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出價和齊備
字數:6471 加入書籤
滕王閣古玩市場內,文雅齋古玩店。
李雪帶著陳曉克坐在茶台前。
文雅齋古玩店的蔡老板,已經把茶泡上,一番行雲流水的操作,橙黃色茶湯就已經出現在陳曉克的麵前。
一看就知道這位老板也是好茶之人或者就是願意以茶會友。
李雪來之前就已經打了電話,所以大家坐下來也就沒有太多的客套。
陳曉克就把自己用紙壓著的錢幣拿出來。
實際上陳曉克一拿出來,蔡老板就已經心裏大概有數了。
老藏家都用專門收藏錢幣的塑料夾子,沒有人用A4紙這麽夾在紙中間。
塑料夾子也不貴。
拿出來錢幣,大概看看樣子,蔡老板也認可了自己之前的判斷,這些錢沒有錯。
他玩錢幣已經有三十多年,各種各樣錢幣的特點他都了然於心。
這種一看就是傳世的錢幣,不新,但品相還好,沒有缺損。
重要的是一眼真。
這對玩古玩這行來說,這樣的東西才是好東西。
沒有風險。
收到手裏,簡單地賣出去,就能掙一筆。
“怎麽樣蔡叔?”李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蔡老板沒有急著說話,而是把錢幣全部仔細看完,再給李雪的茶碗裏續上茶水,這東西真,下一步就是要砍價了,所以作為老玩家,他要沉著冷靜,不著急出價,這樣才能把價格殺下來。
這時蔡老板才不輕不重地道,“東西還可以,就是不新,品相有些差。”
李雪就是玩古董的,雖然他不懂錢幣,但是他懂生意,對於蔡老板的話,他是不信的。
太好的東西他們還不願意收呢!
假的太多,非常容易被坑。
“既然這樣,蔡叔你出個價,合適我們就賣。”言下之意不合適我們就不賣。
蔡老板看了一下陳曉克,而陳曉克就是低頭喝茶,不說話。
來之前李雪已經跟他說了,砍價的事不著急,你要急了他們就會借機低價收,交給他就行了。
蔡老板看著陳曉克不說話,就笑眯眯地道,“那我算算價格?”
“可以。”
蔡老板心裏早就有數,現在卻拿出來計算器,一張張地計算起來。
陳曉克聽著機械的聲音,對比網上給的價格,就知道他給的隻有六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的價格。
真是給的腳底板的價格,跟他之前詢問和從網上查的價格差距太大。
這些錢幣確實不是新的,有些流通環節上的磨損在所難免。
可是就此說這些錢不好,那就是商人一貫的作風,故意打壓價格,並不能代表什麽。
他們要掙錢可以理解,但是這麽掙錢,陳曉克就不大樂意了。
要不是這事交給了李雪,以陳曉克的性子,他會直接收拾東西就走。
現在他就不說話。
看看李雪如何應付。
“12萬6。”蔡老板說完看看李雪和陳曉克。
李雪對於錢幣行的行情不太了解,也是剛剛找朋友大致問過,現在一聽蔡老板的報價,從茶桌上拿起煙,給自己點上一顆。
“叔,這價格是不是太低了。”
“李雪呀!現在行情不好,東西都賣不上價,叔能給這個價,已經算是高的。”
“那叔你看,直接給28萬怎麽樣?”李雪直接翻一倍還價。
蔡老板直接搖頭,“哪有那麽高的價呀!”
“那叔你給多數?”
“最多15個。”
李雪搖頭。
“我最後加一個。”
李雪還是搖頭。
距離他的心理價位太多。
陳曉克拿起茶碗一口把茶水喝了,聽著他們砍價真是沒有意思。
蔡老板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似乎在計算什麽。
接著道,“我再加一個。”
“叔,少了24個我們不賣。”李雪說了一個價。
這是比陳曉克預估大致的價格多一些。
“太高了,我這收了也沒有利潤呀!你看叔這麽大的店,一個月租金需要多少錢,叔總得掙幾點錢吧!”
商人總要來這一套,好像這一筆不掙了,他馬上就要關門大吉了。
這麽說,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可能還有點兒道理,但對於古玩這個行業來說,往往還真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最多就18個。”
李雪還是搖頭。
“你的價位太高了,你看看給個實惠的價格?”
“26個。”
“不行,太高。”陳曉克聽著都有些不耐煩了。
可是他還就得聽著,這一個的差距就是他一個多月的工資。
砍來砍去,最多定在了24萬。
蔡老板定下價,就非常爽利地讓財務轉了。
又說了一些客套話。
陳曉克跟李雪離開店鋪。
陳曉克又直接給李雪發了一個5000的紅包。
看到微信紅包,李雪道,“兄弟你這是幹什麽?”
“車馬費。”
“你拉倒吧!我自己開著車,哪有什麽車馬費。”
“總不能讓你白忙活一場吧!”
雖然陳曉克對於這種砍價非常反感,但是知道要是沒有李雪,他不得被這不是蔡老板看到什麽樣子。
朋友歸朋友,替自己多掙了這麽多錢,給一點兒勞務費,也是應該的。
這樣下次還好繼續讓他幫忙,說不準,自己還能從那個時代點兒瓷器回來,再讓李雪直接出手也好辦事。
最後李雪也沒有說收,但是陳曉克意思已經表達到了。
他要是一天不收,陳曉克明白再發一次。
……
接下來懷揣著換來的二十八萬元現代人民幣,陳曉克感覺底氣足了很多。他立刻通過王工的同學聯係上了珠三角那家兼具傳統製造和3D打印能力的工廠,支付了定金,將五個關鍵零件的加工任務安排了下去。
現代科技的高效讓他暫時無需為樣品本身擔憂。
他的全部精力,立刻轉向了更為艱巨的任務:為1950年的那個機械廠,配備一套“符合時代身份”的機械加工設備。
他牢記著那位“老人”的提醒——不能明顯超越時代的科技。
因此,他將目標鎖定在了國產60年代甚至更早生產的“老古董”機床上。
這些設備雖然在新中國工業化初期是先進代表,但其技術根源大多可追溯至蘇聯4050年代的技術,而蘇聯技術又大量借鑒了歐美30年代的設計。這意味著,這套設備在1950年的南昌,既顯得先進寶貴,又不會先進到令人無法理解、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他不再通過網絡漫無目的地搜索,而是直接騎摩托車前往周邊城市的舊工業區、廢棄的國營老廠倉庫,甚至專門尋找從事廢舊機床回收的商人。
他的要求非常具體:要老,要純機械,要還能動,最好是上海機床廠、昆明機床廠、沈陽第一機床廠等老牌國企在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經典型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一番奔波和討價還價,他終於在幾個巨大的、充滿鐵鏽和機油味的倉庫裏,湊齊了他理想中的“創業四大件”:
一台C6201普通車床:這是中國50年代末仿製蘇聯1A62車床的經典之作,六十年代大量生產。
還被選為第三套人民幣2元券正麵圖案,1962年正式發行。
C6201普通車床是純齒輪傳動,操作手柄繁多但邏輯清晰,鑄鐵床身厚重無比。
它是未來加工軸、套、螺紋的核心。
第二是一台X62W萬能升降台銑床,同樣是蘇聯型號的國產化經典,結構複雜,功能強大,能銑平麵、斜麵、溝槽、齒輪,是加工箱體類和異形零件的利器。
第三是一台B665牛頭刨床,結構相對簡單,但對於加工平板類零件的平麵和直槽至關重要,在五十年代是絕對的主力設備。
第四是一台Z525立式鑽床:結實耐用,用於鑽孔、擴孔、攻絲,是任何機加工車間的基礎。
除此之外,他還額外購買了一台雙頭砂輪機、幾個堅固的鉗工工作台和台虎鉗、以及一整套純機械的測量工具。
主要是遊標卡尺、千分尺、百分表、水平儀、劃規、塞尺等等。
他甚至找到了一個舊的小型鍛爐和鐵砧,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設備大多油汙遍布,有些甚至需要更換皮帶和齒輪油,但它們的機械結構完好,精度經過簡單調試後,對於1950年的標準來說,堪稱“精密儀器”。
看著這些凝聚著舊工業時代力量的鋼鐵巨獸被小心地吊裝運回他租下的小院子時,陳曉克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這些設備他看著都非常心熱。
一直以來他都想自己有一個工作室。一個設備齊全的工作室,這樣他在工作室裏想做點什麽,直接自己就能幹。
沒想到他這個想法在現代沒有實現,卻在1950年,實現了。
這套陣容,在1950年足以撐起一個縣級農機修配廠甚至一個小型軍械維修所的門麵了!
與此同時,珠三角的工廠也傳來消息,五個零件的樣品已經通過3D打印砂型/蠟模+精密鑄造+機加工的方式製作完成,經過檢驗完全符合圖紙要求。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陳曉克知道,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挑戰:如何將這一大堆沉重的鋼鐵和設備,以及那五個珍貴的零件樣品,安全、隱蔽地運送到1950年的南昌修械所。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仔細規劃每一次穿越攜帶的物資清單和順序。首先肯定是輕便但關鍵的測量工具、刀具和那五個樣品,去接收廠房。
然後,再分批次,將那些龐然大物般的機床,一台一台地“搬”過去。
一場跨越時空的工業搬運,即將開始。他的1950年創業實踐,就要真正拉開帷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