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把握機會
字數:4184 加入書籤
方德海語氣有些冷。
“你當考院是什麽地方?考卷批閱多級審核,十八名閱卷官分房批閱,豈是那麽容易被收買的?也就你說的輕巧!”
林喜鳳忙說,“老爺,林四海是我堂弟,我大伯家在鎮上做買賣,這些年也攢了些家財,他們向來跟我們二房不對付,隻要他們想,收買幾個考官想來不是難事。”
好不容易有機會被扶為姨娘,她一定不能浪費這個機會。
方德海聽罷,瞥向她。
“倒是沒想到,他竟是你大伯家的孩子。”
林喜鳳點頭。
“沒錯,他是我大伯家的次子,林知夏是他親姐姐,她向來狡猾,指不定會通過什麽不光彩的手段買通考官替換兩人的考卷,還請老爺為我們姐弟做主。”
她說完,朝著方德海磕了個頭。
方德海再次往她的方向瞥了眼。
“此事,本員外倒是可以幫你去問問官場中人,至於替換考卷之事是否為真,此事還不能過早下定論。”
林喜鳳心裏一喜。
“多謝老爺!”
方德海懶懶的嗯了一聲,眼底閃過精明。
“原本我想著,你弟弟中了童生,就讓子陵將你扶為妾室,在府裏當個主子,眼下他雖未上榜,你若幫我辦成一件事,本員外同樣會叫子陵將你收入院中。”
林喜鳳趕忙抓住機會。
“還請老爺示下,喜鳳定當盡心辦好。”
方德海揪著嘴邊的胡須,“本員外一直想要你大伯家的後山,之前出到三百多兩的高價他都不願賣,你可有什麽辦法?”
他好歹是個員外郎,跟莊戶搶山頭傳出去好說不好聽,也會影響自家口碑,最終讓自家鋪子裏的買賣跟著受牽連。
但林喜鳳不一樣,她是林家大房的親侄女,現如今還未被兒子正式收入房中,由她出麵,這件事就變成了林家的家事。
事後若能成,他自然會遵守承諾讓兒子納了她。
若不能成,將她撇幹淨就好。
林喜鳳不能理解。
“咱們溪口鎮附近到處是山,老爺怎的單單看上了我大伯家的那座?”
“本員外找陰陽先生看過,這座山風水極好,若能為我方家所有,將來衍嗣延綿,福澤不斷。”方德海看向她,“你大伯家能在短短幾年打拚下如此家業,說不定就與這座山有關係。”
林喜鳳心底一驚。
她沒想到一座山還能有這樣的講究。
方家是大戶人家,他們請的陰陽先生,肯定也是能人異士。
仔細想想,大伯家確實是先住進老宅,後買下這座山慢慢發家的。
既如此,她定要為方府將這座山給搶過來,否則依著大房現如今發家的速度,將來遲早要超過他們。
“還請老爺準喜鳳回一趟娘家,好讓喜鳳跟家中長輩商議此事,正好趁著大伯最近不在家,咱們盡快將這件事情落實了。”
方德海笑了起來。
“本員外就喜歡你這樣行事利落的姑娘。”他緊接著吩咐方德海,“安排兩名丫鬟,再從府裏派上一輛馬車,送林姑娘回杏花村一趟。”
馮寶山抱拳。
“是。”
林喜鳳從地上站起身,神情中難掩喜悅和得意。
她沒想到,不過是回一趟娘家,方德海竟會給她這樣的體麵,她很享受這種被人重視的感覺。
所以,無論如何,大房的後山,她都要拿到手!
……
知夏和四海在縣城待了半日,坐船回到溪口鎮的時候,已經過了午時。
姐弟兩人年紀都不大,精力本就旺盛,尤其四海考上了童生,在沒有將消息帶回家裏之前,那是半點不帶累的。
他下了船,一改往日裝小大人的模樣,撒丫子便往食鋪的方向跑。
“娘,我們回來了。”
趙玉珍抬起頭,笑望著往自己這邊跑來的四海,見他神情中難掩喜悅,心裏頓時有了猜測。
“這是上榜了?”
“嗯嗯嗯嗯!”
四海跟個小啞巴似的,抿著上揚的唇角,一個勁點頭,臉上的得意勁兒,看的趙玉珍直樂嗬。
“可惜你爹最近不在家,他要是知道咱們家考出了個童生,還不知道多高興呢。”
鋪子裏的食客聽見母子倆的對話,紛紛抱著拳恭喜。
“沒想到老板娘不僅買賣做的好,兒子還這麽有出息,恭喜恭喜啊。”
“恭喜老板娘。”
“恭喜。”
趙玉珍笑望著鋪子裏幾桌客人。
“多謝諸位!”她從櫃子裏拿出五壺酒,往五桌食客桌上各放了一壺,“今兒鋪子裏有喜事,這酒,是我請諸位大哥喝的。”
食客們忙拍馬屁。
“老板娘大氣。”
“老板娘這樣會做人,鋪子裏生意想不好都難啊。”
“哈哈哈哈……”
一時間,鋪子裏其樂融融。
知夏進了食鋪,感受著鋪子裏的氣氛,就知道老娘肯定已經知道四海上榜的事情了。
她望了眼一邊裝著深沉,一邊享受著大家奉承話的四海,笑著走向趙玉珍。
“娘,你是不知道,往日我讓這小子幹啥他就幹啥,絕不多說半個字,今兒領著他在縣城教表兄表嫂做買賣,一刻鍾問一次什麽時候回家,原本還想多在縣城待一陣呢,實在被他鬧的煩不勝煩,隻能先領著他回來了。”
趙玉珍也笑了。
“他好歹還能耐著性子陪你在縣城待上半日,換作是你,早就天下皆知了。”
知夏撇了撇嘴。
“我也沒那麽誇張好吧?”
趙玉珍笑著搖了搖頭,沒繼續揭她的老底。
“你表兄表嫂那邊生意如何了?”
知夏點頭,“挺好的,縣城那邊的人大多比鎮上舍得花錢,上午在那邊待了會,賣出幾十根。”
“到底是縣城,肯定比鎮上好賣。”趙玉珍說,“要是到了省城,應該能更好。”
“省城是孫家的地盤,我現在是不敢去的。”知夏看向趙玉珍,“這都三月了,爹應該也快回來了吧?”
提到孩子爹,趙玉珍眼底帶著擔憂。
“他說少則三月,多則半年,眼下還沒動靜,又沒個音信的,我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