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遷戶
字數:4046 加入書籤
金寶聽見主人的責備,哼唧唧叫了兩聲,委屈的退到了一旁,將路給陳不凡讓出來。
陳不凡往知夏和趙玉珍的方向望了眼,心虛的摸了摸鼻頭,大步走向豬圈的方向。
知夏望著他的背影,啞著聲音哈哈一笑,隨即一臉莫名的望著懷中的小包袱,展開一看,竟是三四個話本子?
臉上笑容逐漸放大。
剛才還尋思病了躺床上太過無聊呢,陳不凡這幾個話本子送的可真及時。
她看向堂屋,“娘,我就不來堂屋烤火了,免得將病氣過給平安,我先回屋去了。”
趙玉珍點頭,“梁姐,給知夏在她屋裏燃一個炭盆,記得將窗子敞開點。”
梁氏應了聲,往廚房走去。
知夏笑望著她的背影。
“勞煩大娘再給我煮一小碗甜酒衝蛋來,我在屋裏看看書。”轉而又說,“順便給大家都煮上一碗驅驅寒吧。”
見食欲不振的知夏突然想要吃東西,梁氏笑著應下。
“哎,奴婢這就去做。”
沈甫安從四海屋裏望著剛才院子裏發生的一幕,心底情緒有些複雜。
隻是他向來將自己的情緒掩藏的好,就好像什麽都沒發生一般,低頭繼續檢查四海的功課。
……
陳不凡在後院待了大概半個時辰才離開,離開前,還透過窗戶的縫隙往知夏屋裏瞅了眼。
見她正趴在床上看話本子,走的時候,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
趙玉珍昨天跟何臘梅提了讓何家姐弟遷到杏花村的建議之後,何臘梅回家跟陳大牛和公婆商量了一番,幾人一致覺得,現如今家裏也不差建屋子那點錢,為將來著想,確實可以跟何秀梅和何豐年商量商量。
跟婆家這邊溝通好之後,何臘梅就讓陳大牛往秋水村去了一趟。
何秀梅跟何豐年第二天一上午就來了,姐弟兩還將昨日五福送去秋水村的二十斤肉一並提了過來。
這會人不在家,家裏根本放不得這些東西,村裏人鼻子比狗還靈。
一旦嗅到腥氣,再回去肉指定沒了。
何臘梅望著弟弟妹妹。
“這肉不是昨日五福給你們送去的嗎?怎麽又拿回來了?”
豐年臉色不大好,“姐姐,昨天村裏人來杏花村鬧了之後,回去指著咱們家院子罵了好多難聽的話,還嚷嚷著要我們滾出秋水村。”
聽到弟弟這樣講,何臘梅有些心疼。
“姐姐今天找你們來,就是為了解決此事,昨天趙嬸跟我提建議,說讓我找你們商量一下,看是否遷到杏花村來安家,咱們姐弟三人在一起能有個照應,也不必時時提防何家的人,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遷到杏花村?”
姐弟倆對視一眼,顯然動了心思。
何秀梅想的是,能避免跟何家那邊衝突,安心做自己的分內之事。
何豐年想的是,反正爹娘沒了,秋水村那邊沒什麽值得他留念的,兩個姐姐現如今是他最親的人,又都嫁在杏花村,如果能在這邊安家,姐弟三人近,方便相互照應。
何秀梅望著姐姐弟弟問,“那咱們秋水村的老宅怎麽辦?才翻新住了不到一年,就扔那兒了?”
何豐年心有不甘,老宅翻修有多不容易,他是知道的。
他和姐夫兩個人花費了不小的力氣,老宅牆上的每一塊泥磚,都有他們的拇指印。
“要是有人願意買就好了,哪怕便宜點賣掉都行。”
何臘梅也點頭。
“賣老宅這個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得看緣分,如果賣的話,到時候將那邊田地也一並賣了吧,都不在那邊住了,田地也就沒必要留著了,實在要種,到時候在杏花村這邊重新置辦。”
何豐年望著兩個姐姐。
“現在的問題是,遷過來麻煩嗎?我們需要做些什麽?”
何臘梅搖頭,“具體需要做些什麽我也不知道,想著先跟你們商量之後再去找村裏的裏正呢。”
何秀梅向來是雷厲風行的性子。
“那還等什麽?咱們現在就問問去。”
姐弟三人帶了三斤肉,一壺酒來到沈紀之家,找他問詢了一番。
不用跨縣,甚至不用跨鎮,遷徙手續相對簡單。
需先向秋水村裏正提交申請,注明遷徙理由、目的地、家中成員信息,並附上至少三戶鄰裏的聯保書,以及杏花村裏正的準入文書。
經由縣丞核驗,出具“準遷”文書。
成功遷出後一月內,需再次去官府登記新戶籍,逾期未登記者,罰戍邊一年。
若是跨縣遷徙,遷入時,不僅要遷入地縣廷的戶曹掾(yUàn)使核對田契和賦稅記錄,還得通過三老和鄉紳評議,費時費力。
沈紀之不僅將遷戶的相關條件跟姐弟幾人講了一遍,還將申請遷戶具體要準備的材料也給姐弟準備了一個範本。
他這邊的“準入”已經簽好了字,其餘的拿到秋水村那邊,對應的地方簽字畫押之後,就可以拿到縣衙申請文書了,速度相對較快。
回到家,何臘梅又讓陳大牛將何秀梅姐弟倆帶來的肉分了幾塊一斤和一塊三斤的,並囑咐他們。
“這三塊一斤重的肉,你們拿去給幾戶好說話一點的鄰居,讓他們幫忙在聯保書上畫個押,另外這塊三斤的是給秋水村裏正的,求人辦事不能空手去,帶點東西會更順利。”
何秀梅和何豐年連連點頭。
“餘下的肉留這裏吧,也不多了,就當我們送姐姐的年禮。”
何臘梅搖頭,執意讓陳大牛將餘下那塊肉一分為二,“年禮也要不了這麽多,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總不能讓你們過年連一份肉菜都沒有。”
她說著,將其中一塊肉用草繩穿起來遞給了何豐年,並去後院抓了隻雞,同樣用草繩綁了翅膀和腳,遞給了何秀梅,還數了二十個雞蛋,一條年前曬到半幹陰在屋簷下的魚。
“托知夏的福,咱們今年都能過個肥年,這些你們都拿回去吧,遷戶也不是一日兩日能弄好,放在家裏慢慢吃。”
何秀梅姐弟拗不過姐姐,便隻能帶著她準備的東西回秋水村去了。
……
養了兩日後,知夏的風寒好了大半,喉嚨已經能發出點聲兒了,整個人狀態也好了不少。
剛吃完年夜飯放下碗筷,院外響起了敲門聲。
是沈甫安和陳不凡。
沈甫安舉了舉手中拿著的東西,笑容溫和,“知夏,四海,要去放孔明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