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揭短亮醜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翌日下午,東山縣委常委會議室。
    昨日的陰雨徹底消散,明晃晃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傾瀉在光可鑒人的長條形會議桌上,卻未能帶來多少暖意。
    空氣仿佛凝固了,彌漫著一種超越例行會議的凝重與肅殺。
    莊重的國徽高懸於主席台後方的牆壁中央,無聲地注視著台下每一位與會者。
    汪傑作為市委第一督導組組長,端坐於主位,他的位置象征著今天會議的監督權威。
    王振邦、李茂才按慣例參加會議。
    兩人目光平視前方,姿態穩重,但細看之下,王振邦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桌沿,李茂才則微微調整了一下領帶,似乎覺得室內溫度有些過高。
    劉世廷臉色略顯蒼白,不時端起茶杯啜飲一口。
    趙永春、劉國梁、趙強等其他常委依次排開,神情各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江昭寧身上。
    作為縣委書記,他第一個發言。
    背後的巨大窗戶將遠處連綿起伏、在陽光下更顯蒼翠的山巒納入畫麵。
    山巒的壯麗生機,與此刻會議室內的壓抑氣氛,形成一種無聲的對比。
    “同誌們,”江昭寧的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字字入耳,“今天我們召開常委會民主生活會,核心目的隻有一個:查擺問題,刮骨療毒,真正改進我們的工作。”
    “這絕不是走過場、圖形式。”他翻開手邊的筆記本,目光如炬,緩緩掃過在座的每一位常委,以及汪傑,“按照議程,下麵我代表縣委班子作對照檢查發言,同時也對我個人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
    室內異常安靜,隻剩下鋼筆或鉛筆劃過紙張的輕微“沙沙”聲。
    汪傑微微頷首,表情平靜中帶著審視。
    王振邦和李茂才交換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
    幾位常委也似乎鬆了口氣——這開頭,聽起來還是熟悉的“味道”。
    江昭寧開始發言:“首先是在理論學習方麵,確實存在學用脫節的現象……”
    他列舉了幾點,諸如係統性學習不夠深入、轉化運用思考不足、對新思想新要求的精髓把握還不精準等。
    語氣平穩,措辭規範。
    常委們的表情進一步放鬆下來。
    劉世廷甚至在筆記本上輕輕點了兩下筆,好像在確認某種節奏。
    劉國梁的背也稍稍靠向了椅背。
    看來,書記的自查還是沿襲了“常規套路”,先講共性,再談個性,最後表態整改……大家都熟。
    然而,這份“熟悉”的氣氛僅僅維持了幾分鍾。
    江昭寧的語速平穩,但聲音陡然下沉了一個八度,帶著一種洞穿表象的穿透力:“……但是,同誌們,”他話鋒猛地一轉,如同利刃出鞘,“如果今天的發言僅僅停留在這些眾所周知的、具有普遍性的認識層麵,那就是最大的形式主義!”
    “經過前天暴雨後的輾轉反側和痛定思痛,我認為,我們班子目前最為核心、最為致命的問題,絕不是口號式的學用脫節那麽簡單。”
    “是根植在我們日常工作肌體內部、啃噬著我們黨性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
    整個會議室瞬間陷入一種令人窒息的靜默。
    連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都消失了。
    汪傑微微前傾了身體,目光銳利地投向江昭寧。
    王振邦和李茂才臉上的沉穩瞬間凝固。
    劉世廷捏緊了手中的筆,指節有些發白。
    劉國梁猛地直起了腰板。
    所有人的神經驟然繃緊,空氣仿佛被抽走了一部分。
    江昭寧絲毫沒有停頓,他略略提高聲調,目光直視前方,仿佛穿透了牆壁,看到了前天清涼寺風雨飄搖的一幕幕:“就以這場突如其來、卻又在預警範圍之內的暴雨,以及我們被動但還算及時的救援工作為例!”
    他一字一句,擲地有聲,“現在,網上都在說東山好,溫暖,感動!”
    “我們幹部隊伍在關鍵時刻衝上去了,拚了命,展現出了應有的擔當,這點值得肯定。但是——”
    他重重地頓了一下,如同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
    “——這‘意外’獲得的‘讚譽’光環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日常安全工作中巨大的漏洞和令人心驚的不足!”
    “是我們在思想深處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作口號,而沒有真正刻入骨髓、落實到行動的鐵證!”
    “同誌!”江昭寧突然站起身,動作幅度不大,卻仿佛帶著千鈞之力。他不再局限於發言席,而是緩緩踱步到了巨大的落地窗前,將自己挺拔的側影鑲嵌在窗外蒼翠的山巒背景之中。
    陽光為他勾勒出一道清晰而凝重的輪廓。
    他背對著會場,聲音卻如同洪鍾,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膜,帶著震耳發聵的力量:“清涼寺這場雨,是下得猝不及防。”
    “可‘意外’兩個字,真的是遮羞布嗎?”
    “它真是唯一的、我們無需反思的理由嗎?!”
    “難道不是我們自己親手製造了這場‘意外’得以施虐的土壤?”
    一連串直指要害、火藥味十足的質問,如同連珠炮般炸響:“相關的應急預案在哪裏?是否周全?”
    “是不是躺在文件櫃裏、鎖在電腦文件夾裏的‘紙質工程’?有沒有實戰模擬過?”
    “真到了緊急情況時,為什麽要我下達行政命令才動起來?!而不是自動啟動?”
    “氣象台暴雨預警信號發布後,從氣象局到縣委縣政府應急指揮部,到旅遊部門和鄉鎮街道,我們的工作人員做了什麽?”
    “預警信息是發到了群裏、網站上,還是真正傳達到了每一個必須知曉的生命?”
    “有沒有人該幹這事卻沒幹?或者幹了卻沒幹到位?”
    “重點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喊了多久?喊了多少年?我們是如何‘一盯到底’的?”
    “那些報告裏的‘已整改’、‘隱患消除’,有多少水分?是不是以看過了代替做過了,以簽字了代替解決了?”
    “清涼寺後山那條被泥石流輕易衝垮的小路,那潛在的滑坡風險點,以前有沒有人查出來過?”
    “群眾就沒有反映過?”
    “我們重視了嗎?或者說整改措施到位了嗎?!”
    江昭寧猛地轉過身,銳利的目光如實質般掃過全場,尤其是在座的縣委常委們,“這些問題,難道不該是我們今天民主生活會反思的核心?!”
    “剝開‘救援及時’這層好看的表皮,露出的就是我們工作失職失責的嚴重內核!”
    “同誌們,”他走回自己的座位旁,手指重重地敲在桌麵上,發出篤篤的聲響,震動著每個人的神經,“會上要紅臉出汗,首先就得我們自己下狠手,自己給自己‘揭短亮醜’!”
    “這種揭短,不是不痛不癢地談幾句宏觀的‘擔當意識不足’,而是要刀刀見血,從我們個人的思想深處,從我們班子整體的決策執行層麵,去深挖病灶的根源!”
    “挖出那些見不得光的‘潛規則’和‘懶惰症’!”
    “是為了所謂的‘團結’、‘穩定’,為了大家麵上好看,就隻談抽象的、放之四海皆準的大道理,而回避具體傷疤?”
    “還是害怕擔責、怕觸及某些人利益,就避重就輕,把所有過錯一股腦推給‘雨太大’、‘太突然’這些客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