒子一致點頭。
“我們沒意見。”
趙鬆全和趙鬆祥是覺得,他們作為妹妹的娘家人,不能貪圖妹妹的便宜,雖然妹夫這人好,但他們不能貪得無厭,畢竟妹妹妹夫這兩年對自家已經夠好了。
趙鬆武從去年開始,一直幫著姐姐姐夫一家看著豆腐攤,自然也是知道豆腐生意如何的。
這門手藝學到手不虧。
見幾個兒子沒意見,趙成忠又往幾個兒媳婦看去。
“你們呢?”
老二媳婦李氏和老三媳婦邱氏忙說,“爹,我們也沒意見。”
倒是之前跟趙玉珍因為趙小蘭和五福定親一事生了些嫌隙的許氏有些不情願。
“爹,玉珍都沒提錢的事,咱們提錢,會不會不太好?”
趙成忠搖頭,“珍兒沒提是她重情義,咱們要是也不聲不響的,未免太過心安理得了些。”
聽見這話,許氏也隻能不情不願的說了句。
“那就按爹說的來吧。”
誰都不會介意家裏多份收益。
既然妹妹妹夫一家都能將這個買賣做好,他們肯定也行。
“既然都沒意見……”趙成忠看向趙鬆全和趙鬆祥,“老大老二明日去杏花村,跟玉珍說一說,她如果同意,咱們就開始置辦碾子和豆腐挑子。”
“如果不同意呢?”趙鬆祥問。
趙成忠緊接著道,“不同意咱就不做,總不能叫外人說咱們扒在女兒女婿身上吸血。”
……
杏花村。
從林家老宅買了糧食的人家,當晚吃過之後,跟老丈人和外祖家住的近的,連夜將糧食的消息送了過去。
大家手頭都不富裕,有些家境不好的,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眼下有便宜糧食,還是新糧,甚至比他們之前用新米換的陳糧還要便宜,為了家裏人都能多吃一口,說不定將家裏陳糧也賣掉一些,還能多吃兩口飽飯呢。
這樣一來,不用知夏特意去宣傳,第二天一早就陸續有人來家裏買糧了。
趙鬆全和趙鬆祥第二天來家裏幹活之前,先找到了趙玉珍說昨天全家人在一起商量之後做的決定。
“妹妹,爹說你要是按他說的來,我們就試試做這樁買賣,要是不按他的來,我們就不做了。”
趙玉珍有些無奈。
“爹咋這麽固執?”
趙鬆全解釋道,“妹妹畢竟出嫁了,雖說你是為我們好,可我們若心安理得的受了,難免讓人說閑話,說你有一個扒在身上吸血的娘家,爹說我們家雖沒啥本事,至少不能拖你的後腿。”
趙玉珍想了想。
“那就這樣吧,學藝的錢我就不單獨收了,等原兒開始賣豆腐,第一個月賺的錢我們兩家人平分,之後你們賺多少都是你們的。”
似是擔心趙鬆全會繼續推辭,她又繼續補充。
“大哥可別再跟我說你們占了我的便宜,哪怕一天隻能賺二三百文,一個月到手也是有八九兩的,更何況還不一定隻能賣到兩三百文呢,我們鎮上豆腐攤啥行情你也是知道的。”轉而又開玩笑似的說,“到時候大哥二哥可別舍不得給我分賬啊。”
既然要開始做這個生意,前期投入是少不了的。
娘家那邊條件現如今比不得自家,外頭教手藝少說也得十兩左右,如果還沒開始就收了娘家人的銀子,家裏倆老人恐怕會焦慮的睡不著覺。
趙鬆全和趙鬆祥聽得妹妹這話,也就沒再堅持了。
“行,等回去了,我會將妹妹的話轉告給爹,他老人家要是點了頭,明日我就讓原兒去將碾子和豆腐挑子定了。”
這邊的事情一說定,兄弟倆就去後山幹活了。
……
趙鬆全和趙鬆祥晚上回家跟家裏一商量,打算就按趙玉珍說的法子來,第二天就開始定製工具,為了不讓妹妹吃虧,他們打算等工具齊全之後,前期盡量多賣一些。
有了村裏的媳婦婆子們發力,幾天下來,林家這邊的糧食也賣了幾千斤出去,雖然比不得鎮上的生意,對於這個成果,知夏還是很滿意的。
原本之前就已經賣了兩萬多斤出去,這幾天一賣,隻餘下五萬斤糧了,至少是將堆在後山院子屋簷下的糧食給清空了。
可附近村子的莊戶數量畢竟有限,發力那幾天確實賣的不錯,幾天之後,生意也逐漸平緩下來。
反正家裏有娘和梁大娘盯著,餘下的糧食可以慢慢賣,知夏倒是不心急。
她盤算了一下。
碼頭那邊的攤位,現在一天得消耗八九十斤麵,一個月就是兩千四五百斤,要是將來人再多一些,消耗也會更多,至少得預留三萬斤糧供應碼頭的饅頭攤。
也就是現在能讓他們賣的糧食,隻有兩萬餘斤了。
……
入冬之後,天亮的越來越遲,黑的越來越早,全家人都套上了襖子,去年入冬醃製的腐乳為家裏賺了一筆銀子,趙玉珍今年也沒閑著,想著有梁氏幫忙,又有牛可以拉磨,她置辦的壇子比去年更多了些。
就是可惜家裏能堆東西的地方都堆上了糧食,醃製好的攤子,隻能哪裏能堆就往哪裏擺了,堂屋、正屋,以及幾兄妹的屋子裏,全是封罐醃製的陶壇。
知夏天天在家裏活動,小心翼翼的像在走鋼絲,生怕將這些壇子給碰到摔到了。
五福和四海同樣如此。
也就是平安還小。
但凡有個一兩歲能自己到處跑了,趙玉珍都不敢這麽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