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活該他們倒黴

字數:4139   加入書籤

A+A-


    孫景和將手中的杯碗砸了出去,“一群廢物!這麽點事都辦不好,本公子留你們何用?”
    原本還以為今日一來,便能看到林家吃癟。
    沒想到他們卻如期將貨送上了去往京城的大船。
    ……
    知夏見腐乳和藕粉被盡數搬上了船,她將早已準備好的包袱塞給了負責接貨的人,正是去年跟在金大人身邊的貴喜。
    “貴喜大哥,這個包袱裏的東西,是我孝敬金大人的,勞煩大哥幫我帶給他,還有這個……”
    她說著,往身後的張小四、李天亮以及趙家禮望了眼。
    三人心領神會,將兩個食盒以及幾大壇果酒搬上了船。
    “從溪口鎮到京城路途遙遠,我們這兒窮鄉僻壤的,也拿不出啥好東西來,便將鋪子裏的特色菜品準備了一些,供貴喜大哥和諸位大哥路上消遣,預祝貴喜大哥此行能順順利利。”
    貴喜常年混跡在京城,各色女子見過不少,因為他人微言輕,無一人拿他當人看過。
    在外辦事,大家夥也都是看在師父的麵子上,給他點好臉色。
    是真心還是假意,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從未有一人,如林知夏這般,給予他真心實意的祝福。
    待回去之後,定要多在師父麵前多說說林姑娘的好話。
    “林姑娘這些禮,我就收下了,告辭。”
    知夏朝他擺擺手。
    “貴喜大哥慢走。”
    ……
    送走去往京城的大船後,知夏回到了鋪子,早晨幫著送貨的人這會全都坐在鋪子裏歇趟了,來去跑兩趟,路上一刻不停,也確實累夠嗆,還有些歇息好了自發去後院幫著趙玉珍一起挑揀腐乳的。
    上邊的碎片和腐乳被清理出來之後,底下倒是還有七八十壇沒有被損壞的罐子,隻是罐子外邊一片髒汙。
    趙玉珍拿盆打了熱水,用抹布一個一個擦拭幹淨。
    待幫忙的村民們準備回家,她叫張小四從廚房裏拿出來一摞碗,指著挑揀出來的幹淨腐乳。
    “這些腐乳都是幹淨的,堆在中間沒有沾染陶片和灰土,大家要是不嫌棄,一人挑一碗去,回頭將碗騰出來,送到老宅就成了。”
    男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上前。
    “幹淨的,你們不賣了嗎?”
    趙玉珍笑望著大家夥。
    “賣相不好,賺不了多少錢,正好大家今日都在,挑一碗回去嚐嚐吧。”
    聽她這麽說,有人上前拿了個碗。
    “寄明媳婦這麽說,那我們就不客氣了,我們挑賣相不好的,賣相好的留著你們自個兒賣。”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且挑的都是已經壓碎了的腐乳,一人一小碗,挑出來便各自帶回家去了。
    庫房全部收拾出來,已經是下午。
    忙活了一整天,趙玉珍累的腰都有點直不起來了。
    好不容易歇下來,她看向知夏。
    “你今兒塞到包袱裏的紙條寫的啥?我看你神神秘秘的。”
    知夏也沒瞞她,她壓低聲音。
    “是腐乳方子,還有一封信。”
    “腐乳方子?”趙玉珍側目望著她,“你不是答應了那個姓孫的,腐乳方子隻賣他一家?”
    知夏點頭,“我沒賣啊,送出去也有問題嗎?再說了,我還在信中跟金大人說了,讓他不要對外說我給他送了腐乳方子,最好先按兵不動,明年秋天過後再開始製作。”
    趙玉珍有些不能理解。
    “為什麽要秋天之後?”
    知夏一臉自信的揚起下巴。
    “孫景和不仁,我自然也不能吃了啞巴虧,孫家家大業大,卻極少沾染京城的買賣,腐乳方子剛到他的手,依著他高傲自大的性子,明年定會一邊抓京城的關係,一邊大刀闊斧去生產,等他製作出了大批腐乳,發現京城那邊明年根本不需要貨,你猜猜他會是什麽心情?”
    趙玉珍望著她。
    “你就這麽自信,那個金大人會配合你?”
    知夏挽著她的胳膊,“娘,你女兒不笨,除了腐乳方子,我還跟金大人說了咱們成衣鋪子今年的盈利如何,並許諾再開一家分鋪的話,讓他占據一成分紅,效益好,一年能到手上千兩呢,孫家不過是省城富商,論家世,比他們家家大業大的大有人在,孫景和能有這麽大手筆?”
    趙玉珍嘖嘖兩聲。
    “你倒是舍得。”
    不得不說,做買賣,還得年輕人來,有頭腦有闖勁,做事也大氣,換做她,永遠都隻會抱著小富即安的心態。
    知夏湊到她耳邊。
    “金大人從京中來,如果沒有猜錯,興許還跟皇宮有關,和他打好關係,對咱們隻有好處,興許明年還能多跟我定些藕粉呢,再說往後要真培育出了果樹,不也得通過他才能快速讓京城那邊的人知曉?”
    趙玉珍有些詫異。
    “孫家惹到你,活該他們倒黴。”
    知夏一笑,“就是可惜了,這個法子最多也隻能將孫家撕開一條小口子,根本打不倒他們。”
    趙玉珍卻覺得,女兒能做到這樣,已經很厲害了。
    “你也說了,孫家家大業大,沒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隻要咱們力往一處使,往後肯定會越來越好,孫家未必能一直將咱們踩在腳底下。”
    這話知夏愛聽,她忙點頭。
    “我覺得娘說的很有道理。”
    ……
    很快,書院放了年假。
    四海一放假,不是念書,便是幫著趙玉珍帶平安。
    自從經曆了孫家的事情,知夏一直想找陳不凡了解孫家的情況,去了他之前住的院子兩回,不僅沒見到陳不凡,之前住在那兒的孫婆婆也沒再見過。
    打聽之下才知道,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本就不好,幾個月前在家摔了一跤,因為聾啞發不出聲音,沒法呼救,就這麽去了,還是鄰居聞到氣味才發現的。
    找不到人,她便也隻能等,等陳不凡什麽時候心血來潮找到她。
    這段時間,新屋因為多了個愛哭的孩子,不僅程氏被吵的病了一場,連隔壁幾戶鄰居都頗有怨言。
    林光宗一放年假,便去方府找了林喜鳳。
    方子陵得知林喜鳳那個在璞玉書院念書的弟弟找她有事,也沒攔著,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如今林光宗連童生都還不是,沒資格讓他特意去見上一麵。
    若他真能在十一歲的年紀考上童生,倒還值得重視一二,說不定將來真能搏出一個前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