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知虎,向山行
字數:4274 加入書籤
與此同時,河北,洺州。
大夏國的王都,此刻正籠罩在一片壓抑而緊張的氛圍之中。
夏王宮,議政殿。
竇建德身穿龍袍,麵色陰沉地坐在王座之上,殿下的文武官員,一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
“報!”
一名渾身是血的斥候,跌跌撞撞地衝進大殿,跪倒在地,聲音嘶啞而急促。
“啟稟大王!北線急報!李岩麾下大將‘黑閻王’王烈火,親率三千黑騎,正全速撲向樂壽!沿途聲勢浩大,其兵鋒,三日之內,必抵城下!”
“什麽?!”
這個消息,如同一顆炸雷,在死寂的大殿中轟然炸響!
“王烈火?他不去攻打我軍主力,竟然繞道去打樂壽?”
“三千騎兵就想強攻我河北重鎮?他瘋了嗎?”
“這定是李岩的詭計!”
殿下眾臣,議論紛紛,一片嘩然。
竇建德猛地站起身,幾步走到地圖前,死死地盯著樂壽的位置。
“詭計……哼!朕當然知道是詭計!”
竇建德冷哼一聲,他不是傻子。
李岩用兵,虛實結合,詭詐多變,這天下誰人不知?
如此明目張膽地派一支孤軍來攻打他的重鎮,這簡直就是把陷阱兩個字寫在了臉上。
淩敬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李岩此舉,其意昭然。樂壽城堅,並非三千騎兵可下。王烈火此行,必是佯攻,其真實目的,定是想圍點打援,伏擊我軍的救援部隊。”
“這個道理,你懂,我懂,難道李岩不懂嗎?”
竇建德煩躁地一擺手,“他既然敢這麽做,就說明他篤定,朕一定會派兵去救!”
他轉過身,看著殿下眾臣,沉聲問道:“諸位,你們說說,這樂壽,朕是救,還是不救?”
殿內瞬間安靜了下來。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十有八九會踏入李岩布置的陷阱。
不救,樂壽一旦有失,哪怕隻是被圍困,都將對整個河北的軍心民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劉黑闥剛剛戰死,要是再丟了樂壽,天下人會怎麽看他竇建德?
他麾下那些本就蠢蠢欲動的郡縣,會不會立刻望風而降?
“大王!”
一名武將忍不住出列,聲如悶雷,“末將以為,必救!區區三千騎兵,就敢在我河北腹地橫衝直撞,若我等坐視不理,我大夏顏麵何存?請大王給末將一支兵馬,末將定將那王烈火的腦袋提來見您!”
“糊塗!”淩敬立刻反駁道,“李岩要對付的,從來不是王烈火,而是我們的援軍!你去了,正中其下懷!”
“那依軍師之見,我們就不救了?眼睜睜看著樂壽被圍?”武將不服氣地吼道。
“這……”淩敬也一時語塞。
看著下方爭論不休的臣子,竇建德隻覺得一陣頭痛欲裂。
自己已經陷入了李岩的節奏之中。
這是一個陽謀。
一個他看穿了,卻又不得不應對的陽謀。
他不能不救,但他可以選擇怎麽救。
“夠了!”
竇建德怒喝一聲,打斷了眾人的爭吵。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將領們,停留在一個身材魁梧的將領身上。
“高雅賢!”
“末將在!”
被點到名字的將領,正是之前駐守易縣,後被劉黑闥換防調回洺州的大將,高雅賢。
“朕命你,親率三萬精兵,即刻出發,馳援樂壽!”竇建德的聲音,充滿了決絕。
“大王三思啊!”淩敬急忙勸道。
“朕意已決!”
竇建德揮手打斷他,他走到高雅賢麵前。
“雅賢,朕知道,此去凶險萬分,李岩的伏兵,必然就在你前往樂壽的路上等著你。”
高雅賢挺直了胸膛,臉上沒有絲毫懼色:“末將明白!”
“你不明白!”
竇建德的語氣陡然變得凝重,“朕給你的任務,不是去跟王烈火決戰,也不是去跟李岩的伏兵硬拚!”
他壓低了聲音,一字一句地說道:“朕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最謹慎的方式,抵達樂壽!一路上,斥候前出三十裏,旦有風吹草動,寧可繞路,也不要輕易接戰!”
“你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讓樂壽城頭的夏字大旗,繼續飄揚!隻要你和你的三萬大軍出現在樂壽城下,李岩的圍點打援之計,便不攻自破!王烈火那三千孤軍,要麽撤退,要麽,就會被你和樂壽的守軍,合圍全殲!”
高雅賢瞬間明白了竇建德的意圖。
這不是一次決戰,這是一次戰略突圍!比拚的不是誰更能打,而是誰能搶占先機!
“大王聖明!”
高雅賢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有力:“末將,領命!必不負大王所托,定讓李岩的陰謀,化為泡影!”
“去吧!”
竇建德扶起他,眼中滿是期許與信任,“我大夏的國運,係於你一身!”
隨著竇建德的命令下達。
很快,三萬大夏精銳,在高雅賢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駛出了洺州城,向著馳援之路,毅然決然地前行。
盤龍穀。
這道位於洺州與樂壽之間的狹長河穀,如同一道大地的傷疤,猙獰而寂靜。
兩側是高達數十丈的陡峭山壁,中間隻有一條堪堪能容納數騎並行的官道。
幾天的行程過去,高雅賢勒住韁繩,抬頭望了望那幾乎要將天空擠壓成一條細線的一線天。
“將軍,此地地勢險惡,乃是天成的伏擊之所,我軍是否……繞道而行?”
一名副將湊上前來,臉上帶著明顯的憂色。
高雅賢沉吟片刻,卻搖了搖頭。
“不必。”
“斥候前出三十裏,一路並未發現敵蹤,李岩若要設伏,必然會動用大軍,不可能毫無痕跡。”
“再者,如此狹窄之地,不利於他那引以為傲的騎兵衝鋒,更不利於大部隊展開。”
“他若真在此設伏,反倒是自縛手腳。傳我命令,全軍加速通過,不可停留!”
“是!”
副將雖仍有疑慮,但出於對主將的信任,還是立刻傳下了命令。
三萬夏軍,開始加快速度,湧入這狹長的盤龍穀。
