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肅清文禍
字數:4022 加入書籤
甲士穿行於大街小巷,將那等儒士統統帶入大學府。
霎時間,鹹陽城談之色變,儒士誤以為蘇明鏡企圖將他們趕盡殺絕,甚至都不敢出門。
可惜他們的名聲已經被前幾日的遊行徹底擊碎,連百姓都不站在他們這邊。
曆經一陣指正,全城儒士盡數被帶入大學府。
人口眾多,唯有院落才能站立。
蘇明鏡帶著商販來到他們麵前,用下巴點點在場的儒士。
“你們盡管辨別,若是其中有曾經對付過你們的人,你們大可說出來,我為你們撐腰。”
當他們見蘇明鏡給自己莫大的勇氣,可沒有拖延的打算,走到其中細細辯駁。
反觀他則是將人皇幡悄悄啟動,雙眼一陣熾熱,辨忠奸能力再度開啟。
任由商販在裏麵指出那些搗亂之人,蘇明鏡盡數記在心頭。
“蒙將軍,派人跟在我的身旁,將我點名之人盡數抓走。”
“諾!”
蒙恬轉身朝著甲士打一聲招呼,似乎想要幾個人牢牢跟在蘇明鏡身旁。
朝堂之上,傳令官遠遠跑來,單膝跪在大殿之中:“稟報陛下,皇孫殿下正將儒士統統聚焦在那大學府,我們要不要出麵阻攔?”
“為何阻攔他們?儒士竟然敢當街遊行,那他們就理應想到有這一天。”
文臣得知蘇明鏡竟然做出如此大的事情,滿臉擔憂:“陛下,微臣冒死進諫。”
“哦?愛卿盡管說。”
隻見一老臣雙膝跪地,將手中的奏折高高舉起:“若是天下墨客盡數被皇孫殿下鏟除,恐怕日後沒有任何一人學書寫字,此乃大逆不道。”
其他人見有人出來死諫,他們也沒有躲藏在一旁的打算,同樣站出來:“微臣附議。”
“寡人沒有將他們統統殺死,已經算是寡人最大的忍耐,爾等不用在勸。”
任何事情尚且有著商量的餘地,僅僅隻有這件事情連半點商量的可能性都沒有。
文臣縱然有著不少文韜想要敘說,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反觀另外一頭,蘇明鏡將儒士當中的人盡數挑選出來,走到他們麵前:“你們當真以為...你們隱藏很深嗎?”
當他剛剛將這事提出來,被單獨點名帶出來的人齊齊對視一眼,近乎同時間將他們腰間細劍拔出。
真正的儒士隻有動嘴的能力,想要讓他們隨身帶武器可半點可能性都沒有。
“保護皇孫殿下!”
蒙恬眼見他們隱隱有動手的架勢,企圖朝著他們的方向走來。
可惜...蘇明鏡已經將人皇幡啟動,他們隻覺得自己的右手不聽使喚。
一股巨大的力量狠狠撞擊在他們的腦海,讓他們呆愣在原地。
蒙恬見狀,趕忙朝著身後的甲士打一個手勢,似乎想要他們將手中的武器統統放下來。
“你們為何偏偏對他們動手?”
儒士見甲士並沒有對自己舞刀弄劍,稍微有些不理解。
分明是一同前來的人,現在卻僅僅隻有這些人受罰。
蘇明鏡見他們依舊沒有看出這幾人的身份不一般,不禁朝著他們冷笑一聲:“難道你們沒有發現,他們與你們不同?”
儒士僅僅喜歡吟詩作對,可不會與鹹陽城的百姓作對。
而這些人不僅僅掠奪商販手中的東西,更是在鹹陽城肆意破壞,似乎想要引起他們的對抗。
“不同?”
儒士朝著他們手中的劍刃看去,這才發現自己身上可什麽東西都沒有。
眼見這些人已經被自己控製,蘇明鏡也沒有怪罪儒士的打算。
朝堂沒有方士和儒士在一旁相助,同樣成不了大氣。
“他們理應都是趙高留下的叛賊,混入你們當中,企圖利用你們的名聲,擾亂鹹陽,而你們竟然絲毫不知。”
待他將這句話說出來,他們這才明白自己莫名其妙成為叛賊手中的一柄利劍。
“這...這...他們該死!”
最初他們對蘇明鏡恨之入骨,可就是這些人為首。
“陛下駕到!”
突然,太監那尖細地聲音從大學府門外傳來。
滿堂盡數跪在地上,等待著嬴政從門外走來。
朝堂有不少大臣死諫不退,倒是讓嬴政對蘇明鏡稍微有些好奇,不知他究竟用何種方法應付這些儒士。
隻見嬴政帶著浩浩蕩蕩的人群從門口走來,看著已經變成紅眼的儒士,滿臉驚訝。
蒙恬及時來到他的身旁:“陛下,這些人裝作儒士的模樣混入其中,企圖擾亂鹹陽,已經被皇孫殿下製服。”
縱然他不知道這些人究竟是如何被製服的,但是蒙恬非常清楚他們已經失去力氣。
“皇孫,你且過來,你是如何看出他們乃是叛賊的?”
連蒙恬這等老將都沒有在他們的身上察覺到殺氣,足以證明他們將自身的力量保存非常好。
蘇明鏡定然不能將那人皇幡的事情合盤說出,微微彎腰:“回稟陛下,我乃是通過他們的眼神看出來的。”
編故事,那他可是強項。
“眼神?仔細說說,寡人對此好奇的厲害。”
憑借他的文韜武略,怎能看不出蘇明鏡正在胡謅。
隻不過他需要一個能說服文臣的辦法,隻能看蘇明鏡編造的故事如何。
“回稟陛下,叛賊的眼神帶著濃濃的殺意,而這是在其他儒士身上未曾有過的。”
儒士僅僅擅長吟詩作對,平日裏可連一隻雞都不敢殺,更別說讓他們殺人。
蘇明鏡滔滔不絕將自己辨別的法門說出來,讓嬴政哈哈大笑起來:“不愧是寡人的皇孫,連這點細微的變化都能看得出來。”
看看那等紅眼之人,嬴政知曉人已經盡數被操控,關押在地牢的用處不大。
“寡人有功便賞,這些人的性命便交由你處置,萬萬不可讓他們擾亂鹹陽。”
“謝陛下!”
蘇明鏡巴不得嬴政將這些人留在自己身旁,那樣他的人皇幡就可以源源不斷吸收怨氣。
“肅清文禍,整治學風,令大秦獲得不少人才,寡人要大大獎勵你,讓天下百姓都能看見,寡人的皇孫究竟有多麽厲害。”
此言一出,文臣唯有附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