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 章 生活從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再遇武珝)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李恪認真聽著,微微頷首,這些道理他自然也懂。
    然而,他眉宇間那縷憂色卻未散去,猶豫片刻,終是低聲吐露了心中最大的顧慮。
    “林兄所言,句句在理!隻是我心中始終有一隱憂!如今父皇在位,自然無妨!”
    “可若有朝一日……新君登基,我遠在西域,手握重兵,又立下開疆拓土之功,加之我身負前朝血脈,難免不被猜忌,屆時恐有殺身之禍啊!”
    林平安一聽,頓時樂了:“殿下啊殿下,你這就是杞人憂天了!你且看——”
    他隨手用筷子蘸了酒水,在桌上畫了個簡略的示意圖。
    “西域之西,可還廣闊得很呐!什麽吐火羅、波斯、大食……土地廣袤,邦國眾多!”
    “等你徹底在西域站穩腳跟,根基穩固之後,大可揮師繼續西進!為大唐,也為你自己,打下更大的疆土!”
    他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恪:“若真有那麽一天,長安城裏的那位容不下你,嗬嗬!山高皇帝遠,他能奈你何?”
    “到時候,不是你怕他,而是他得靠著你來穩定西域,威懾西陲!所以,你完全不必擔心鳥盡弓藏!”
    “你隻要記住,穩紮穩打,將西域牢牢抓在手中,然後目光向西!不斷開疆拓土!”
    “屆時,你名聲有了,實力有了,疆土也有了!隻要你不公然豎起反旗,自可做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西域王’,逍遙自在!若真被逼急了……”
    他嘿嘿一笑,語氣變得森然:“大不了就自立!天高地遠,誰又能把你怎麽樣?擁有足夠的實力,便是你最大的底氣!”
    李恪聽著這番“大逆不道”卻又無比現實、直指核心的言論,先是震驚,隨即眼中迷茫盡去,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舉起酒杯,鄭重道:“聽林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恪,受教了!此恩銘記於心!”
    兩人又飲了幾杯,李恪深知與林平安交往過密容易引人注目,為了避嫌,便先行告辭離開了。
    酒足飯飽,林平安打了個哈欠,準備回衙署找個清靜角落小憩片刻。
    他優哉悠哉地走下樓梯,剛踏出醉月樓的大門,目光隨意一掃,便定格在了不遠處一道窈窕的身影上。
    那人挎著一隻竹籃,正低頭看著腳下的青石板路,似乎有些躊躇。
    雖是尋常的布衣釵裙,洗得有些發白,卻難掩其風姿,身段窈窕,脖頸修長,側臉線條優美動人,不是武珝又是誰?
    武珝似乎心有所感,抬頭看去。
    四目相對,兩人都愣了一下。
    陽光灑在林平安帶著些許慵懶笑意的臉上,俊朗挺拔,帶著一種玩世不恭的自信。
    而武珝,則像是受驚的小鹿,眸中閃過一絲慌亂,下意識地想要避開他的目光,俏臉微紅。
    “武姑娘好啊!” 林平安率先回過神來,微笑著打了聲招呼,語氣溫和。
    武珝忙低頭盈盈一禮:“見過侯爺!”
    林平安看著她這副緊張無措的模樣,心中雖有些不解她為何在自己麵前如此局促,但還是放緩了語氣,關切地問道。
    “武姑娘不必多禮!近來一切可好?”
    武珝感激回道:“托侯爺的福,有了這鬆花蛋的營生,偶爾再去東市擺個小攤,日子已經好過多了!”
    “阿娘和妹妹也能吃飽穿暖了!多謝侯爺的幫襯。”
    林平安仔細看了看她,確實,比起之前初見時那份掩飾不住的憔悴和菜色,如今的武珝臉頰紅潤了些,原本過於纖細的身段也豐腴了幾分。
    雖依舊是布衣荊釵,卻更添了幾分少女的鮮活氣。
    他滿意地點點頭:“那就好!看到你們日子越過越好,我也就放心了!”
    他望著她,鼓勵道:“記住,生活從不會辜負任何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好好努力,憑借你的聰慧和堅韌,相信你一定能過上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武珝抬起頭,對上他真誠的目光,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重重點頭:“嗯!珝兒記下了!多謝侯爺教誨!”
    “快進去吧,掌櫃的會與你結算。” 林平安笑著點了點頭,不再多言,邁步匯入了街道上的人流。
    武珝站在原地,望著那道俊朗挺拔背影漸漸遠去,直至消失不見。
    她緊緊攥著手中的籃子提手,心中那份剛剛因生活改善而生出的些許喜悅,卻被一股更巨大的酸澀與悵然所淹沒。
    他就像那天上的皓月,光芒萬丈,身邊圍繞著長樂公主、高陽公主那樣身份尊貴、明媚動人的女子。
    而自己,不過是塵埃裏艱難求生的野草,即便偶得他一絲善意照耀,終究……雲泥之別,不是一路人。
    她抿了抿紅唇,攥緊了手中的籃子,深吸一口氣,將那份不該有的悸動與失落深深埋藏,轉身,堅定地走向了醉月樓的後門。
    生活還要繼續,她必須更努力才行!
    …………
    皇宮,甘露殿。
    李世民用完午膳,正覺有些困倦,準備小憩片刻,便有禁衛入內稟報:“陛下,英國公在殿外求見。”
    “哦?懋功來了?” 李世民聞言,精神微微一振,午後那點睡意瞬間消散,朝禁衛頷首道。
    “宣他進來。”
    “諾!”禁衛領命而去。
    不多時,身著一身紫色官服的李勣步履沉穩,快步走入殿內,對著禦案後的李世民躬身行禮:“臣李勣,參見陛下。”
    “懋功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李世民指了指旁邊的錦墩。
    “此時前來,所為何事?可是與那小子有關?”
    李勣依言坐下,將手中的稿紙雙手呈上,開門見山道:“陛下明鑒!此乃林侯今日向臣提出的,關於兵部諸多事務的改革建言,請陛下禦覽。”
    改革兵部?!
    李世民嘴角一抽。
    兵部是什麽地方?那是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兵籍、軍械、軍令的樞要之地,堪稱大唐軍事力量的中樞神經!
    那小子才去了幾天,就敢妄言改革?
    他接過稿紙,起初隻是抱著審視的態度翻閱,但越看,神色越是凝重,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手指無意識地在禦案上輕輕敲擊。
    稿紙上的內容包羅萬象,從軍圖測繪的精確化與標準化,到武官選授考績製度的補充與完善。
    從軍備器械的製式統一與性能提升,到士卒日常操典的訓練科目革新……
    許多想法聞所未聞,細思之下卻直指當前軍製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弊端,並提出了一套看似可行、體係化的改進方案。
    足足看了兩刻鍾,殿內隻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終於,他緩緩放下最後一頁稿紙,長長籲了一口氣,神色複雜難明,感慨道。
    “朕還真是小瞧了這小子!原以為他在農事、格物上天賦異稟也就罷了!”
    “沒想到,於這兵事一道,竟也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和造詣!”
    “這些想法,雖有些略顯稚嫩,細節還需推敲,但其眼光之毒辣,思路之開闊,實在令人驚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